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德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之一,它与依法治国既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必须坚持“以德育人”。要从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高度,进一步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着力构建高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大环境;以德育教材建设为基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以师德建设为重点,以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导师制为机制,创建高校德育环境工程;强化道德建设重在实践的德育理念,在德育实践中不断优化德育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校道德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首先要丰富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式;强调德育实践性,提高学生的道德鉴别能力;德育管理可以与学生评先、奖励等现实利益挂钩,增加约束性;德育过程要强化教职员工的全员师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的主体性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不仅要在教育管理方法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更要在培养目标上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构建.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也是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德育首先必须是素质教育,高校德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关注大学生的主体性构建,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之成为积极的建设性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集合,现在也把心理健康教育归为德育的范畴.因此,德育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内容和培养途径,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构建德育新体系,音乐教学更要“以人为本“,以适应社会德育本身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德育建设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要积极应对挑战,就必须把德育放在高校学生教育的首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进教育方法,讲求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构建高校德育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6.
赵元 《科技咨询导报》2007,(18):177-178
高校德育工作是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针对高校德育的传统灌输方式,提出采用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倡高校德育过程中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弥补建构主义理论的缺憾,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黄国琴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5):73-74,76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政治教育观主要有:政治教育优先的思想,以共产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干部教育置于首位的思想,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思想和教育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思想。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形势严峻,毛泽东在抗战时期的政治教育观给我们的启示有:坚持政治第一的基本观点,提高高校德育地位;坚持共产主义的指导思想,拓展高校德育内容;坚持干部教育是关键的基本思想,突出高校德育重点;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高校德育方式;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的教育观念,丰富高校德育形式。  相似文献   

8.
谢晓虹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141-142,147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高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过于强调一致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德育目标功利化和德育的内容没有与时俱进等问题,为此在网络环境下需要对高校的德育工作进行重新的定位,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加强学生创新精神进取意识教育和社会责任团队精神教育。本文最后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战略:提升德育主体素养水平,更新德育观念;改进德育手段,提高影响和渗透;提高学生在网络德育中的主体意识;推行终身德育的理念,实现德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德育内容的系统构建.目前高校德育内容存在着把德育等同于政治教育、社会适应性教育及理想教育的倾向.针对存在问题,按系统论的要求,对高校德育内容构建进行改革和创新:一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二是实现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三是要做到社会适应性与个体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表明,在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德育社会实践教学。高职医学院校开展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应当要突出德育实践教学成果示范作用,增强德育实践活动时效性;要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提高德育实践活动针对性;要加快德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步伐,提升德育实践活动综合性。  相似文献   

11.
形势与政策教育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其实效性的发挥为高校德育的优化拓展了新的空间.探究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是必要的.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效性不仅要把握基本的方向,更要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效模式,同时,在提高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一些基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的情商培养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对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不够;不善于自我激励;人际交往存在种种困难。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大学生成人成才。高校德育工作者首先要对大学生情商教育有客观和清醒的认识,只有把情商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尤其是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贯穿情商教育,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情商水平,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健康、健全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由于道德与情商存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加上大学生德育与情商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致性以及内容和方法的互补性。所以高校德育课堂中的情商教育渗透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融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于一体的“大德育观”在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中具有现实合理性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是高校德育目标的最新宏观定位 ,目前 ,亟待将之进行目标的微观细化 ;“灌输论”的地位及坚持“灌输论”的现实紧迫性 ;德育的时效要通过落实德育的主体地位来实现。具体说来一是按需施教 ;二是采取适当的德育教育模式 ;三是注重德育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不是一个单纯的德育命题,它强调在德育为先前提下的全面树人以及全面树人基础上的德育为先。立德树人问题是一个教育问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立德树人命题的提出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一方面是我国现实的高等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和存在严重误区,另一方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高校坚持立德树人,一方面要牢固确立德育为先意识,切实改进德育工作。具体来说,需要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高校德育工作体制机制,培育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环境氛围;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其他课程的教育之中,实现教育的协调一致。另一方面,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意识,把人才培养置于高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在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关系的处理上,坚持把人才培养置于优先地位;在学校工作布局上,要自觉突出人才培养这一主题;在人才培养要求上,要树立精品意识,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卓越人才。为适应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国高校立德树人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教育,注重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科学素养和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使其成为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世界公民。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滞后一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近一段高校学生暴力事件的频频出现更显示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不足。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在中国青年报上全文刊登之时,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不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6.
陈国学 《科技资讯》2009,(13):207-207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面临巨大困境和严峻挑战,高校德育要摆脱困境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改革创新。本文从当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出发,提出学校德育工作应立足于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性,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教育体系,走引进多元价值体系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7.
远程高等教育“两课”教学具有不同于一般专业教学的特色:在教学目的上,“两课”教学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为目的,把培养和造就“四有”人才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在教学的要求上,教材编写更注重理论性、系统性,教学内容要求突出时代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内容要“精”要“管用”,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对教师的要求上,教师除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一般的教学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较好的道德修养;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多元化,考核方式更客观、更科学、更合理。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实效性是德育效益、德育效果和德育效率的统一。由于德育环境产生了新的变化、德育对象具有新的特征,德育队伍的力量不强,所以,造成了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局面。要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优化德育环境,在深入了解德育对象的基础上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同时还要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增强德育队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个性理想教育是根据个体不同的思想层次与心智特征展开的理想教育,目的在于确立青年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使其认清自我发展方向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发展个性素质,激发创造才能。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理想教育,是为了克服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只注重社会共同理想教育的弊端,应知识经济对培养具有良好个性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加强大学生个性理想教育也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复杂化、多元化的形势。加强大学生个性理想教育并非要淡化原有的社会共同理想教育,而是为了使高校理想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个性理想教育与共同理想教育是有机统一的。加强大学生个性理想教育,首先应承认个体差异,更新传统德育方法;其次要注重大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再次还应发挥教师良好的个性影响;最后要创建和谐、宽松、自由的集体环境与空间。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育德的功能。将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探索显隐教育结合模式;在实践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提高高校实施心理治疗的能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绩效评估体系,均是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育德功能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