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为准确把握安徽省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状态,从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4个维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模糊物元理论及方法,建立安徽省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模糊物元评价模型,以2005—2016年安徽省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6年安徽省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逐年提高,RρH(欧氏贴近度)值年均提高1.265 6个百分点,而各个子系统的ρH值也呈现不同程度的提高,资源可持续发展系统年均提高1.255 6个百分点,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ρH值呈现波浪式变化特征,年均提高0.378 3,0.665 7和0.372 8个百分点,安徽省林业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的压力,建议安徽省采取措施提高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安徽的基础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南 《安徽科技》2003,(12):23-25
2003年召开的安徽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建设"生态安徽"列入未来5年本届政府要着力抓好的五大工程之一,这是安徽省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安徽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安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省,而农业又是安徽省的弱势基础产业.因此,建设生态安徽的基础支撑是生态农业,重点和难点也在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3.
DPSIR模型在安徽省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DPSIR模型的原理,在安徽省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中,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及响应这5个方面来建立指标体系,力求体系能够反映出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改进熵值法对其指标进行赋权,并计算出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用DPSIR模型的原理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分析了2001-2006年间安徽省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出的安徽省生态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的结果,与实际相符.用DPSIR模型与改进熵值法的结合为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运用消费结构变动度、消费增长弹性系数、消费结构高级指数、经济增长贡献率、产业地位指数5个指标来分析2009年~2018年安徽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的时序变化和结构变动度,探究安徽省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时序变化和结构变动度对国民消费的贡献.分析表明:(1)安徽省入境消费人数和收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发展势头较好;(2)安徽省的入境消...  相似文献   

5.
基于协调度评价的水源区生态补偿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南水北调中线陕西水源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补偿途径.方法 构建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陕西水源区的可持续发展协调能力.结果 陕西水源区可持续发展指标协调度为:社会发展指数0.53,经济发展指数0.63,生态环境发展指数0.82,综合发展指数0.65,处于基本协调可持续发展水平.结论 针对协调度指数低于0.5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单指标,探讨相应的水源区生态补偿途径,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安全调水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邓留保  刘媛媛 《科技信息》2014,(12):223-224,236
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建设创新型安徽。为客观地评价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的真实水平,明确安徽省在技术创新能力上的优势和不足,在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提升安徽省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层次分析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从静态和动态2个方面对甘肃省内5条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作了综合的实证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5条高等级公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趋势度值随着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说明5条高等级公路生态环境在发展水平和发展协调度2方面均有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温泉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划分为开发度、发展度、支撑度、协调度和保障度等5个子系统,设10个特征指标和50个评价指标.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标准,对广东省46处温泉旅游地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其可持续发展状况总体差异较大. 从化碧水湾、珠海海泉湾温泉和锦绣香江温泉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金叶子温泉、森波拉温泉和广州望谷温泉等27处温泉旅游地处于潜在可持续发展阶段;而金水台温泉、丰顺千江温泉和湛江海滨宾馆等16处温泉旅游地处于潜在不可持续发展阶段,但各温泉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趋势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针对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安徽过去举全省之力发展省会合肥有何弊端这一问题,本研究尝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次加权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18年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发现,除合肥外,安徽省其他各地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较低;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皖南、皖中和皖北三大板块之间的水平差距较大;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基于安徽省2001—2019年相关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方法和障碍度模型,对安徽省创新共同体建设绩效情况进行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结果显示:2001—2019年安徽省创新共同体建设绩效水平实现了稳步提升,但提升速度呈逐年下降态势;5个子系统绩效水平总体呈逐年提升态势,但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各指标障碍度及其排名随时序变化较大,且主要障碍因子开始逐步集中在创新环境子系统。该研究成果对安徽省等省市提升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综合地理区划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地理区划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通过地图叠置法,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将安徽省划分为皖北区、江淮区、大别山区、沿江区、皖南区五个综合地理区和十一个综合地理亚区,分析了各综合地理区域的优势与不足,为安徽省制定并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承载力是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资源短缺地区能否支撑人口、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个“瓶颈”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SPSS16.0软件对安徽省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研究,分别对2010年安徽省17个地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安徽省及各地市的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安徽省黄山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对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等指标的分析,评价了黄山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黄山市的生态需求大于生态供给,在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后人均生态赤字为1.042546hm2,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并对安徽省内的相关城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池州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州地区是一个欠发达的农业地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发展,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剖析了池州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并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提出池州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调控措施——改善自然环境支撑系统、提高社会保障能力、优化农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物流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中部崛起和安徽东向战略的实施,其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在确定省域物流枢纽城市和综合物流中心城市,评价各地级市可达性和划分出各市域物流实力等级的基础上,刻画了安徽省物流综合实力的点线面空间发展格局,并按照点-轴-面的物流空间组织模式,提出营建T型物流经济带和Y型物流经济带,即以合肥、巢湖轴线与沿江城市轴线构成的T型经济带;以淮北、蚌埠、阜阳、淮南、合肥等组成的Y型物流经济带。实现以点带轴,以轴带面,推动安徽省物流产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6.
皖江城市带是安徽实现中部崛起的“脊梁”,分析皖江城市带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地域差异是制定皖江城市带发展战略的基础.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构建了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皖江城市带9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认为目前皖江城市带城市化水平存在差异,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最后提出因地制宜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对于全省的城镇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对安徽省城市群建设研究成果的回顾,依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区域发展梯度理论,借鉴国内外城市群发展的经验,提出安徽省城市群发展应采用"雁型"模式,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安徽省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框架,并从社会、经济、资源、人口和环境层面,提出了安徽省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贵州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前沿领域.其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本文介绍了Wackemagel M等1996年以来提出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方法——生态足迹法,并运用此方法计算和分析了贵州省2001年的生态足迹.其生态足迹由三个部分组成:1)生物资源;2)能源消费;3)贸易调整.按照这种方法计算,贵州省2001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49525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153433hm^2.反映出目前贵州的生产、生活强度已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提高贵州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最后还讨论了方法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9.
区域间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样要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本文介绍了有关产业协同的相关理论,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安徽省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分析了影响安徽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因素.由此提出政策建议,指出安徽应加强产业规划,技术上要不断的创新,同时鼓励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完善政府之间协调机制,构筑公共政策平台,从而推进安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城市规模结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理论研究了安徽省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现状特征,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人口分布低水平均衡,二是体系内部空间关联性弱.三是安徽省经济发展处于极化阶段.在此基础上运用ArcInfo、ArcView工具建立安徽省各地级市的基本数据库,并初步分析得出安徽省潜在的增长极,以期总结安徽省规模特征的规律性,科学的指导安徽省经济发展规划,从而有效的带动安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