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东铁路是沙俄侵华政策的产物。对沙俄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战略意义。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始终掌握着中东铁路的控制权与使用权,拒绝把它交还给中国。1931年9月18日,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中东路的军事和经济作用降低,为避免与日本发生冲突,苏联把中东路卖给了日本伪满洲国。苏联的势力撤出东北。 那么,十月革命后苏联是如何控制了中东铁路?为什么又将它放弃呢?  相似文献   

2.
“中国资源外交开始对中东产油国发挥影响力。中国人不仅凭借手中雄厚资金在沙特和伊朗兴建炼油厂,而且还积极投资铁路、港口等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本《选择》杂志2010年1月号文章指出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将提升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力,牵制其石油定价权力,并进而影响日本获取能源的安全。日本的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2009年中国从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日均进口石油超过日本。  相似文献   

3.
1910年,我国东北地区的中东铁路开始使用首张站台票,从那时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站台票一直沿用着与铁路常用客票相似的卡片站台票。站台票在某种程度上,助涨了旅客携带品超重,助涨无票人员逃票,或者使火车超员,所以笔者建议限制性的取消站台票。  相似文献   

4.
"中国资源外交开始对中东产油国发挥影响力.中国人不仅凭借手中雄厚资金在沙特和伊朗兴建炼油厂,而且还积极投资铁路、港口等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本<选择>杂志2010年1月号文章指出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将提升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力,牵制其石油定价权力,并进而影响日本获取能源的安全.日本的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2009年中国从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日均进口石油超过只本.  相似文献   

5.
<正>冷战结束后,中东经历过一个美国独霸的时代。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是中东安全领域的主导者,留给中国参与的空间很小。美欧企业垄断中东经济的上游产业,中国无缘置喙;中国大量进口中东石油,能源安全成为中国中东政策的短板。然而,随着美国中东战略的收缩、全球能源转型和中东经济改革的步伐加快,中东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综合性转型。中国在中东的活动空间骤然扩大,或成为中东转型的赢家。  相似文献   

6.
黄培昭 《世界知识》2008,(14):24-26
一东一西生活在阿拉伯世界的两个非阿拉伯国家,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又相互亮剑,随时准备刺向对方。这两个场景,折射出中东的形势。  相似文献   

7.
<正>伊朗是中国在中东地区重要的经贸伙伴,也是中国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合作对象。伊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地理位置和地域辐射优势。伊朗是东西交通的枢纽,邻国较多,在发展跨境运输和边境贸易方面前景广阔。近年来,伊朗大力向外延伸铁路,伊朗—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的南北通道已贯通,萨拉  相似文献   

8.
王鸿刚 《世界知识》2011,(14):27-29
美国的中东战略与亚太战略之间并没有形成相互牵扯的关系,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进程并没有因为美国忙于中东而受到扰乱。2011年已然过半、中东乱局持续胶着。在此情况下,美国在西亚北非的战略处境是否发生变化,各界已有很多讨论。有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9.
正当蒋介石全力“围剿”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就乘机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即武装占领了我国东北的全部领土。当时全中国铁路14,400多公里,其中东北地区6,300多公里,约占全国的44%。随着东北领土的被占,这6,300多公里的铁路中,除早已由日本直接占有的南满铁路和安奉铁路干支线约1,130公里外,其余约5,200多公里的铁路也一并落入日本之手(其中包括中苏共管的中东铁路1,700多公里,也在1935年被日本从苏联方面强买过去)。  相似文献   

10.
<正>此次沙特阿拉伯与伊朗宣布恢复外交关系,中国的积极斡旋发挥了建设性作用。这与长期以来美国在中东地区拉帮结派、激化冲突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中美两国的中东外交政策截然不同,折射出两国外交理念的深层次差别。美国,中东和平搅局者沙伊矛盾由来已久,却并非完全无解,可以说,正是美国造成了沙伊关系恶化乃至中东局势混乱。中东地区宗教势力错综复杂,伊朗、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矛盾交错,美国正是利用这一点,实行“拉一派、打一派”的政策,以确保自身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能源供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经济稳健快速发展需要油气能源的供给保障。中东地区国家油气能源充足,中国与其进行能源合作将对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支持,但中东地区政局动荡对中国的投资有一定风险。本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收集相关数据、查阅文献整理出各项评价指标,针对这些评价指标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中国对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投资项目提供参考,最终得出在伊朗进行油气资源投资综合风险最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正>瓜达尔,这个距离霍尔木兹海峡400公里的深水小码头,因其中亚最近出海口和中东石油运输黄金水道相交叉的地理位置,曾先后被苏联、美国所觊觎和开发。今年4月,占地面积九个多平方公里的自由贸易区即将开区,瓜达尔再次名声大噪。毋庸讳言,作为巴基斯坦全天候的伙伴,中国在瓜达尔港和自贸区建设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中国公司不仅是瓜达尔港的建设者,而且在其自贸区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营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如果能够扩大中巴公路和中巴铁路的通量,中国进口的中东石油可以在瓜达尔上岸,改由陆路进入中国西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知识》2023,(9):12-13
<正>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的积极斡旋下,中国、沙特、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4月6日,沙特、伊朗外长相聚北京,宣布即日起恢复在2016年断绝的外交关系。沙伊这一对“中东夙敌”宣布复交,在全球激起广泛积极反响。它不仅意味着中东地区以沙特与伊朗为首的两大对抗阵营走向和解,也反映出“后美国时代”中东地区秩序正加速深入演进,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中东国家和解进展令国际社会目不暇接,新的中东地区格局正在酝酿。  相似文献   

14.
刘中民 《世界知识》2012,(16):40-41
中东政治伊斯兰化的另一面实际上是伊斯兰力量的世俗化。世俗化和伊斯兰化仍然是中东政治光谱的两个主轴,只是二者从过去相互排斥与斗争的两条平行线走向了交叉与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丁隆 《世界知识》2023,(14):28-30
<正>丁隆(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实现和解。沙伊矛盾在中东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两国和解引发连锁效应,多个地区冲突迎刃而解或获得解决契机,中东地缘政治冲突大幅降温,安全局势显著缓和。沙伊和解、叙利亚回归阿拉伯大家庭、埃及与土耳其恢复关系将中东“和解潮”不断推向高潮,这分别意味着地缘政治争夺缓和、阿拉伯国家克服“阿拉伯之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潍坊学院学报》2019,(3):76-7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日本、法国和俄国三个渠道。其中,俄国渠道既有理论传播,又有具体实践,是两者的结合。中东铁路曾作为"红色之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实践的一个通道。哈尔滨是"红色之路"的枢纽。俄国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李大钊发挥了主导作用。李大钊在与哈尔滨、"红色之路"的互动中传播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与美国亚洲文化学院(UACA)联合举办的“冷战后中国中东政策与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4日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美国、以色列、韩国等国的30余位专家学者、外交官员出席了本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正>中东地区是当今世界最复杂、最动荡的地区,也是近年中国外交面临机遇和挑战最多的地区之一。在中东推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必须紧密结合中东的实际,形成既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符合中东实际情况的外交理念、外交政策和外交机制。首先,应从周边外交的范畴认识中东的区域重要性。如何通过解放思想、增强对中东地区战略重要性的认识,是至关中国中东外交顶层设计的重大问题。近年来,中东地区已从我国周边战略延伸地区调整为大周边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铁路目前最大的问题是铁路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由于铁路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以及中国综合运输网络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必需设法解决这一难题,这就需要通过扩大融资渠道来解决中国铁路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陵合 《中国科技史杂志》2006,27(3):221-228,F0002
凌鸿勋(1894-1981年)是继詹天佑(1861-1919年)之后,将西方铁路科学技术引入到中国,并逐步实现铁路设计与建设自主化的重要人物。他在美国接受铁路技术教育,回国后曾任南洋大学校长;自1929年起至1949年,投身铁路界20年,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在铁路修筑、铁路勘测、铁路路网设计等方面做出重大贡献,推进了中国铁路技术的自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