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出现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翻译研究的主张和新趋向,使翻译的社会本质愈益彰显,从而开辟了翻译研究的一块新园地.从90年代以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翻译中的社会语言学问题引起了国内译学界的关注,开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问题.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深入、系统的翻译研究,将社会语言学与翻译学相结合,可以解释诸多翻译现象,将促使翻译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黄兴军 《科技资讯》2007,(32):159-160
奈达认为,翻译科学研究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种研究应以语义为核心,要在动态对等的层次上进行比较.他认为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的科学分析是极其有帮助的,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在翻译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奈达将翻译作为一门科学去对待,采用一种语言学的、描写方法来解释翻译过程,他借鉴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逆转换翻译理论.乔姆斯基与奈达的理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动因与研究内容.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探讨人脑的结构,讨论语法的普遍规则,而奈达的翻译理论试图寻找在不同语言间转换这些实体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山西省部分旅游景点翻译现状的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了目前景点翻译存在的问题。系统功能语言学从三大元功能的视角可以对景点翻译中的问题进行评析,对数据的评析证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景点翻译在理论上的“适用性”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的发展使翻译过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翻译过程触及的不只是语言问题,语言学对于研究翻译过程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考虑字表面现象,很少涉及目的语产生的思维过程。本旨在讨论翻译过程中译的思维活动模式及翻译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5.
翻译的历史源远流长,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由于交流的工具——语言具有多样性和民族性,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在交流中便产生了翻译.人们在长期的翻译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和认识了翻译的一些基本规律,逐步形成了翻译理论.但是,长时间以来,人们对翻译理论的研究往往局限于语言学和文学的范畴,忽视了翻译理论自身的独特性,使翻译理论失之片面和偏颇.笔者认为,只有用发展和普遍联系的思维方法去认识和研究翻译,才能使翻译理论的研究更全面、深入和富有创造性.基于这一认识,我想就翻译理论谈几点看法.一般地说…  相似文献   

6.
刘香 《科技信息》2010,(36):142-142
本文对近五年(2005-2009)国内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进行了统计和调查,并追溯了各语言学流派在翻译研究中的引入,试图厘清语言学视角下翻译研究的焦点,现状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翻译观有两种:一种把翻译看作是一门艺术,一种把翻译看作是一门科学。无论把翻译看成艺术也好,还是科学,翻译作为一种实践,作为一种能力都离不开语言学的知识。人类对语言认识的进步同时推动了对翻译的研究。近十年来随着翻译研究的展开,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利用现代语言学知识研究翻译中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而指导未来的翻译实践。本文便是对这十年来我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成果的一个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陆雪莲 《科技信息》2011,(3):I0194-I0195
本文简要回顾了言语语言学,概述了言语语言学的范畴;并简要回顾和阐释了翻译对等;并详细地从言语语言学的范畴分析了翻译的多相面对等。  相似文献   

9.
该文回顾了我国翻译研究经历的三个阶段:语文学研究阶段、结构主义现代语言学阶段和解构主义阶段,展望了将要进入的建构主义阶段,指出了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翻译标准。从翻译标准的演变,可看出我国翻译研究正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0.
梁琦 《科技信息》2010,(28):I0182-I0183
近年来,翻译理论更多的转向文化方面的研究,从多元文化的背景出发探讨翻译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然而,语言学作为翻译研究的最早途径,其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从翻译的语言学角度出发,总结分析了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家许钧教授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方面。从而更深刻的从语言学方面了解翻译的本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秋香 《长春大学学报》2011,(9):107-109,120
翻译方法论中,人们最常提到的概念有三组,即直译和意译、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异化和归化。通过分析比较发现,三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可比性,既有交叉重叠的共同之处,又存在一定差异。尽管都引起了不少激烈的争论,在翻译实践中却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为翻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小艳 《科技信息》2013,(22):189-190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name translation is seldom noticed.Even though we can not deny that name translation is an indispensible part in translation,the attention that we paid to it is not enough.In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es,names are given different significances.So it is necessary to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translation of names from its situations,skills and meanings.But so far there is still no fixed standard of name translation,both from its forms and skills.Form the time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met and communicated,name translation had become a part that can not be ignored in translation.The target of name translation is simple,but the means of it are variable.The attractive ways of name translation are worth to study,and it is significant indeed.In this thesis I will focus on how to translate English names into Chinese,analysis the phenomena,explore the skills and come up with some valuable viewpoints.With some selected examples,we can discuss the problem we just noticed above,and several unsolved problems will appear in the thesis.  相似文献   

13.
鲁迅和林语堂以各具特色的翻译实践和理论表述,充实和丰富了中国的译坛.他们在翻译的对象选择、直译意译观念及欧化问题等方面,既存在共识更存在分歧.对这些问题的爬梳和比较,以期进一步澄清他们在翻译观上存在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在翻译理论方面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严复自己没有说“信达雅”就是翻译的标准,但他比较全面、完整地强调了忠实原文的重要性。如今,人们认识到,准确是翻译的唯一标准,忠实是翻译的唯一原则。对翻译标准的争议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对翻译方法的选择,由此产生了“直译”和“意译”之争。直译和意译均需讲究适度,把握分寸。无论直译还是意译,其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准确;翻译的原则也只有一条,就是忠实。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习语翻译便有相当的难度。根据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习语翻译应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力求做到对原文信息转达的准确和忠实。  相似文献   

15.
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直译与意译这两种翻译的方法效果入手,系统论述了二者在英汉翻译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阐明了翻译中不应该片面地褒贬其中任何一种,而应根据具体飞速,采用正确的翻译方法,才能达到信、达、雅的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6.
黄静 《科技信息》2013,(25):172-173
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作为西方两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各自提出了具有创建性的翻译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是他们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二者的理论进行对比研分析,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翻译理论,从而应用于翻译实践,还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两位翻译理论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赵元任《谈人工翻译》(Translation Without Machine)的解读,分析阐述了赵元任对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看法。并从赵元任对机器翻译和人工翻译的评述中得出启示:当代人工翻译研究和实践中应重点关注翻译策略的选择、翻译的文体风格、翻译中的跨文化问题以及翻译中的语用问题。同时,翻译研究需要进行跨学科研究,注重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8.
就语篇、语篇翻译和语篇翻译教学进行探讨,认为翻译应该以语篇为基本单位,这样才能对原语有整体把握。在翻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及其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翻译研究回归到伦理问题,实质上是强调译者的主体地位,译者的伦理价值取向。在这一前提下,文章重点厘清与翻译伦理相关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译者的义利问题,翻译的事实与价值判断问题以及翻译规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这三个问题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共同构成翻译伦理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机器翻译的分类及其特点,探讨了机器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客观存在,指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在机器翻译中同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机器翻译离不开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了达到迅捷、高质量的译文,我们应该将机器翻译与译者翻译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翻译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