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云南红豆杉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致病性研究,确定该病炭疽病病原菌为黑盘孢目盘长孢属菌。该病主要在7 ̄10月湿热条件下发生,经每半个月喷0.5%FeSO4和1:1:100波尔多液各一次,可控制该菌的危害,使云南红豆杉保持旺盛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及细胞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从红豆杉(Taxuschinese)的嫩茎诱导愈伤组织的过程.探讨了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和平板培养的方法.结果表明:在所实验的3种培养基(MS,B5,White)中,虽然都能诱导红豆杉幼茎产生愈伤组织,但以MS培养基较好,其中MS+2.4-D1mg/l+NAA0.5mg/l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98%.MS和B5液体培养基均可作为红豆杉单细胞悬浮培养的培养基,普通平板培养法培养红豆杉单细胞的植板率只有0.03%,有待改进其它平板培养法  相似文献   

3.
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济虹  姚松林 《贵州科学》1998,16(2):111-115
通过对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确定出最佳的扦插季节,最佳的扦条年龄和适宜的生根粉ABT1,处理浓度,为南方红豆杉大规模繁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红豆杉植物愈伤组织的培养及其紫杉醇形成的初探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不同品种的红豆杉外植体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外植体,其愈伤组织的发生率、发生速度、发生状况有所不同,激素种类及浓度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生长有较大影响,适量的水解酪蛋白和抗坏血酸能促进愈伤组织生长,继代培养以25~30天为一代较好,接种量以0.75~1.25m/50ml培养基为宜,薄层层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存在着紫杉醇(Taxol)。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hitosan(聚氨基葡糖)对红豆杉悬浮培养细胞PAL(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及Taxol(紫杉醇)生物合成的影响.种胚来源的红豆杉细胞培养在改良MS液体培养基中,于培养的第18d添加不同浓度的Chitosan.Chitosan浓度为100~1000mg·L-1时对红豆杉细胞PAL活性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且诱导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诱导作用下PAL活性在16h达到峰值;Chitosan浓度在100mg·L-1时对红豆杉细胞的生长基本无抑制作用,增产效果最显著(约为对照组的10倍),Chitosan可作为Taxol合成的诱导子.  相似文献   

6.
种子细胞的生长时相和紫杉醇生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在生长周期不同时相的红豆杉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接入含来自红豆杉树皮的真菌诱导子的生产培养其中,紫杉醇的生产和种子细胞的生长时相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来自对数生长后 稳定前期的细胞,胞内紫杉醇分别为26.8μg.g^-1和58.1μg.g^-1;来自稳定后期的细胞对诱导子反应最敏感,  相似文献   

7.
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及紫杉醇的产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及愈伤组织中紫杉醇的产生,结果表明,在以1/2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的条件下,在一个较宽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内,均可诱导发生红豆杉的愈伤组织;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素IAA、IBA,NAA及2,4-D和6-BA的组合均可使红豆杉外植体30d的愈伤组织发生率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8L规模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应用该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红豆杉细胞,经30d培养,细胞鲜重达26g/L,干重细胞紫杉醇含量达1.17×10-3g/g,建立了细胞生长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该生物反应器适合红豆杉细胞的生长、代谢和产物合成.  相似文献   

9.
气升式反应器中红豆杉细胞培养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设计了8L规模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应用该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红豆杉细胞,经30d培养,细胞鲜重达26g/L,干重细胞紫杉醇含量达1.17×10^3g/g。建立了细胞生长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该生物反应器适合红豆杉细胞的生长、代谢和产物合成。  相似文献   

10.
红豆杉属于世界濒危物种,而红豆杉的提取物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作用.综述了紫杉醇的抗癌机理和人类获得紫杉醇的方法.为解决紫杉醇的长期供应问题,国内外学者在紫杉醇人工获得方面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为红豆杉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3年生南方红豆杉扦插苗的生长期在3~11月,5~9月是生长高峰期。ABT1生根粉20mg/L水溶液有明显促进扦插苗枝条速生和提高扦插苗存活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Ⅵ扦插苗采穗圃营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穗圃的建立是南方红豆杉扦插育苗以苗繁苗扩大种苗培育规模的基础,通过对南方红豆杉采穗圃的营建技术,包括圃地选择、定植密度、搭建荫棚、抚育管理、截干促萌等措施进行研究,采取矮林作业提高穗条产量,每公顷可产穗条208.8万条。  相似文献   

13.
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枝、叶、皮、种子中紫杉醇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文献报道的东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比较.结果表明,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种子、枝条、叶和皮中的紫杉醇含量分别是0.01256%,0.00193%,0.00102%和0.01483%,它们均有开发利用价值,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人工栽培南方红豆杉枝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红豆杉细胞在反应器中培养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及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红豆杉细胞,得到细胞生长和紫杉醇合成动力学曲线.经过反应器动力学的比较,结果表明红豆杉细胞较适于在机械搅拌式反应器中培养.  相似文献   

15.
对红豆杉细胞在 2 5 0mL和 2L摇瓶及 1 0L反应器中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 .应用电导率法监测红豆杉细胞的生长 ,得出在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的细胞生物量与培养液电导率变化的相关性 .  相似文献   

16.
南方红豆杉种子中发芽抑制物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ee et I,ev1.)Cheng et L. K.Fu)种子各部分的甲醇浸提液进行了生物测定,并通过GC-MS联用仪鉴定,以探讨种子中萌发抑制物质与休眠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子中种皮、内种皮和胚乳的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的高生长、根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同时,从南方红豆杉种子的胚乳和中种皮、内种皮中鉴定出多种有机化合物,并确定了它们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其中包括已报道的正庚酸、壬酸、乙酸等发芽抑制物质.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子的中种皮、内种皮和胚乳中均含有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质.  相似文献   

17.
用组织研磨涂布法对中国红豆杉中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得到45株内生真菌;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一株产紫杉醇的菌株Tax-4进行鉴定,其结果为黑团壳属(Massaria)。表明从中国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产紫杉醇的黑团壳属内生真菌,丰富了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Elicitor prepared from the cell walls of Peni-cillium citrinum induces multiple responses of Taxuschinensis cells, including nitric oxide (NO) generation, se-quentially followed by the activation of PAL and synthesis oftaxol. NO scavenger cPITO and 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inhibitor PBITU prevent the latter two reactions, all of whichare triggered in the absence of elicitor by NO donor sodiumnitroprusside (SNP). The elicitor-induced NO release ofTaxus chinensis suspension cells is strongly inhibited byPBITU.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NO generation and the latter two reactions of Taxus chinensis cells to the elicitor, and also indicate that NO, pro-duced via NOS in Taxus chinensis cells treated with fungalelicitor, might act as an essential signaling molecule for trig-gering the activation of PAL and synthesis of tax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