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阶级社会里,上层建筑领域内经常存在着两条思想政治路线的斗争,一条是革新、进步的,对科学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另一条是保守、倒退的,对科学发展则起着阻碍作用。中国历史上的儒法斗争,就是这两条路线斗争的表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法家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西汉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儒法两家的斗争则是反动势力与进步势力之间的斗争。“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儒法斗争也反映在古代天文学与气象学的发展上。一些在天文气象上有成就的著名人物,无论是在思想上或政治上都同法家有着密切联系;那些站在儒家行列的顽固派,除了鼓吹“天命”的谬论外,有的敌视科学技术,有的盗窃人民群众的实践成果,为他们的反动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2.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看法。是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自然观,还是宣扬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在阶级社会里,无不受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的影响和支配。儒家代表着腐朽没落的反动势力,采用卑劣的手法,千方百计地歪曲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他们提出唯心主义天命论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来替他们的反动政治观作自然科学的论证。法家代表进步的或比较进步的政治力量,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天行有常”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天道尚变”的辩证法自然观,明确地指出人们能够“制天命而用之”,作为他们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坚持革新,反对复辟的政治路线的依据。研究法家的自然观,批判儒家的自然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自然观与政治观之间的密切联系,明确自然观上的对立和斗争与政治路线斗争的关系。我们可以从法家对儒家的自然观的批判中清楚地看出,法家,包括封建地主阶级取得政权以后的法家,他们在政治上起过进步作用,同时也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研究法家的自然观,对法家的进步作用给予必要的历史的肯定,进一步肃清“孔孟之道”的流毒,吸取两千多年来不同历史时期儒法两家自然观斗争的历史经验,这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搞好当前的批林批孔斗争,对于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把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普及、持久地进行下去,我们发表了这份《古代儒法两家对立的自然观》资料,供同志们学习、批判时参考。这份资料篇幅较长,分两次刊登。由于有关这方面的史料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加之编写仓促,所以,这份资料的内容是很不完全的,在选辑、注释、译文方面会有不少缺点和错误,热忱地欢迎广大工农兵群众提出宝贵意见,以便继续补充和修改。  相似文献   

3.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儒法两家的自然观,主要表现为儒家推崇“天命”和法家批判“天命”。这是儒法两条思想路线斗争的中心内容,也是中国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主要特色。 儒法斗争两千多年,一直影响到现在。它的理论基础,就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自然观。凡是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阶级或集团,都坚持法家唯物主义自然观,推行法家的革新路线;凡是坚持倒退、反对进步的阶级或集团,都鼓吹儒家的唯心主义天命观,推行儒家复古倒退的政治路线。在当前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研究  相似文献   

4.
隋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颇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但过去对这位政治家的思想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四人帮”为虐时期,在所谓儒法斗争的影响下,有的同志把他说成一个法家,认为他的思想和路线都是属于法家的,这种观点显然不确。因此,有必要对隋文帝的政治思想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战国末叶,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已基本完成。但是如同任何新旧社会更替阶段的情况一样,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仍然存在,奴隶制的复辟随时都可能出现。革命与复辟,新兴地主阶级与腐朽反动的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斗争,十分剧烈。在政治思想领域中,反映这两个阶级斗争的,是代表前者的革新进步的法家路线与代表后者的保守倒退的儒家路线的斗争。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经过一百多年的斗争,到秦始皇时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历史任务。统一六国后,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复辟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反复辟的斗争,儒家和法家两条路线的斗争,仍然在激烈地进行着。如何巩固刚刚统一起来的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进一步打击奴隶主贵族复辟与分裂势力,是当时最大的课题。秦始皇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建立以国都成阳为中心的交通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和其他措施一样,交通系统的建立,也是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中发展和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历史上,法家是比较重视发展生产和加强军事力量的。因此,鼓励耕战就成了法家的一贯政策。尤其是先秦的法家更是如此。法家之所以重视耕战,鼓励耕战,是同他们坚持进步,坚持爱国主义的立场分不开的。要坚持进步,就必须努力发展生产,推动社会前进。要坚持爱国主义,就必须加强军事力量,巩固国防,使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来的侵略。儒家则与此相反,他们一贯反对法家的耕战政策。因此反对或鼓励耕战,就成了历代儒法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 毛主席教导我们:“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今天,我们研究法家的耕战政策,不仅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法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和儒家的反动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增强对林彪反动路线的批判能力,从而更坚决地贯彻落实“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伟大方针,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打从春秋末期起,儒法斗争永不休。两千多年来的儒法斗争,一直影响到现在,继续到现在,还会影响到今后。这种斗争,在各个历史时期和阶段,尽管阶级内容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斗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坚持革新前进,还是坚持守旧倒退这样两条根本对立路线的斗争。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总结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正确认识法家坚持前进、反对倒退的革新路线及其进步作用,有助于巩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彻底批判叛徒林彪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以往习惯用机械、含混的"文学为政治服务,文学是政治的工具"这样的思维方法去打量晚清革新文学那段历史,造成了对晚清革新文学、文学史的一些误读性认识。但如果我们用西方行为主义政治文化学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它的话,便会发现:在政治动荡的年代,文学与政治之间是相互认同和相互阐释的,即文学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政治所提供的营养与外来因素的激活,政治家或知识分子的政治苦闷和政治焦虑需要通过文学来安全地释放。  相似文献   

9.
自贾谊在《过秦论》中对秦亡的原因论述后,世人一直有着"秦亡于法家"的悖论,但是从相关史籍看,秦朝在政治、经济、法律及文化等方面均未遵循法家的主要思想。如果非说法家有错的话,那么错就错在法家没有让秦王遵循法家的思想。秦朝的灭亡,不是一个原因的结果,而是众多因素的合力使然:直接原因是农民起义;间接原因是酷刑厉法,这里所谓的酷刑厉法不是法家的重刑思想;根本原因是秦王基于穷奢极欲而繁徭重赋,致使人民无法生存。  相似文献   

10.
旨在以现代政治学的视角探究先秦法家对于政治的认识,勾勒法家所构建的政治秩序的图景。文章从法家对于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必要性及可能性的回答入手,指明法家政治观的纯粹性与现实性,进而从理论本身和时代环境两方面展开分析,将法家理论定位为以实现君国公利为目标的国家本位论。文章紧接着深入剖析了法家所试图构建的政治秩序的框架,通过对君、臣、民三者关系的分析阐明法家所主张建立的政治秩序的核心特征是国家(君国)全面消融社会,具体表现在国家实行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控制、经济国有化等方面,在这些措施下,社会完全原子化而不具备任何自组织能力。法家意图实现的这套秩序在战乱环境中有效地集中了国家实力以图存自强,同时它也深深影响了此后两千多年中国政治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1.
法家与墨家由于立足的哲理基础不同,反映在赏罚的理论与实践上,也表现为各有特色的不同侧面。就赏罚的理论基础、赏罚的原则、赏罚的效用而言,法家重人性,墨家重神秘;法家的逻辑较为周密,墨家则显得粗疏。法家与墨家因为所需阐释的不同价值取向所然,表现出了各具特色自成一家的理路设计。  相似文献   

12.
法家的实用是一个系统论的视野,它不仅把实用设计为道德的理论目标,而且精细运思了实用的实践世界。实用的驱动需要定分尤其是确立公私之分。在动态的层面,堵塞私门、私便是抑制人性趋利特点肆意活动的需要;这不是大公无私,而是在保证"私作"权利条件下的行为;在社会的层面,按能授事、循名而督实最为重要,实用实践的持久力来源于赏罚。实用是俭约的基础,而实用的源头在老子。在已经进入不得不实行俭约之道的今天,法家的实用思想具有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傅玄的思想是以儒学为根本而兼综各家;其主流和本质主要通过《傅子》内篇表达出来,即以儒为本,儒法兼济,属于荀儒一类的儒家。传统文献分类学的做法与现代思想研究的方法可以并存不废,《傅子》应归类于杂家。  相似文献   

14.
古代封建法律思想渊源及其合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封建法律思想萌芽于春秋末期并在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糅合了各种思想学说 ,其中以法家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为主要构成元素。本文试图探索此三种渊源的合流在思想及其实践中的体现 ,以期达到对中国古代封建法律思想的动态认识  相似文献   

15.
朱熹思想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统摄各家治学学说,把儒、法、墨、道、佛五家治学、治家、治国的思想结合起来,去粗取料,去伪存真,更能发扬中国进步的传统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佃冰 《菏泽师专学报》2004,26(1):62-64,70
中国古代封建法律思想萌芽于春秋末期并在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糅合了各种思想学说,其中以法家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为主要构成元素。本文试图探索此三种渊源的合流在思想及其实践中的体现,以期达到对中国古代封建法律思想的动态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法家经典论文文摘为数据分析来源,借助计算机应用系统,对论文文摘进行了词语与词组的挖掘、整理,建成了法家高频词词库,采用词频分析软件及词频分析方法,对高频词语进行了多途径、广角度的系统性、综合性比较研究,探讨了法家思想精髓及异同点,开拓了我国法家经典及古典文献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商鞅法家论”为牵强附会之论,前人对他法家身份印象深刻主要源自于商鞅在秦国变法期间以法家思想构筑变法核心,以致妇孺皆识“商君之法”。事实上,商鞅不是一位仅通晓法家思想的专才,而是博通各家思想的通才,他是通识教育下的产物,也是通识思想的卓越践行者。因此,商鞅变法是商鞅糅合诸家思想精华部分(以法家学派思想为核心,其他学派思想为分翼)的变法图强运动,这是秦国变法效果优胜于六国变法的重要原因,更是通识思想在这一时代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9.
北宋壮族起义领袖侬智高的母亲阿侬在其夫侬全福遇害后,转嫁特磨道首领侬夏卿之事应属广义的“兄终弟继”;侬全福与侬夏卿为上下级关系,并非不认识;阿侬嫁给侬夏卿也不是因为阿侬母子在广源州站不住脚“来归附”,不能给他们的婚姻戴上“没有爱慕之情”或“恐怕出于政治目的”等帽子。  相似文献   

20.
抗战初期,受战乱、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川东南农家收入十分有限,日常生活十分困苦,消费水平非常低;但他们嗜好烟酒,信仰鬼神,在这些事情上舍得大把花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