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用常规方法合成槲皮素铕稀土配合物,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来表征和研究它的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槲皮素铕稀土配合物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和良好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2.
含稀土铕配合物薄膜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光致发光稀土铕配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薄膜的发光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分子材料不仅仅起到固定稀土离子,增强其发光强度的作用,而且配合物中的水分子还可以被聚合物配体所取代,避免水分子对中心稀土离子的猝灭作用.以上这些作用大大增强了配合物的发光强度,获得较高稀土配合物含量的发光薄膜,为稀土荧光物质的成膜与加工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中稀土含量大,制备成本高,价格昂贵.尝试借用无机材料的发光机制,在邻苯二甲酸锶基质中掺杂Eu3+制备邻苯二甲酸锶铕,实现低浓度稀土发光,大幅度减少了稀土离子Eu3+的用量,且产物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纯粹的稀土有机配合物邻苯二甲酸铕.此外,就邻苯二甲酸锶铕的制备条件,包括反应温度、pH值和锶铕配比对产物荧光强度的影响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4.
铕配合物-蒙脱土复合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铕的邻菲罗啉配合物及其插层钠基蒙脱土复合发光材料.通过元素分析、化学分析、电导率等确定了铕-邻菲罗啉配合物的组成为Eu(phen)2(NO3)3,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荧光光谱等测试表征,结果证明成功地合成了具有较好荧光性能、热稳定性高的铕-邻菲罗啉配合物插层蒙脱土复合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5.
在乙醇溶液中合成了掺杂Gd^2 的铕-聚N-乙烯基乙酰胺(PNVA)的配合物.测定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的最佳激发波长为262nm;在此波长激发下配合物发出较强的荧光,不发光的Gd^3 离子对Eu^3 离子的发光有一定的增强作用,而不发光稀土Gd件离子对Eu^3 离子的发射峰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7.
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合成了稀土铕 [Eu(III)]-苯甲酸[HL]二元发光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ICP-AFS)、红外光谱分析(FT-IR),推测其化学组成为EuL1.5(OH)1.5.X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配合物是与配体结构完全不同的新的晶体物质.扫描电镜分析(SEM)结果表明苯甲酸铕配合物为微小粒子,晶粒大小约为50~100 nm.热分析(TG-DTA)结果表明,配合物在470 ℃以下稳定性较好.荧光光谱分析(PL)结果表明,配合物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铕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8.
在液相中合成了邻苯二甲酸(H2L)铕发光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滴定分析和 红外光谱确定其化学组成为Eu2L3·6H2O. 热分析结果表 明,配合物在472 ℃ 以下稳定性较好. 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结 果表明, 配合物为块状晶体物质, 晶粒大小为10~20 μm. 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配合物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出铕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9.
在简述了稀土有机配合物发光研究类型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稀土与冠醚配合物的研究概况、配体的冠酸的合成、冠醚与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原理,同时概述了低价态稀土冠醚配合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稀土(Eu,Tb)邻苯二甲酸配合物的共发光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了不同物质的量比的铕,铽邻苯二甲酸配合物,测试了这些配合物的发光性能,实验结果发明,配合物中铽对铕的发光有明显增强作用,而铕对铽的发光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发现和发展起来的铝酸锶铕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类重要的新型能源和节能材料.综合评述了铝酸锶铕系发光材料的光学性能,对其制备方法进行了系统描述,同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这种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丁二酸(L1)、2-甲基丁二酸(L2)、2-亚甲基丁二酸(L3)、2-巯基丁二酸(L4)、2-溴基丁二酸(L5)、2-羟基丁二酸(L6)为第一配体,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合成了6种稀土铕的三元配合物,通过差热分析及稀土络合滴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Eu2(L)3bipy.2H2O(L=丁二酸及其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荧光光谱表征了配合物的性质.对6种配合物进行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配体取代基的变化对配合物荧光激发峰和发射峰的位置变化影响很小,但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较大影响,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大小为:-SH>-Br>-H>-OH>-CH3>-CH2.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旋转舟液相外延生长系统获得GaP外延片,由它制得GaP红色发光二级管,其外量子效率可高达10%,GaP红色发光材料的最佳生长条件下下:在P型熔体内,Zn的摩尔分数为4.0×10^-4,Ga2O3的摩尔分数为1.0×10^-3,在N型熔体内,Te的摩尔分数为8.0×10^-5-1.0×10^-4,P型外延层厚度为50μm左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喷雾热解两步法、高温固相法分别制备了纯相的α’-Sr2SiO4:Eu2 和β-Sr2SiO4:Eu2 荧光体.利用高斯函数拟合,首次确定了每个物相荧光发射谱的具体峰位,即α’-Sr2SiO4:Eu2 的发射峰为489.1 nm/555.1 nm,β-Sr2SiO4:Eu2 的发射峰位为468.8 nm/539.7 nm/593.2 nm.发现β-Sr2SiO4:Eu2 中存在两个反常的发射峰,一个峰位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在局部出现振荡,另一个对于β-Sr2SiO4:Eu2 晶格而言是一个额外的发射峰.对于前者我们提出了一个简化的能级图来说明,后者我们确定其为磷光.解析物相与荧光光谱的对应关系,对于荧光体的改进和发光学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稀土铕(Ⅲ)三元络合物的合成和光谱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三氟乙酸、噻吩、苯乙酮为原料经过酯化、乙酰化和缩合反应合成了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和苯甲酰三氟丙酮,并以它们为配体,合成了四个铕(Ⅲ)的三元络合物,通过元素分析表征了它们的结构.这些化合物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固态和溶液都能产生强烈的红色荧光.给出它们的红外、紫外和荧光光谱数据,讨论了它们的配位络合性能和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合成了铕为激活剂的ZnGa2O4:Eu荧光粉。讨论了煅烧温度、保温时间和激活剂的浓度对该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ZnGa2O4:Eu荧光粉的相组成和发光性能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以Zn(CH3COO)2·2H2O和Ga2O3 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在950~1000℃煅烧4h可合成出ZnGa2O4 荧光体。当n(Zn):n(Ga)为1∶4时,所得成品的最强发射峰位于613nm处,为Eu3+特征D0F 跃迁,其对应于红色光谱。Eu3+离子在ZnGa2O4 晶体中占据的位置为非反演对称中心。  相似文献   

17.
聚氨酯/酚醛树脂双组份体系泡沫体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氨酯预聚物(PU)与新型酚醛树脂反应制备了聚氨酯/酚醛泡沫。采用红外光谱对聚氨酯预聚物和酚醛树脂之间的反应程度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聚氨酯预聚物与酚醛树脂比例、—NCO含量和二聚体含量对泡沫体制备以及泡沫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CO基团与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40/100时,泡沫体的体积稳定性好,收缩率低;泡沫制备过程中的泛白时间、起泡时间和不粘时间随二聚体含量的增加而延长;泡沫的密度随二聚体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而泡沫体积稳定性和吸水率随二聚体含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弯曲应力/应变曲线表明,新型聚氨酯/酚醛泡沫的韧性要远远好于纯酚醛泡沫。  相似文献   

18.
聚氨酯泡沫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醚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为主要原料,水为发泡剂,经过预聚和发泡合成了聚氨酯泡沫材料,并采用两种不同的工艺在其中掺杂碳纳米管,制备成复合吸波材料.采用数字化矢量网络分析仪(Agilent 8722ET型)在5~18 GHz频段范围内对该材料的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掺杂了碳纳米管的聚氨酯复合泡沫材料在11~17 GHz频段内具有良好的微波吸收效果,并且吸波强度随着碳纳米管掺杂比例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9.
20.
Gd2O3 :Eu3+ downconversion luminescent powder was prepared using the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method. Its optical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and it was introduced into a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DSSC). As a luminescence medium, Gd2O3 :Eu3+ improved light harvesting via conversion luminescence and increased the photocurrent of the DSSC. As a p-type dopant insulating rare earth oxides form an energy barrier, and the Gd2O3 :Eu3+ elevated the energy level of the oxide film and increased the photovoltage. The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for a DSSC with Gd2O3 :Eu3+ doping (6 : 100) reached 7.01%, which was 17.4% higher than the photoelectr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a DSSC without Gd 2 O 3 :Eu 3+ dop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