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微灌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灌自清洗网式过滤器适应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需求。对微灌自清洗网式过滤器分别进行清水和浑水水头损失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清水条件下,当流量在0~90 m3/h时,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水头损失随流量变化缓慢;当流量在90~240 m3/h时,随着流量的增大,其水头损失增加较快,并确定了不同流量条件下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清洁压降关系式。含砂量一定时,进水流量越大,自清洗网式过滤器局部水头损失越大,过滤周期越短;进水流量一定时,随含砂量的增大,自清洗网式过滤器过滤周期缩短,局部水头损失增加的趋势变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在1m左右的微水头的工况下,不同导流结构对灯泡贯流式水轮机内部流态及能量特性产生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无活动导叶的原方案进行优化,结合两种不同的支撑及两种不同宽度导叶下共六种不同方案的水轮机进行内部流场分析及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水轮机增加导叶后,使水流在进入转轮前产生环量,但也增大了转轮前流道的水头损失;宽导叶导流后水流的切向速度及动量矩最大,但在圆周方向水流分布不均匀;窄导叶对水流的影响小于宽导叶;弯曲型支撑则将支撑和窄导叶结合起来,也结合了两者的优点,结构简单,转轮前水头损失较小,转轮进出口动量矩不是最大的,但水流对转轮的作用力矩最大,效率提高了5.8%,达82.7%,叶片表面压力变化梯度较小,空化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DPIV技术在絮凝池流场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数字粒子图像测速(DPIV)技术对往复隔板絮凝池中的复杂流场进行测量,分析池内水流特性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絮凝池廊道头部流场对絮凝效果有很大影响。为改善絮凝池的流场,可增大池内的有效空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离心泵的多级液力透平的性能预测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多级离心泵的全流道三维实体模型,划分网格后导入Fluent定义边界条件.采用定水头变转速模拟方案,选取600m水头时不同转速工况点进行计算.绘制综合特性曲线并确定最高效率点对应的单位转速、单位流量.研究不同转速时透平的性能,得出透平的水头、功率曲线及最高点效率值随流量略微变化.固定转速改变流量做全流道数值计算,分析最优工况多级透平过流部件内部流场分布,发现进水室底部有两股液流混合撞击,反导叶有流动旋涡,出水室有螺旋尾迹涡带,叶轮头部还存在冲击损失等.针对以上现象,提出多级离心泵反转做透平使用时结构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两机共用的尾水调压室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两台机组共用的尾水调压室进行了水力特性试验,研究了尾水调节室流量经、阻抗孔口水中水流方向及孔口开关形状对尾水调压室水头损失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阻抗式不调压室的水头损失系数并不是现有文献所描述的那种仅与孔口形状充方向有关的常数,而一个与流量比有关的变量,文中给出了不同阻抗也口的高压室水头损失系数关于流量经的最小二乘拟合公式。  相似文献   

6.
转速对贯流泵装置流道水力参数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贯流泵装置进出水流道水力性能受转速的影响规律,以贯流泵装置为研究对象进行全流道的数值计算,通过将能量性能数值预测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有效性。在考虑水泵与进出水流道内流相互影响条件下定量分析转速对进出水流道水力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a)不同转速时进水流道水力损失比与流量系数的关系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相同转速时,随着流量系数的增大,进水流道水力效率逐渐减小,流道出口环量先减小、后增大;相同流量系数时,进水流道出口面的平均环量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加。(b)不同转速时,随着流量系数的增大,出水流道进口入流涡角相对值先减小、后增大。在相同流量系数时,随着转速的增加,出水流道的静圧比逐渐增加,出水流道进口面的偏流角分布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底部设置隔壁式岔管的调压室复杂水力特性,通过构建底部设置隔壁式岔管的调压室结构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典型流态下调压室的水流流态特性、分流/合流流态下局部水头损失系数与分流比的关系、正常运行工况下水流流经调压室底部的水头损失系数和水头损失特性,并推导得到了水流全部流进/流出调压室的水头损失系数和流量系数转换公...  相似文献   

8.
付建国  李宁 《江西科学》2022,40(1):165-170
基于RNG k-ε紊流模型,雷诺时均N-S方程,运用流体计算CFD软件对某泵站前池和开敞式进水流道进行三维流动数值模拟以及水力性能的优化设计。采用先局部后整体的优化方法,先对进水流道的底部坡度进行优化,再通过不断改变前池进水流道的总宽度,对泵站进水结构进行整体的优化设计。以进水结构出口断面速度均匀度和水力损失为目标函数,针对设计流量工况点做数值模拟。结果得出,优化后进水结构的水力损失由0.003 5 m降低到0.001 5 m,进水结构出口流速均匀度由38.62%提高到74.94%。优化后进水结构无漩涡产生,流态均匀,进水结构经优化后水力损失较小,说明数值模拟参与到前池和进水流道的优化缩短了试验周期,节约了成本,可以准确、可靠地指导工程应用,为同类泵站的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双向水流侧式进出水口分流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双向水流侧式进出水口分流墩与进出水口水力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比较,研究分流墩形状及其布置方式对进出水口各孔流道中流量和流速分布以及水头损失系数的影响。针对抽水蓄能电站库水位变化幅度大,在发电和抽水工况下进出水口水流方向相反的特点,拟定了多个试验方案,并对每个方案在高水位及低水位时不同水流方向情况下的水力性能进行试验比较。研究表明,分流墩的形状和位置与双向水流侧式进出水口的水力性能  相似文献   

10.
迷宫流道沿程水头损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迷宫流道由于其结构本身的特点,其水流的水头损失以局部水头损失为主,但目前对于沿程水头损失占总水头损失的比例却没有统一的结论。针对以上问题对梯形迷宫流道及齿形迷宫流道内的水流沿程水头损失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梯形45°,梯形60°,齿形45°及齿形60°迷宫流道内水流沿程水头损失占总水头损失的比例分别保持在8.1%左右、14.9%左右、2.1%左右及2.9%左右。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处理低温低浊水时残余铝过高及浊度难去除的问题,采用复合型生物絮凝剂(CBF)处理低温低浊水源水,通过L16(45)正交实验研究了复合型絮凝剂投加量、pH、助凝剂Ca2+投加量、沉降时间和混凝水力条件5个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浊度及铝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均为:pH>水力条件>沉降时间>助凝剂Ca2+投加量>絮凝剂投加量。浊度去除率和铝去除率最佳的絮凝条件:絮凝剂投加量为10 mg/L;助凝剂Ca2+投加量为1.5 mg/L;pH为8.0;水力条件为搅拌速度160 r/min,搅拌时间为40 s;沉降时间为30 min。此时浊度去除率达到88.34%,残余Al去除率为92.43%。研究为应用CBF处理低温低浊水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去除低浊水源水中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无机铝盐絮凝剂在处理低温低浊水时残余铝过高的问题,采用中试装置,应用复合型生物絮凝荆(CBF)处理北方地区冬季低温低浊水源水,考察了在不同混凝条件下处理后水中残余铝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对水中残余铝有很好的效果,在与聚合氯化铝铁复配进行强化混凝的试验当中,混凝效果提高36.1%,总投药量降低了15%,并且消除了聚合氯化铝铁(PAFC)导致的残余铝升高的现象,出水残余铝浓度仅为0.016 mg/L.综合考虑处理效果与投药量,建议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铁的最佳复配比为2 mg/L:15 mg/L.  相似文献   

13.
疏浚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疏浚泥浆,其浓度低、颗粒细小、长期悬浮难以沉降,占用大量土地。利用聚丙烯酰胺(PAM)为混凝剂加速泥浆泥水分离,通过沉降界面高度、沉降速率及沉降后上覆水的浊度,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利用激光粒度仪和显微镜对絮体粒径及絮体形态进行分析,探究疏浚泥浆的混凝沉降特性及混凝机制,并提出混凝沉降模式。结果表明,在PAM作用下,疏浚泥浆在高混合强度、短时间内即形成较大、较密实的絮体,5 min内基本处于沉降稳定状态;PAM最佳投加量与泥浆含固量有关,为0.8wt%,此时沉降高度最高、沉降速度最快、上覆水浊度最低、絮体粒径基本保持不变、絮体分形维数为最大值。疏浚泥浆的混凝沉降过程经历快速沉降、缓慢沉降、稳定三个阶段,即絮团的沉降、压缩、自重固结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低温地表水高效除浊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并结合管式微涡混合器、网格反应池、小间距斜板沉淀池、快滤池组合而成的一体化净水装置,对北方地区低温地表水的除浊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混合时间为3s,PAFC投药量为60mg/L,反应时间10min,沉淀池上升流速高达3.5mm/s时,低温低浊及高浊地表水经本工艺净化后,水浊度依然小于2NTU,并可降低工艺投资及运行费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高浊度水清水回流高效絮凝新工艺进行了动水试验,提出了用水射装置产生回流的新工艺,该工艺可适用于高含沙量的水体。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低浊度的某江水为原水,采用一种新型的聚硅酸金属盐混凝剂(Polysilicic acid,Alu- minium and Ferric Salt,缩写为PAFS)进行净化试验.通过试验测定投加不同Al与Fe物质的量的比值的聚硅酸金属盐混凝剂混凝沉淀后水的余浊、色度、残余铝质量浓度及总铁质量浓度,比较了Al与Fe物质的量的比值对聚硅酸金属盐混凝剂的影响,及所表现出来混凝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了PAFS混凝机理是吸附架桥和电中和作用共同结果,初步验证了这种混凝剂处理低浊水质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取纯培养条件下的铜绿微囊藻水样,分别用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3种药剂作混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烧杯试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混凝效果优于其他2种药剂,具有药剂投加量少(30~40mg/L)、矾花形成快、矾花沉降性能好、除藻效率高等特点.在聚合氯化铝最佳混凝条件下,投加聚丙烯酰胺助凝试验,发现添加6mg/L的聚丙烯酰胺只使除藻效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3%.铜绿微囊藻水样的pH对聚合氯化铝的混凝效果有明显影响,产生最佳混凝的pH值范围为6.0~7.0之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偏置炉胆热水、蒸汽锅炉在运行中存在的易结垢、热效率低等弊端,提出一种带隔板的新型锅炉结构.在对锅炉结构形式及其热特性提出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SIMPLE方法,对两种进出口型式的锅炉的传热特性进行了二维、三维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此技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用Preston管量测的二元混合流各典型流态的床面剪应力分布,结合实验结果,对二元混合流名典型流态的床面摩阻特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在此基础上,对特例混合流床面摩阻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以原水为研究对象,从改善低浊水混凝条件优化净水工艺角度,对生产废水的回用条件和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回用具有适当含固率的生产废水可以改善水处理过程的混凝条件,节省投药量,节药率一般为10%~40%;存在改善混凝条件节省投药量的最佳含固率和最佳混合水浊度范围,最佳含固率为0.1%~0.7%,最佳混合水浊度为60~400 ntu;含固率和混合水浊度具有相关性,在生产过程中,建议以最佳混合水浊度控制生产废水的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