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利用向量代数的知识通过构建向量模型解决了部分代数不等式的证明 ;三角函数式的证明、计算 ;部分解析几何、平面几何、立体几何中的证明及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2.
分析和讨论了初中学生在平面几何证明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因素和心理过程.心理因素主要包括问题的情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两个方面;几何证明的心理过程可分为对问题情境的信息感知、探索问题的证明思路和叙述表达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3.
采用重心坐标系用数值并行法对几何定理的机械化证明进行讨论,并给出五个平面几何定理的新证明。  相似文献   

4.
以向量为工具,解决平面几何中的计算与证明问题,从2个方面来说明向量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具体解题步骤.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初等平面几何命题机器证明的Groebner基方法,并给出了它的算法原理和实现方法,且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简便易懂,用Maple实现也较易.  相似文献   

6.
平面几何的许多命题可以推广到立体几何中,本文就三个平几命题加以推广,并给以证明.  相似文献   

7.
在平面几何的证明中,较复杂的,往往要添加补助线,补助线的作法,千变万化,因问题而异,无法可循,这是平面几何证题中的难点.但从分析题意着手,往往可得到需要的补助线,从而获得证题的途径,现举例说明添加补助线的几种方法.1造全等三角形法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初等平面几何命题机器证明的Gr(o)bner基方法,并给出了它的算法原理和实现方法,且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简便易懂,用Maple实现也较易.  相似文献   

9.
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且在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做好复习工作,是摆在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立体几何的解题思路是:把立体问题归结为平面几何的问题.一般途径是:把有关元素化归在一个"基本平面上",然后运用性质、公式、定理进行计算和证明.为此我们讨论如下几个要点:1点、线、面的关系与属性一般地,把点归结在线上,把线归结在面上,然后由平面几何知识来解决问题.例1如图1,延长△ABC三边分别交平面β  相似文献   

10.
寿力 《科技咨询导报》2010,(14):232-232
利用旋转变换乘法的有关性质求解某些颇有难度又饶有趣味的复杂平面几何问题,将使得推理过程变得十分简捷.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在欧氏平面中,如取定一个标架后,可以用坐标的计算来做几何证明,类似地考虑,我们如取定一个三角形(它相当于一个标架)可以引入重心坐标。自然地可以用重心坐标来做几何。三角形是几何中最稳定的,而且很美。本文以重心坐标的方法来证明几道初等几何中的难题,以比较其与其它坐标的优缺点,并试图找出一个完善的理论,能解决所有的几何问题,这对机械化证明也许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重心有理插值配点法(BRICM)研究了极坐标下薄板的弯曲问题,该方法是以重心有理插值近似未知函数强迫微分方程在离散节点处成立,得到微分方程的离散代数方程组,进而采用重心有理插值的微分矩阵将离散代数方程组表达为矩阵的形式。利用置换法施加边界条件,求解微分方程组。数值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解决极坐标下薄板弯曲问题上公式简单,程序实施方便且计算精度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向量知识给出了空间解析几何中平面束定理的一个证明方法。应用该定理给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证明了直线与平面相关位置的定理,并给出了其他应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三角形重心坐标和三元二次型不等式,建立涉及三角形内部一动点的三个新型的几何不等式。  相似文献   

15.
论述法线平面的一些性质,用法线和法线平面确定空间平面位置的方法,将复杂的空间几何问题简化的平面几何问题,通过法线的法足,法迹和最大斜度线的线迹,使画法几何中有关平面的问题在法线平面体系中均可得到解决,结果表明,它在解决度量问题和定位问题,方法直观,简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关于平面的对称问题是解析几何中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对于处理和解决解析几何中的一些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点关于平面的对称问题、直线关于平面的对称问题、平面关于平面的对称问题做一些全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常规的测量坐标转换模型因采用确定的变换参数而导致坐标换算误差。将转换区域内各新旧坐标公共点视为精度均匀的离散点,通过计算区域重心坐标和坐标转换的初始参数,求取各公共点的坐标换算近似值及其改正数。在此基础上,根据公共点旧坐标与其改正数的对应关系,利用常规数字成图软件的离散函数插值功能,获取任意点的坐标换算改正数,实现新、旧坐标转换。实例应用表明,该法简便可行,换算精度高,是新旧测量坐标转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详尽的实例,讲明了辅助函数在证明等式中、在求函数表达式中、在证明不等式中、在确定参数式范围中和在几何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