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草》是继承传统与革新创造的统一。它的哲学精神和儒家、屈原、老庄既有联系又超越之,它那具有伟岸人格的“精神界战士”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绝无仅有的,它的死亡观,“反抗绝望”思想均是古典文学所不能比肩的,其语言艺术有那古典文学所无的奇峻变异。  相似文献   

2.
《野草》深深地浸润着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养 ,它的一些篇什很有传统诗文那诗情画意的特色 ,但更多的是非常态的由极度紧张推向极致的矛盾对立 ,荒诞奇倔、迷离恍惚等构成的奇特境界 ,不过 ,这种境界之美仍渗透着古典文学的因子。《野草》引进了我国传统的梦幻文学形式 ,在更高的一个层次上回归了中国古典文学那写丑怪变形之美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曾经对历来为李白《蜀道难》的作意问题“纷纭聚讼”颇感不满(见《光明日报》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访北京大学讲师芦荻》一文)。这实际上是对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状况提出批评。它反映了我们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严重缺陷:这就是“百家争鸣”的空气不浓,对一些意见分歧问题未能很好展开深入的研究讨论,致使一些问题长期不获解决。《蜀道难》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盛唐时代的代表作品,可以说是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相当重要的珍品。对于这样重要的代表作,假如意见长期不能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就不仅是对一个具体作品的认识问题,而且将影响到对一个重要的代表作家的认识,它反映了我们古典文学的研究水平。这是笔者之所以要就管见所及,提出商讨的原因。至于这里所提出的看法有哪几分是对的,就请专家们、读者同志们指教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五个方面总结了粉碎“四人帮”以来十三年古典文学研究的成就,从三个方面剖析了近两三年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里存在的错误倾向,提出了进一步搞好古典文学研究的十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要打破小农经济时代那种坐井观天、画地为牢的狭小格局 ,文化人类学的“跨文化研究”方法、“地方性知识”思想、“深描”理论以及“主位”和“客位”视角等众多的理论 ,可以为此提供宏观的视阈和有力的武器。许多文学公案、学术死结 ,均可借助文化人类学的强大解构功能获得解读。而叶舒宪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实绩更为学界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6.
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组同学集体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上册——以下简称复旦“文学史”)具有许多优点,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则集中表现在它对研究中国文学方向性的明确上。诚如“序言”所说,它是试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为编写的指导思想的,因之在很大程度上,它就有所破立,破资产阶级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唯心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无产阶级在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为这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的城市,或以风景秀丽出名,或以名胜古迹吸引游客;没有名胜、没有景致的城市也常常以它自己的“奇”、自己的“特”让游人流连。君不见那“雾都”,那“水城”,那“赌城”  相似文献   

8.
“制度与文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典文学研究的热点.其研究范式的形成,源于西方文学社会学理论与“知人论世”的中国学术传统的交互作用.“制度与文学”范式推动了古典文学研究,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本文提出突破当前研究困境的两种方法,一是坚持文学本位,在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开掘新论题;一是加强“制度—文化—文学”与“制度—文人—文学”双线交错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以来 ,古典文学研究成绩显著。存在的问题在于过于留恋“乾、嘉考据之学”,对现成理论作无谓的“证明”、生吞活剥外来理论。古典文学研究应注意理论 ,注意从整体的民族文化建设的大功利目标着手 ;要保持和养成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 ;文学研究者要提高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10.
“孝”是我们民族最富特质的文化,是构筑中国古典文学大厦的文化支柱之一。作为一种文化母题,它在文学中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其中宗教力量的介入彰显出历史民众对孝德的呵护与和谐社会人伦精神的设想,但某些古典文本折射出的情孝矛盾则暴露出封建礼教对“孝”的畸形规范,反映出历史境遇中广大民众矛盾而真实的孝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1.
DO-DO扶了扶镜框,眯着眼,露出排令人恶心的牙齿给了我、心云、红子一个奸奸邪邪的哭,用他最低沉的声音道:“你们不知道解剖活鹌鹑有多刺激,手握住它那小小的躯体,你还能感觉到它的体温,还有它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着,诱着你急于解剖它,瞧清它的内脏。”红子“是呀”“是呀”地应和着。“你真没有人性……”不等我说完,DO-DO那能吃人的眼睛已瞟上我了:“精彩片段,插嘴的话……”我让他那凶煞的眼神给吓住了,只是张开了嘴发不出声。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文学是一种借助于时间上的变革获取其正当地位的文学阶段,新世纪文学发展于文化焦虑的中国语境之中,为摆脱“东方学”陷阱,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文体开始有意向古典文学传统回溯,借鉴其写作手法,确立中国小说的独特意义。贾平凹和莫言在新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借鉴了中国古典文学传统“史传传统”中的以传写史、现实主义和民间视角的手法,“诗骚传统”中的抒情和言志的手法以及“叙事传统”中的笔记体、章回体和文本杂糅等文体构建手法,在借鉴中有所创新,在新世纪文学向外“还贷”的过程中产生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以来,古典文学研究成绩显著。存在的问题在于过于留恋“乾、嘉考据之学”,对现成理论作无谓的“证明”、生吞活剥外来理论。古典文学研究应注意理论,注意从整体的民族文化建设的大功利目标着手;要保持和养成好的学风和学术道德;文学研究者要提高艺术鉴赏力。  相似文献   

14.
读历史著作或古典文学作品时,往往会碰到“高祖,“世祖”等庙号和“建元”、“开元”等年号,以及“忠武”,“靖节”等谥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里立室祭祀时,由群臣议立的名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都称为高祖、世祖或太祖;第二个皇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典文学首屈一指的杰作是清朝时出现的《红楼梦》。由它形成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明代也产生过两部杰出的针砭现实、使人警醒的长篇小说,那就是《水浒传》与《金瓶梅》。《水浒传》的作者,有说是施耐庵的,有说是罗贯中的,有说是施、罗合著的。明·高儒《百川书志》中云:“《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在现存最早的明·容与堂刻本所附的《〈水浒传〉一百回文字优劣》中,也说《水浒传》是由“施耐庵、罗贯中借笔墨拈出”的。施耐庵约卒于1370年;后约三十年,即1400年,罗贯中卒。揆之情理,罗贯中“编次”当在施耐庵去世之后。二人虽同生活于元末明初,然书成应是在1370至1400年之间,时为明洪武至建文初年。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总体特质,当然地离不开它为形式.一定的民族文学的形式,是这个民族生活习俗、心理特征、传统观念的具体反映.中华民族长期在亚洲东大陆生存、繁衍、进化、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习惯,这种特色在我国古典文学的内容尤其是形式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此,本文仅只论述中国古典文学在形式上的总体特点.一、短小精悍的篇幅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之下,以及伴随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入大众教育阶段,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受到教育界及相关学者的重视,文章深入挖掘中国古典文学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中国古典文学在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路径,充分发挥中国古典文学特有的育人功能,以培养“和谐人”为价值诉求与目标追求,促进青年大学生与社会、学校、自身的多方面和谐发展,推进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蓝色的血液     
鲎,是一种奇特而又稀少的“丑八怪”。它的一些形态,很像六亿年前的三叶虫,所以人们称它为“活化石”。从它身上,又发现了一种能用于医疗诊断的特殊物质,那就是:  相似文献   

19.
狗屎运     
一只火鸡和一头公牛在聊天。“我非常想到那棵树顶上去,”火鸡叹口气道,“但是我没有那份力气。”“这样啊,那你为什么不吃点我的粪便呢?”公牛答道,“那里面充满了营养。”火鸡吃了一团牛粪,发现它真的使自  相似文献   

20.
古典文学研究的困境逐渐凸显出来,不仅仅是由于受到方法和理论等文学内部因素的制约,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众文化通过掌握社会生活的控制权,诱导人们的视线集中于它所需要的地方,从而改变了古典文学研究的生存处境,在古典文学和大众文化之间产生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