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说"乘"     
通过对“乘”字的字形简析和义项归纳,“乘”的本义当为“登、升”,纠正了《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乘”条的释义。  相似文献   

2.
王秀玲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111-113
“二程语录”语词颇具特色,其中有很多词语的义项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衍蔓”等9个漏收的义项,《汉语大词典》理应给予补上。  相似文献   

3.
晋代杜预对“辅车”一词的错误训释流传甚广,影响至今。《辞源》、《汉语大词典》等大大小小的辞书,乃至一些学校的权威教材,如王力《古代汉语》等概莫例外。作对这一错误训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辅”之本义当为绑在两辐间的直木,并指出了现行辞书中释“辅”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4.
“中都”一词在《汉语大词典》、《辞海》都有收录,但是两部词典对“中都”义项的收录不尽相同,《汉语大词典》收录义项较少,虽然《辞海》收录义项较多,但仍不太完善。两部词典在释义举例上都有其长处,我们结合上述两部词典对“中都”进行考证,使该词条的释义和举例更加准确,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对《汉语大词典》中存在的义项缺失,词条缺漏,释义不确,书证晚出等问题分条举例,以期为《汉语大词典》修订再版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释“翦爪”     
“翦爪”一词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多见,但仅个别辞书收有此词,如《汉语大词典》等。而《汉语大词典》也未解释其具体词义,只简单交代“翦爪”是用为祈雨的典故。文章主要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探讨“翦爪”的词义,以期能让我们对“翦爪”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本讨论了《论衡》中的“忽”、“肯”、“独”、“犹”、“正”、“坐”、“劣”等七个词。补正了《汉语大词典》漏释、晚收义项。  相似文献   

8.
《史记》《汉书》所载帝王诏书中有对××犯罪“勿听治”的说法,《汉语大词典》及专书辞典对其中的“听治”或解为“断狱治事”,或解为“治理、处理”。本文认为此“勿听治”为“不准治罪”,“听”为“准许”之义,并作了详尽阐释。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埤雅》所用词语的梳理,发现其中有不少词语是《汉语大词典》所漏收的。虽然个别词语见于《汉语大词典》立目,但《埤雅》所见词义,《汉语大词典》未立义项。故考释《埤雅》所见《汉语大词典》未收词语,可为《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具权威的一部汉语语词词典,但其书证晚出现象严重,补证这些滞后的书证,对于词语溯源和辞书编撰均有裨益。“二程语录”语词颇具特色,然辞书对其重视不够。通过对“二程语录”语词的考察发现,《汉语大词典》首引书证滞后的多义词义项共170例。  相似文献   

11.
从颜色词翻译的角度入手,通过大量的译例,讨论严复标准与功能对等标准的适用范围及各自的解释力问题:对代表物理属性的颜色词和联想及引申意义一致的颜色词,在翻译时,严复标准和功能对等标准具有同样的解释力;针对联想及引申意义不同的颜色词,功能对等标准较严复标准则有更广泛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考察“不“或“没“与后面结合的动词情状类别,以此观察由它们组成的句子所表示的不同时间意义,同时结合意愿动词、助动词,以及宾语的类别、句子的深层意思等,从多层面、多角度描写了“不/没 VP“所表示的时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合肥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支,但在具体表达上又表现出非常鲜明的自身特点,语调中入声偏多偏重,发声中开合分辨且显得平直而贴近“中原雅音”,词义中既有同音多义也有多音多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明了在确切和简洁两个原则兼而顾之的前提下,可以对同一数学符号赋予双重含义,使用起来将带来方便。同时还从“数”与“形”的本质区别与联系的高度辨析了同一数学符号的不同含义,避免了数学概念的混淆。  相似文献   

15.
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中的单音节动词为对象,同与之同义的单音节动词(包括非大纲甲级词甚至非大纲中的词)组成了297组同义词,对词义进行比较发现,《现代汉语词典》对297组同义词的解释可以分为两大类:义项相同的同义单音节动词和义项相近的同义单音节动词。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副词“独”的语法意义相当复杂,可以做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情态副词以及语气副词,同时“独”又有众多的相关用法,和现代汉语相比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独”的使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蒙兴灿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1):121-124
Good是常用形容词,词义灵活多变,搭配能力很强。通过几本权威词典提供的Good释义义项,探讨了英汉词汇意义各自的特点、提出大胆而合理的词义引申是高质量翻译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译应选择恰当的具有引申意义的汉语词来表达或根据上下的逻辑关系进行引申转义,甚至再引申再创“义”,以使原的思想表达得更加准确,译更加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18.
作为程度补语,“死”类词极性意义的获得是两次词义跃升的结果。词义跃升的推动力源于人的认知途径和“死”类词词义特殊性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VHDL中表示时序和约束的方法和综合前后模拟一致性在不同设计中的含义.根据这一含义,说明并实现了VHDL中循环语句的综合方法、条件语句和分支语句的综合方法,并实现了与循环有关的其它语句的综合.通过典型的例子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说明实现的方法具有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赵婷婷 《科技信息》2009,(3):288-289
中华民族在文化发展与对外交往中积累了深厚的内涵,语言表达正是这种内涵的外化。生活中,“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几乎每天都要用到,它们不仅用来指示坐标还具有了特定的文化含义。以上四词在翻译思路上有共通之处,因此本文选取“东”字为例,试从其方位名词的基本含义到特定文化含义的演变,探讨方位词翻译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