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核心建筑之一--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中国馆以其独特而又大气的造型,将中国传统建筑符号运用到展馆建筑中,让全世界通过这次世博会更好地了解中国.从这次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中可以看出,建筑师们越来越注重传统建筑符号的运用,许多新建筑已不仅仅一味的采取国际主义风格,而是与地域和文化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找到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该文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与总结,希望从中能得到一些指导建筑设计实践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为基础,提出了应该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的思想,在阐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和要点的基础上,提供了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延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技艺,开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方法,关联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意识,建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共存联系等措施,希望对建筑设计工作的创新和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向东红 《科技资讯》2009,(28):252-252
日本建筑与中国的建筑的关系非常近,研究日本现代建筑对于传统的传承,可作为中国建筑发展的借鉴。日本现代建筑的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经历了从形式到精神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自现代主义建筑传入中国后,建筑师对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探索之路。在此基础上,从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展开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化途径。提出当代中国的建筑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加强自身修养,体验并深入研究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并从空间与形态入手,潜心钻研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方式,以抽象手法在彰显民族象征性的同时取得国际认同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一条传统建筑与当代建筑融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苏燕  荣曦  张福栋 《科技信息》2009,(36):I0278-I0278,I0281
本文以印度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回顾印度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印度现代建筑创作实践中较为有影响力的两位建筑师及其作品所体现出来的地域特色和民族创作精神。最后通过中印两国现代建筑的对比,提出了印度现代建筑的发展对中国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大力培育和发扬中国建筑的民族审美精神是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环。从审美价值及创作实践方面再议这个沉重的话题,进一步探索近现代中国建筑民族风格(形式)。  相似文献   

7.
建筑符号学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中应用日趋广泛.建筑符号凭借其象征性、隐喻性和标志性,被组织为一种建筑语言系统,从而表达建筑师的理念与思想.研究、提炼以及合理应用传统建筑符号,有利于达成现代建筑的"中国性",亦有利于表达不同地区的地域性特征.本文对当代建筑师的相关设计实践进行归纳分类,并从符号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民族传统的、地域性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经验方法或参考.  相似文献   

8.
各个民族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化,而建筑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一种建筑样式的出现,它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生活模式、生活水平和生活情趣。在当今世界现代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越是发达的国家,越是注重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将民族建筑符号化、抽象化,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等将民族建筑元素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满足现代人们由于长期文化归属感缺失带来的精神回归需求。  相似文献   

9.
魏莹 《甘肃科技》2013,(24):131-133
建筑设计的理论体系,不仅仅是专业的思想表达,某种程度上也是价值观的传达,面对众多建筑理论在中国的实践,追随与坚守之间存在矛盾。从传统价值观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人手,分析了中国传统建筑观,展开了甘肃现代建筑设计建立自己地域建筑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校园建筑的基本精神是宁静 :纯粹、本体的空间语言能够表达校园建筑的内在精神 ,在清晰的空间结构中营造出有着丰富体验的空间是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阐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对现代建的启示和影响,以启发现代建筑对人,环境和建筑三者的关系,为建筑发展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2.
周翔 《工程与建设》2022,36(1):77-78,81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在传统文化与历史底蕴的滋养下,中国传统建筑异彩纷呈,形成了各具特色、别出心裁的建筑形式.通过对现代建筑设计优秀案例的解析,开展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从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三个角度分别对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构件设计、现代建筑色彩、现代建筑空间布局设计、现代建...  相似文献   

13.
审美力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建筑离不开审美基础,如何探索建筑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使枯燥的专业富有趣味,是本文尝试的宗旨.  相似文献   

14.
寻求建筑的伦理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伦理层面反思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和建筑市场的秩序建设.分析了当代中国建筑领域的失语状态,指出其主要表现为信仰缺失和职业失范;运用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从伦理的视阈透视了西方现代建筑发展的特征,反思现代建筑发展的伦理轴线,提出伦理关怀是现代建筑发展的动力和建筑永恒的本质;最后把视点回归当代中国,从研究现状、学科建设、实践需要等不同方面,阐释了当代中国建筑伦理探求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灿烂文化辉煌的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并能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国建筑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时间的纵、横轴上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作了分析,认真思考了建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张长和 《科技信息》2010,(31):337-337
现代社会的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与理想生活状态应该来源于能够给人以精神安慰和精神享受的外在环境,但是现代建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这篇文章就是要将建筑放入整体环境中,寻找它们内在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于淼 《科技信息》2010,(36):I0276-I0276
日本当代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本建筑自战后经历了以丹下健三、矶崎新、安藤忠雄为代表的三个发展阶段 ,用他们鲜明的建筑艺术个性融入到现代建筑思想体系中 ,构筑了日本现代建筑的开放式以及生命形式多样化的框架 ,表达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传统文化的幽雅意境。  相似文献   

19.
王立 《甘肃科技》2007,23(11):223-224
建筑色彩会影响人们对建筑物的感受。通过浅析色彩与建筑物的基本关系,阐述了人们对色彩的心理反应。同时通过分析建筑色彩的特性,说明了建筑色彩的风格与特点,审美意识、文化意识都会反映其中,并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分析建筑外观设计中色彩的运用,进一步说明了建筑色彩会使人们产生怎样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建筑在社会大众对现代建筑的种种质疑中诞生了。它不受任何法则束缚,在建筑文化上表现了多元与折中的时代特性。后现代建筑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对欧洲的现代建筑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从而使建筑的发展又走向了一个新时代。但由于缺乏对后现代建筑的正确认识,导致其对中国建筑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