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祝福》是鲁迅先生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通过"我"在故乡分别与"讲理学"的鲁四老爷与祥林嫂的话语交往活动,形象地呈现了当时的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中的这两类人进行话语启蒙活动的现实困境。前者反映着启蒙双方的身份认同问题,后者反映着启蒙者对被启蒙者的陌生与隔阂。  相似文献   

2.
在"十七年"文学中政治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共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现象,《三里湾》作为这一时期农业合作化题材的长篇小说,在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又集赵树理小说创作特色为一体,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旗杆院"和"马家院"作为故事发生发展的重要场所,分别代表了政治话语和民间话语的不同立场,其中处于"夹缝"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与话语反映了处于"边缘"的知识分子的境遇。三种话语在小说中的融合与配置显示了赵树理作为知识分子与农民对农村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以及对知识分子的反思。  相似文献   

3.
苏州评弹(苏州评话与苏州弹词的合称)是用吴方言讲故事的说唱艺术。苏州评弹的艺术特征,可以从它和小说、戏曲的比较中清楚地看出。评弹和小说的异同评弹和小说都是叙事的情节性艺术,有人物形象。评弹的演出脚本,如同一部长篇小说。曹汉昌的《岳传》一百多万字,徐云志的《三笑》也有近百万字。十几万字,可说上半个月。从脚本看,评话以散文为主,弹词则散韵相间。评弹是以听为主的,小说是读者看的。听书,是一次性过去的;看小说可快可慢,可以前后随意翻阅,可以掩卷而思。听评弹或看小说,其艺术形象的生成,是欣赏者(听众和读者…  相似文献   

4.
《狂人日记》的“序”在小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不但构成了小说的“反讽’’结构,而且,以“余、大哥”的形象特征、文言文话语的使用和“狂人”病愈候补等内容形象,深刻地展示了鲁迅内心的孤独、寂寞、悲哀、绝望的情感,使《狂人日记》的创作带有鲜明的“以悲观作不悲观,以不可为为可为”、“硬唱凯歌”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故事新编》以“油滑”之笔,打破了人们对神、圣的崇敬,还原了神、圣们“人”的面目,由此展现出普通人尴尬的生存境遇,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姜可生的小说《春闺梦》塑造了一群色艺双全、重情重义但又境遇坎坷、结局凄惨的妓女形象。小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刻画:运用全知视角进行客观讲述;通过细节描写来流露真情;运用侧面烘托手法揭示妓女的命运。小说表现了上海的繁华与畸形,具有极其丰富的史料价值,便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文化,同时也表现出作者超越同时期作家的进步女性观。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岁月无悔》的文本分析,解读作为改革者和启蒙者的李增文,阐释了他的改革理想和启蒙理念;从官方话语的积极性和推动性的角度诠释了官方话语对李增文的正面意义和必要的存在;在《岁月无悔》的叙事中,谭践进行了多样化的艺术探索。《岁月无悔》是当代报告文学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相似文献   

8.
面对50年代集体话语一统文坛的一体化文字,宗璞企图凭借《红豆》来发动一场拯救个体话语的运动。但由于生活在50年代的宗璞内心积淀了强大的集体话语中心情绪,导致了文本中的个体话语被集体话语全面解构,显示出50年代个体话语生存的尴尬。  相似文献   

9.
刻意曲解是语用策略的一种,服务于某种交际目的。以小说《围城》中人物对话为语料,分析了刻意曲解的主客观成因﹑特征﹑触发因素。刻意曲解可以由词汇、话语用意、话语所指等不同层面的曲解而触发。使用刻意曲解策略可以协调谈话氛围,制造幽默感,挽回面子,回避尴尬话题等。对小说对话的刻意曲解现象进行语用策略分析,增添了文学作品鉴赏的情趣。  相似文献   

10.
陈芬 《当代地方科技》2007,(10):161-162
麦尔维尔在他的长篇小说《白鲸》中有大量有关捕鲸业和大鲸知识的非叙事性话语,评论界对此一直褒贬不一。本文分析了这些非叙事性话语在《白鲸》中的作用,结果证明这部分不仅具有其创作上的艺术性,还通过大量暗喻、象征丰富和深化了小说的内涵,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南朝梁时,萧统、萧纲兄弟分别主持编纂了《选》和《玉台新咏》。论对其编撰目的和体例、作家作品录情况、各自的学观和对后世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见出它们的价值与得失。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使用包含着更为广阔、更为深沉的内涵,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内在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分析霍克斯及杨宪益、戴乃迭对"司马牛之叹"中"叹"字的不同翻译方法,说明译者只有正确理解原语词义及其文化意蕴,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传达文本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英若诚先生所译的《芭芭拉少校》中习语、活句、文化转换、称谓等方面的应用来论证这一原则在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在英文中,消费需求包括“Needs”和“Wants”,有人把它们分别译为“需求”或“欲望”,“需要”和“想要”,也有人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来区分,从意义上讲,这些表述都是有道理的,但从“Needs”和“Wants(也有人用‘desires')”的定义和表述的简洁来讲,本人更愿意把它们表述为“需求”和“欲求”,即消费者“求其所需”和“求其所欲”的意思,从消费需求的发展来看,二者的区别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使用“消费需求”这一概念,而不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8.
就《左传》的记载来看,“因”并非一种婚姻关系,而“报”并不见容于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烝”是在婚姻伦理形成之初,在宗法制度可以容忍的范围内的一种事实婚姻。它既非群婚或转房婚的遗迹,亦不同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对于这种事实婚姻,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既非毫不犹豫的承认,亦非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早期贵族阶层婚姻伦理的相对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成瘾症”(IAD)在全球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当中迅速蔓延,社会危害性极强,备受社会学和心理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网络成瘾概念的界定出发,介绍了网络成瘾的临床鉴定和基本类型,剖析了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建议网民们要解除网瘾,进行信息“节食”,最后对青少年沉缅于网络游戏这一社会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与世界制造业的差距,指出中国的设计师应"为中国制造而设计",从而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最终实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