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雪莲果是新型果菜两用植物,通过引进试种,初步掌握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雪莲果株高2—3米,8-10月开花,以种球无性繁殖,10-11月粜实成熟。单株结果5—8个,产量3—10公斤,666.7m^2产量达3000-4000公斤,果肉脆甜多汁.可口,市场售价每公斤10元。栽培技术要选好地,以沙壤土为好,底肥施农家肥.忌施化肥,春季栽培亩栽1000株,管理上防旱防涝,10-11月采挖销售,地窖沙埋保藏两种。  相似文献   

2.
苏芝仙 《遵义科技》2009,37(6):28-30
项目引进葡萄新品种7个,筛选出5个适宜品种,品质较佳,有色品种色彩艳丽,着色一致,商品性强。优质高效栽培品种为水晶,株作式栽培,株行距2×1米,亩栽330株,平均单株挂果15穗,平均每穗0.3公斤,折合亩产1585公斤。  相似文献   

3.
童英富 《杭州科技》1998,19(5):22-24
1.柑桔生产的现状1997年建德市工农业总产值79.五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9.7亿元。在农业总产值中水果总产值三.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其中柑桔总产值4918.5万元*发展概况建德市柑桔栽培己有40年历史,现有面积10万余亩,投产面积6.5万亩。年产量最高达8.2万吨,年产值达8000万元。品种以温州蜜柑为主,其次是新柑。柑桔发展历经三个阶段:一是试种阶段。自1959年在新安江村种植实生本地早98亩、3900株作为绿化造林,1965年开始投产,1970年产量达到1万公斤。至1972年全市先后在不同地点搞了ic个村的多点试种,共栽温州蜜柑…  相似文献   

4.
奶白1号     
《科技潮》2010,(3):35-35
该品种较晚抽薹,叶色深绿、心叶皱、叶柄洁白宽厚、抗病、品质佳。适宜广东及华南地区种植。近3年累计推广种子2万公斤,推广面积12万亩,新增经济效益约1.2亿元。  相似文献   

5.
今年我国西瓜种植面积较上年有所扩大。如何争取头茬瓜早上市、二茬瓜多上市,提高亩产值呢?根据种瓜户的经验:在培育壮苗的基础上要紧扣促、防、保三个环节: 促;即促蔓早发。栽后早出新叶、早长蔓藤,是实现早开花、早座果的关键。所以栽前要深翻瓜地,每亩用50~70担猪栏肥开深沟条施,然后盖土做成40~50厘米宽的龟背形畦。移植时要带土移植,一般大型瓜亩栽500株,小型瓜亩栽600株,5米宽的麦畦头,两边可套种2行,株距45~66.7厘米,6尺宽的麦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沿海滩涂较具代表性的银杏采叶园(A)、银杏果-叶-农复合园(B)、银杏材-农复合园(C)等3种不同银杏-农作物复合系统种群复合结构、植物个体的生长结构、现实生态位、生物多样性的比较分析,研究了不同复合系统的种群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银杏果用-叶用-豆科作物复合模式具有较大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和较小的断面积密度指标值,同时具有利于间作种群共存的冠层结构和根系结构,便于调节种群动态和技术集成管理,是一种适宜的海岸带地区推广的优化复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7.
庹必新 《遵义科技》2005,33(3):33-35
试验结果表明,在施有机肥、氮、磷、钾肥相同的情况下,亩施钾肥25公斤增产效果最佳,亩产可达1056.7公斤/亩,比对照不施钾肥亩增543.3公斤,增收384.72元。其次为亩施钾肥20公斤,亩产达970公斤/亩,亩增456.7公斤,增收320.56元。亩施钾肥30公斤,亩产达840公斤/亩,亩增326.7公斤,增收201.36元。以施钾肥25公斤投产比最合理,为1:3.52。  相似文献   

8.
《石河子科技》2010,(5):67-67
种植布局。玉米与行距配置12cm×50cm,亩留苗6000株至6300株。套种,播幅为1.7m至2m,其中两行地膜玉米带宽0.5m,苜蓿带宽1.2米至1.5m。开春苜蓿头水后种地膜玉米,玉米株行距配置12cm×50cm,亩留苗6000株至6300株。  相似文献   

9.
毛天仲 《遵义科技》2003,31(2):51-54,59
通过5.9亩草莓水稻较大面积轮作试验,结果:草莓平均亩产量840.2公斤,亩产值3528.6元,亩纯收入2670元;水稻平均亩产量653.8公斤,亩产值823.79元.轮作后年亩总产值4352.39元,投入产出比约1:4,是成功的“双千田”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对银叶提取物、花粉及雄株小孢子叶球中有效成分进行了HPLC法测定,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中总内酯含量为6.47%(W/W)总黄酮含量为28.22%(W/W);花粉中总黄酮含量为1.64%(W/W),主要苷元为山奈酚;银杏雄株小孢子叶球(去花粉)中总黄酮含量为0.35%(W/W);花粉和叶球中均未检出内酯。  相似文献   

11.
栽培盾叶薯蓣中皂甙元含量与质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22个栽培盾叶薯蓣样品测定结果表明:植株中薯蓣皂甙元的含量随植株性别和取材时期的不同而变化。雄株中皂甙元含量高于雌株,种植时期越长,皂甙元含量越高,10月采收的样品皂式元含量最高。按传统方法从样品中提出的皂甙元的熔点几乎相同。均在196-200℃范围内,栽培3年以上的盾叶薯蓣可以用于工业上生产薯蓣皂甙元。  相似文献   

12.
银杏雄株叶片类黄酮含量及其相关因子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叶源枝类、部位及采叶期三因子试验设计,连续3a每年7-11月每隔30d采摘叶片滴定银杏雄株的单叶面积、干物质含量、比叶鲜重、比叶干重和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银杏SLFW与类黄酮含量的季节变化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产在10月份了大值;长枝叶片的干物质含量及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中,短枝;1a生枝叶片的比叶鲜重,比叶干重及单叶面积明显大于多年生枝;不同采叶期的叶片干物质含量、比叶鲜重、比叶干重和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不同枝类叶片在各个生长发育期的干物质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3.
1992-1994年的二年间,对奎冬四号单产500公斤级的群体茎蘖数,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积累等变化进行了实际测定。在栽培上土肥水等基本满足高产田需要的条件下,其结果是,亩基本苗25-28万株。拔节期最高茎蘖数为107-117万,在孕穗期叶面积系数6.2-6.8,灌浆后期单株干物质积累达最大值,收获亩穗数达49.44-51.44万,亩516.8-540.25公斤及相应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靳忠亮  荣光  崔荣良 《科技信息》2011,(31):I0197-I0197
项目区位于聊城城区南郊.西、北以徒骇河为界,东临位山二干渠,南与凤凰办事处、朱老庄镇接壤。辖区内聊城新南环横贯东西,聊阳公路贯穿南北,涉及16个行政村,总面积1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万亩,总人口1.23万人。区域内种植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果树及蔬菜。小麦单产475公斤/亩,玉米单产550公斤/亩,人均收入6000元/年。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我们在琼库勒乡克亚克村三队做了棉花高密度宽膜对比试验,.试验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2亩,试验地面积6亩。加密度的为17000株/亩,常规密度为12000株庙,将株距由12.5厘米缩减至9.5厘米,单产由原来的每亩128公斤增加到每苗153—154公斤,  相似文献   

16.
黑河市目前地方口径播种面积664万亩,(以下数据同)亩产219公斤,可垦荒原400万亩,非常适合国家提出的“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依法酌量开垦宜农荒地”的开发原则,还可以进行多种经营和龙头项目的开发。我市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的潜力很大。一是中低产田改造。目前我市亩产在150公斤以下的面积在60%左右。如果将全部中低产田改造一遍,改造后按亩增粮50公斤计算,即可新增粮食19.5万吨,如采取旱田改水田,玉米大双覆等措施,效果就更显著了。二是适当开荒扩种。全市尚有可垦荒原400余万亩。开垦后种植水田亩产可达400公斤以上,种旱田亩…  相似文献   

17.
宜宾市翠屏区渗育紫泥田水稻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翠屏区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2.5万亩,其中渗育紫泥田4.16万亩,占种植面积的18.5%,亩产508公斤,年产值1902万元。由于长期以来不平衡施肥,肥料利用率比较低,现有化肥资源综合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虽然历年来化肥施用量增加,但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银杏采叶林氮、磷、钾不同配比的施肥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N、P、K不同配比施肥后,对银杏的叶片面积、单叶质量和单株产叶量有明显的增长效果,增长幅度分别为:9.2%-22.5%、14.3%-29.5%和19.0%-55.1%。尤以N:P2P5:K20为6:2:2的配比最为显著,增长幅度分别为22.5%、29.5%和55.1%。  相似文献   

19.
生物钾肥是一种硅酸细菌。新疆土壤中虽然含有丰富的钾资源,但土壤多属盐碱土且碱化程度偏高,溶重偏大,多被土壤固定,而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土壤中速效钾的缺乏,已成为限制作物优质高产的一大因素。1995-96年两年在147团13连每亩以1公斤生物钾肥拌种,并在小麦追肥中亩施1公斤生物钾肥,和其它肥料拌匀混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增加3.4─1.2粒,千粒重提高1.2-0.8克,单产提高48.3-73.6公斤,土壤中碱解氮提高4.3-5.4%,速效磷提高7-17.5%,速效钾提高5.78-8.27%。  相似文献   

20.
苎麻是重要的出口创汇经济作物。我国苎麻面积历年为100-1000万亩不等,按每亩苎麻单产150公斤计算,每年出产原麻为15-150万吨,苎麻叶、壳、骨、根等副产物达90-9000万吨,约为原麻产量的6倍。但苎麻人们历来习惯于利用只占整个植株的5%左右的纤维部分来作为纺织原料,而近95%的苎麻叶、壳、骨、根等副产物很少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现从以下6个方面拓开综合开发苎麻的新路,不但可以利废,而且可以增效。生产工布1公斤苎麻卖价仅7元,制成麻纱后,可卖到40-50元,有的可达100元,实现增值35元以上。若再织成夏布,可卖到300-5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