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汉魏之际,完成于两宋时期。南宋以后,南盛北衰的局面不可逆转,南方经济持续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南宋时,我国江南地区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均超过了黄河流域,经济重心由北向南南转移成为我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入考查这一历史现象,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从远古至东汉北方经济较为发达。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经济重心南移。两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己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相似文献   

4.
发轫于宋室南迁,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民族危机深重之时的浙东学派,以解决社会问题、振兴经济为出发点,提出的一系列具有重大变革意义的主张已经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社会和谐发展观。这一社会和谐发展观既有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基础,又是对传统和谐思想的巨大超越,具有立足于经济社会整体全面和谐发展的科学内涵。其形成有着与南宋商业经济形成同步的历史必然性,因而具有重要的社会进步价值;其先进性正是浙江文化传统现代价值的核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广西石刻为透视基点,运用历史横向的比较及计量分析等方法,研究其所折射出的民族关系,认为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前后,广西的民族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与政府战略选择及民众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基于重心模型的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的地域结构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6-2010年浙江省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心模型分析了15年间入境旅游客流重心和旅游外汇收入重心的变动轨迹和两轨迹的对比关系.结果显示:两类重心位置明显偏东偏北,并且呈现"南移"、"东西向波动变化"的移动特征,而旅游外汇收入重心较入境旅游客流重心更偏南、稍偏西.这表明,浙江省东北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整体优先于南部地区而入境旅游消费不如南部地区均衡,在政府政策和旅游基础设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南部地区乃至西南地区发挥"后发优势",使得两类重心呈现"南移"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北宋熙宁、元丰年间,南方相对于北方,在人口数量分布、人才质量分布、农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持续稳定发展趋势、对国家经济政治的影响方面,均已显示出较大优势。而国家对南方的依赖,已深深体现在国家的政策制定上。虽然此时北方的开封、洛阳等重要城市还是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但南方作为经济重心的作用已不容否认,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确切时间应在北宋神宗统治时期。  相似文献   

8.
由于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宋代北方人口大规模地向南迁移,移民中包括皇室、贵族、平民百姓等各个阶层.这不仅使宋代的人口重心彻底南移.而且对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代的广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自秦汉以来已为华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以海外热带特产的集散著称。列唐宋时期,广州更成为我国最大的港市,贸易范围远达西亚和东非。宋代的国力虽然不及盛唐,但它经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纷争的局面,国內的农业和手工业比唐代有进一步的发展,特別是我国南方,由于遭受战争的破坏较轻,并有大量人民自北南移,经济的发展比北方更为迅速,逐使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相似文献   

10.
选取厦门和漳州两市2003-2009年的经济数据,采用重心迁移模型从空间的角度分析厦漳同城化,结果表明厦漳经济重心出现一定幅度的向北摆动,第一产业重心逐步南移,第二产业重心趋于偏北向移动,第三产业重心主要为东北向移,厦漳三次产业空间格局日趋合理,有利于厦漳两市产业互补,从而实现厦漳同城化。同时,利用产业结构协调指数分析厦漳产业互补程度,发现厦漳具备较好的同城化条件,更好的诠释厦漳同城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出现了南北经济分化的新特征,探明南北分化加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已变得十分迫切.该文在梳理南北经济分化态势和区域创新差异格局的基础上,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大逻辑,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南北经济发展分化的成因.研究表明:1) 2013年以来随着北方经济增长快速回落,我国南北经济分化走势愈益突出;2) 北方与南方在创新能力上的落差同样较大,且区域创新鸿沟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3) 造成南北经济分化加剧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地区创新能力差异,资本积累速度的快慢对南北分化的产生有较大贡献,制度因素也可以部分解释南北经济增长分化,但劳动力因素并不构成南北经济分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还发现,北方人力资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经济分化的加剧.上述结论可以为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永嘉丧乱之初,河东薛氏凭河自固,自保不迁。直到刘裕平关中后,河东薛氏部众开始分散播迁,总体而言,河东薛氏南迁江左共有三次,前两次在刘裕失长安时,一支主动避难南迁,一支以俘虏被裹挟南下。第三次即北魏太武帝年间薛安都反叛逃奔刘宋,史书关于薛安都南迁时间和事件记载不一,应以《魏书》为确。三个南迁房支中一支较早北归,另两支以薛安都为代表,在刘宋时期凭借军功成为孝武帝勋旧,为"义嘉之乱"核心人物,威震南境。义嘉之乱被平,薛安都举州降魏,薛氏大部北归,齐梁之世虽仍有薛氏成员活动,但已十分寂寥,梁代以后河东薛氏在南境几无踪迹可寻。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舰艇编队对"环太平洋"联合军事演习相关海区的气象保障需求,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航线和海区的海平面气压场和水平风的特点进行了剖析与诊断,并对夏威夷南、北部海区引发大风的天气形势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之间常年存在一个风速较大的风带(5级或以上),它的位置随季节南北移动,冬季强而位置偏南,夏季弱而位置偏北;演习海区常年受夏威夷高压影响,该高压在冬半年至夏半年的转换中逐渐增强,同时高压中心西伸北进;夏威夷南部海区发生大风的频率最高,北部次之,北部海区一般只在强高压主体向南推进时出现大风,而南部海区在一般强度的高压脊作用下,或者在弱高压脊与赤道附近的低值系统配合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风。  相似文献   

14.
利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公式、引力模型公式测算长三角都市圈16个市在高铁运行前后的交通可达性和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变化情况,通过对比2008年和2014年两个时间节点上的研究结果发现:(1)高铁网络形成后长三角都市圈加权平均旅行时间大幅缩短、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大幅提升,高铁网络对于改善长三角都市圈可达性、加密城市间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高铁网络影响下区域核心城市比较优势更加突出,上海-苏州-无锡核心区、南京、杭州在区域交通和经济中的地位凸显,高铁网络加剧了长三角都市圈内部的极化效应,边缘区存在形成交通和经济双重洼地的风险;(3)交通可达性、对外经济联系强度在空间上呈现高度耦合,区域交通中心和区域经济中心在空间上相重合,同时两者又表现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沿高铁轴线逐渐向南北两端递减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5.
先秦荆楚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已大致成型,在北方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文化,在南方则形成以楚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文化。作为一种多元性的地域文化,先秦荆楚文化在楚人不断南移、东移和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承袭、吸收了中原文化因素和南方诸土著文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创新、积淀,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质和文化精神,主要体现为开拓进取、自强创新、兼容并包、坚韧执着、剽悍尚武、恋乡敬祖、爱国忠君、浪漫情怀、机智灵巧、价值多元、崇尚乐舞、奢靡享乐、崇火尊凤、尊巫尚鬼等。  相似文献   

16.
认为水资源优化利用是我国城市经济圈(带)建设的重要基础,分析了我国北方和南方区域水资源赋存和利用状况,提出应深入探讨并划分不同类型的城市经济圈区域,建设好节水型城市与宜居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末一20世纪中叶苗族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迁徙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就政治原因而言,主要是苗族卷入其中的乾嘉起事、“成同变乱”引发了苗族的大规模迁徙。就经济原因而言,一方面,刀耕火种的游耕农业使得相当一部分苗族人口长期处于向西南迁徙的状态,以不断寻找新的可耕地;另一方面,玉米的引进和推广使得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尚未开垦的广大山区半山区成为可耕地,不断吸引着大量苗族人口迁徙而来。  相似文献   

18.
辐射沙脊小庙洪水道口门形态演变及其水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40年来地形资料对比显示,小庙洪水道口门段存在北淤南冲的演变趋势,口门段北水道深槽不断萎缩直至消失,南水道则充分发展。通过对实测水文资料分析和所建立的潮流数学模型,从动力的角度阐述了小庙洪口门各水道多年来冲淤变化的机制。研究表明小庙洪水道是受潮流控制为主的潮汐水道,水道近年来之所以表现出南冲北淤的状态,与口门水道内部潮流的性质有很大的相关性。北水道呈涨潮水道性质,中、南水道表现出落潮水道性质。南、中水道断面输沙量为净泄,北水道断面为净进,水道口门段悬沙存在“北进南出”趋势,悬沙运移的趋势与近几十年来小庙水道北水道淤积、萎缩;南水道冲刷、发展的态势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贵港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自然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山地主要为林地,部分为荒地,经济林比重小,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低.应该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开发利用山地.用经济效益高的果林和经济林代替现有林地和荒地,使山地能持续稳定地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巴人源流始于廪君之先,出自巫蜒;荆蛮弓鱼族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巴有人骠勇,泛称白虎蛮、板木盾蛮,雄踞川东北上千年.廪君族西迁,弓鱼族北迁、南迁,板木盾蛮亦流徒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