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当代知识论中的\"认知分歧\"问题源于以证据为核心的知识确证传统以及当前盛行的证据主义。它的核心是:两个或多个不同的认知者面对相同的证据却可能分别持有不同的信念。论文从认知分歧的可能性、认知作用以及如何应对认知分歧三个方面对当代西方认知分歧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考察。这一考察表明,认知分歧问题对传统知识确证观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提供了一个审视伦理、政治以及科学等领域中分歧现象的新视角,对认知分歧的进一步探讨需要澄清其与怀疑主义的关系,区分两种认知分歧模型,同时还有赖于对其要素的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D-S证据理论凭借其所制定的证据规则可以融合来自不同信息源的可能有效的证据信息,从而提高结论的真实度和可靠性。科学假说的确证通常是建立在不同证据支持的基础之上,因此,也需要一个能够融合所有证据的方法。本文将D-S证据理论应用于判断科学假说的可靠性。显然,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处理科学假说的多证据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5.
理论能够被检验是科学理论的必要条件,以往关于理论确证的讨论主要以物理学等实验性科学作为范例来展开,这使得一些学者将理论确证等同于实验检验。由此导致像古生物学这样的以研究历史事件为主的历史性科学,因为其理论假说无法用实验检验而被视为是“二等科学”。历史性科学以历史事件和长期机制来解释事物的发展,由于历史事件和长期机制在本体论性质上不同于物理学研究对象,历史事件假说无法用实验检验,但这不等于说历史事件假说就是无法检验的。科学家在实践中发展出了一套与历史事件、长期机制的性质相适应的理论检验方法,虽不同于实验检验,但是一样可以达到理论确证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回溯问题"在知识论中具有根基性意义,无论是出于解决的目的,还是作为对该论证的回应,都说明了诸多知识论家将其作为内在论、外在论及怀疑论导引的本原所在。"确证"是"回溯问题"的根本,从确证的角度对"回溯问题"的研究便成为应有之义。文中从回溯问题本身入手、通过对确证内容、对象的论述,选取费尔德曼、普赖尔及胡埃默各自提出的"恰当经验回应"、"前提原则"、"现象感知的保守论"等为对象进行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7.
确证是当代知识论的核心概念,不同流派的确证理论并不等同于对“确证”本身的研究。传统知识论关注的核心是信念的确证,较少讨论命题的确证。主流观点认为,命题的确证是信念的确证的必要条件,前者具有优先性。反对主流观点的学者要么认为信念的确证具有优先性,要么认为二者在优先性问题上是相互交织的。修正主义的版本通过限定“合适的”基础关系来为主流观点提供辩护。文章主张,优先性争论的本质涉及到两类确证的定义问题,最终需要落脚到何种确证与知识相关这一问题。立足于一种修正版本立场,文章认为命题的确证具有优先性,命题的确证是信念的确证的必要条件,单纯的命题的确证不是知识,信念的确证与知识相关。 相似文献
8.
"确证问题"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域,围绕该问题形成了众多的学术流派,但戈德曼的信赖主义在如此众多的学术流派中最为突出,是20世纪80-90年代独树一帜的外在主义的主流学派,有鉴于戈德曼的信赖主义对当代知识论的研究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批判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础主义是一种关于确证结构的理论,也是关于确证最初来源的理论.因为回溯论证是要表明我们到何处寻求确证的最初来源.我们首先简略地对回溯论证作一下解释,然后再较详细地概述基础主义的类型及其本质和有关这个理论的主要批评. 相似文献
10.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3):9-14
理性曾被认为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标志,而理由是理性的基本构成要素。如果一个行动或信念是合理性的,那么至少得有好的理由来支持它。证据主义者认为,相信的理由就是证据,只有证据能够合理化一个信念。实用主义者坚决拒斥这种想法。他们主张实用因素也能成为相信的理由,在信念的形成与证成中发挥作用。这场争论推进了人们对理由的理解。因果论证与反思论证是支持证据主义的两个基本论证,然而它们都有各自的缺陷,没法彻底击败来自实用主义的挑战。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论证,即奠基论证,能够更好地回应实用主义。它的基本想法是信念必须能够基于理由,却没法基于实用因素。同时,这种基于关系可以用干预主义因果理论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12.
Reinoud Bosch 《Foundations of Science》2007,12(3):189-201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pragmatism has something to gain from returning once more to the question of truth, and acknowledging
the truth of the existence of Being and its elements. The practical relevance of this insight is shown by my proposition for
a practical hermeneutic social scientific method which logically follows from the truth of Being. The method is compatible
with the inevitability of subjective judgments in any kin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s well as with many pragmatist insights.
It is my hope that pragmatists will be willing to follow their own adagium and conceive of this confrontation with difference
as an opportunity to re-assess their views. 相似文献
13.
论理论思维与科学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思维有概念、意象、意向和意念四大基本要素,有“所思的判断”和“能思的自证”两大品格,以及逻辑思维、虚拟思维、辩证思维三个基本层次;科学思维的基本内核是科学抽象,系统思维、层次思维、极点思维是科学思维在当代发展的新形式。在我国理论思维与科学思维至少发生了两次断裂。在科学倡明的今天,呼唤二者协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塔斯基的语义真理论常被当作符合论.通过区分塔斯基式真定义的普遍特征和具体的定义形式,并对不同语言构造具有不同语义特征的定义实例,揭示出塔斯基所持的是一种语义工具论.塔斯基的真理论并不是符合论. 相似文献
16.
向量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从16世纪到19世纪,随着对力学问题、位置几何以及复数的几何表示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向量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从向量理论产生的三条线索入手,通过对这个理论发展过程中众多数学物理学家的工作的考察,揭示了向量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五行说中的金、木、水、火、土并不是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而是中国上古定居农业时代的五大生产要素.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是对当时农业社会中的重要生产过程和方法的反映和总结.从技术的角度探讨五行学说的起源,为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感受性质是当代心灵哲学的一大难题.它不仅对当代西方心灵哲学中自然主义主流思潮形成了严峻挑战,而且也成为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唯物主义的棘手问题.它所指明的是:在大千世界中,即使其他所有的现象包括绝大部分的心理现象都可以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惟独感受性质属于非物质世界.目前,新二元论作为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劲旅已活跃于心灵哲学领域,几乎演变成了推动意识非还原运动的主导力量.这种新二元论的崛起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