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后苏联解体,美国为了维护其一超独霸的世界地位,通过北约东扩来遏制俄罗斯,防止俄东山再起,以利于其实现全球战略。北约成员国谋求扩大北约,控制中东欧,巩固冷战成果,加强北约国家在欧洲的战略地位。中东欧国家在冷战结束后,为了在军事上寻求安全保障,防止俄罗斯再次进行控制,也积极要求加入北约。冷战后,北约进行了两次东扩,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而且对横跨欧亚大陆的半岛国家-俄罗斯及中亚重要的陆权国家-中国构成严重威胁,影响了两国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2.
当前欧洲正在酝酿进行着两件大事,一是欧盟东扩,一是北约东扩。同是东扩,于是有人将其比喻为一个车头拉的两个车厢。但仔细推敲“此东扩”却非“彼东扩”。谁最愿意欧盟东扩?欧洲自己。  相似文献   

3.
<正>在俄乌激战之际,讨论国际军控似乎有点缓不应急。但究其根源,俄乌冲突的爆发与国际军控机制遭受侵蚀有着密切关联,而冲突本身及冲突中各方举措又将对核军控、防扩散产生深远影响。俄乌冲突的时代背景是北约东扩对俄罗斯安全构成威胁。冷战期间,苏联为首的华约曾与美国为首的北约长期对峙,但在一系列军控条约的规制下,双方在欧洲的冷战并未演化成热战。而近年来,  相似文献   

4.
北约马德里首脑会议最终按照美国的意见,敲定了东扩的首批名单,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三个东欧国家榜上有名。北约东扩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它标志着冷战后欧洲的安全形势和政治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最明显的莫过于实力对比。现在俄罗斯一家与以美国为首的16+3的北约  相似文献   

5.
北约扩大是西方冷战结束以来最具战略意义的行动。它被美国一些战略家认为是对以下三个目标的“创造性反应”:一是美国与欧洲的战略关系;二是与发展方向颇不确定的俄罗斯进行接触;三是巩固中尔欧的“民主”。这三个目标大体上反映了美国主流战略家对欧洲的看法。这种看法表现美国对俄罗斯的一种特有的矛盾心态:一方面不能不进行接触,另一方面又存存一种制约俄罗斯的习惯思维。北约东扩已成事实。但是,在  相似文献   

6.
<正>"欧洲安全大厦"不切实际姜毅:俄罗斯关切的几个问题,包括北约东扩、欧洲反导系统建设,没有一个能在特朗普任内得到解决。美俄、欧俄之间的战略性、结构性矛盾仍将继续存在。所以,美欧俄安全关系的前景依然渺茫。冷战后俄与西方矛盾的焦点是,如何建立国际、特别是欧洲安全新格  相似文献   

7.
克拉斯是在北约正逐步实施东扩计划,筹备波黑和平行动计划和开始与俄罗斯建立新关系的时刻提出辞职的。他的去职不免会给北约组织带来一定的影响。美国国防部长佩里称,北约“任何时候,特别是在这个  相似文献   

8.
正5月19日,北约外长会议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举行。黑山总理米洛·久卡诺维奇代表黑山与北约签署加入北约的相关协议。如果不出意外,在协议得到北约28国批准、黑山完成本国加入北约程序后,北约将完成其冷战后的第四次东扩,成员国数量将达29个。冷战后北约的第四次东扩冷战结束后北约失去了"对手",但并未因此随之解散,而是迅速走上了扩大之路。1995年推出的《北  相似文献   

9.
张弘 《世界知识》2014,(1):52-54
自从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这个名词越来越频繁地在国际政治中出现。冷战结束后,西方在北约和欧盟双东扩之后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东扩目标直接瞄准原苏联国家。  相似文献   

10.
1993年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积极推行北约东扩政策,欲抢先进入东欧裂变后形成的“安全真空”,主要矛头是针对俄罗斯的,当然遭到了俄罗斯的竭力抵制。俄罗斯认为北约东扩至原苏联传统势力范围,是对俄安全利益的严重威胁和对俄大国地位的严重挑战。俄罗斯的抵抗在相当程度上牵制了北约实施东扩战略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历时近四年的波黑冲突终于在1995年底通过代顿协议和巴黎正式协议而暂告终结。这场具有冷战后特点的冲突在1995年经历了几个转折性变化的阶段。回顾起来颇耐寻味。第一阶段(5-7月):北约炸塞族,发生“人质危机”一、穆斯林发动攻势。塞族反攻,北约发动空袭。5月,穆斯林军队在波黑北部、东部和中部频频向塞族发动进攻,塞族凭借军事优势,不断发动反击,特别是加  相似文献   

12.
首要的战略目标克林顿在今年2月4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将欧洲安全或者说北约东扩确立为其第二任期的首要战略目标,也就是说要“加强美国的全球领导作用”,“防止在欧洲或亚洲出现一个占据支配地位的大国构成对美国的战略威胁”。美国筹划加强同欧、日、中、俄等大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首先坚决打掉“东扩”。即使不行,也要力争在欧洲“与北约平起平坐;美国:以退为进,时间和方式可以讨论,原则和本质不容置疑,企图“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4.
欧盟东扩实际上是西欧或核心欧洲抓住冷战结束的有利时机,在欧洲乃至欧亚大陆谋求最大安全利益的战略举措:对内制约德国,实现周边安全;对外挤压俄罗斯、制衡美国,以实现欧洲大陆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5.
人多了,权限加大了,风险更大;事关欧洲未来格局,北约只好干下去。巴黎和平协议正式签署后,轰鸣了3年有余的波黑战场终于沉寂下来,欧洲如释重负,全世界也为之松了一口气。但协议能否顺利实施,人们心中尚存疑问。这不仅是对美国外交能力的考验,也是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使来之不易的波黑和平得到保证,在美国提议下,依据协议规定,北约将派出多国部队进驻波黑,监督和平协议的实施。北约要单独指挥早在去年9月传出的消息说,北约将在波黑和平协议达成后,组织6万军队赴当地强制实现和平。在波黑内战期间,北约为配合联合国维和行动曾多次军事介入波黑冲突,对波黑进行了数十次轰炸。此次出兵,  相似文献   

16.
进北约易 入欧盟难——以罗马尼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约、欧盟双“东扩”,是近期欧洲政治的热点。一些东欧国家实现着它们“入约”“入盟”的梦想。11月21日~22日,北约布拉格峰会向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七个申请国发出入约邀请。12月12日~13日,欧盟哥本哈根峰会邀请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10国入盟。而同样作为申请国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却被挡在这次东扩的门外,要到2007年才能取得入盟的资格。为什么有的东欧国家能够同时被北约和欧盟接纳,而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相似文献   

17.
编者 《世界知识》2022,(11):12-13
<正>受俄乌冲突刺激,重新聚力的北约正在构建新的地缘版图和合作范式,并将触角进一步伸向亚洲。在新冠疫情持续肆虐、全球经济长期不景气、各国民生水平下滑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泛西方阵营”固守冷战思维,大搞排他性、对抗性“小圈子”,人为制造对立,其破坏性和长期危害值得关注。本期封面话题,聚焦北约的新“东扩”。  相似文献   

18.
欧亚大陆曝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死亡区”:这就是包括伊拉克、波黑、南联盟等被美英在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中使用过贫铀弹的地方。在那些地方作过战的北约士兵回国后患了一种奇特的“海湾战争综合征“或“巴尔干综合征”。其中的一些人已被确认为死于白血病。欧洲舆论一片哗然,各国政府也陷于惊慌和混乱之中,纷纷向北约讨个“说法”。  相似文献   

19.
历时4个多月、经过6轮艰苦的谈判,俄罗斯总统叶利钦5月27日在巴黎同北约16国首脑及北约秘书长索拉纳最终正式签署了《俄罗斯与北约相互关系、合作和安全的基本文件》,使这一场被世界舆论炒得热火朝天的斗争告一段落。观察家们认为,这一文件的签署基本上体现了北约的战略意图,俄罗斯只是在无力阻止北约东扩的情况下做出了无奈选择。这个文件实质上是对战后雅尔  相似文献   

20.
北约不再守株待兔,波黑局势又趋动荡。施放烟幕故伎重演在波黑和平进程中,如何缉拿战犯一直是各方关注的敏感问题之一。北约领导的多国稳定部队进驻波黑一年多来,始终宣称不承担武力缉拿战犯的使命。7月9日,北约司令、美国将军朱尔万在出席马德里北约国家首脑会议之后,对新闻界发表一通讲话,再次坚决排除了多国稳定部队将采取行动捉拿波黑战争嫌疑犯的可能性。然而,朱尔万将军这一番表示并没有消除人们的疑虑和猜测。在经历了海湾战争、波黑数年武装冲突等事件后,人们也领教了西方军事机构在决策前所惯用的“声东击西”、“兵不厌诈”等手段。果不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