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进一步了解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孵化腺(Hatching gland,HG)的发生及其超微结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河川沙塘鳢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心跳期、眼晶体形成期、血液循环期、眼黑色素出现期、孵化前期、初孵仔鱼期等6个不同时期的孵化腺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的孵化腺为单细胞腺体,最早可在眼晶体形成期观察到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c ells,HGCs),主要分布于头部腹面、头部与卵黄囊连接处及其卵黄囊前腹面;当胚胎发育至血液循环期时,HGCs不仅在形态上达到最大,数量上急剧增多,而且分布更广泛;胚胎发育进入眼黑色素出现期时,可以观察到处于不同合成时期的酶原颗粒,每个酶原颗粒外面均有膜包围,颗粒之间有明显的界限;当胚胎发育至孵化前期时,HGCs在数量上达到最多,并且可以观察到呈圆球形、直径约为0.25—1.00μm的孵化酶颗粒自HGCs顶部的开口向外分泌,这些颗粒有的以单体形式存在,有些则粘结成团;初孵仔鱼期,HGCs分泌作用已经完成,它们离开胚胎表面,移至表皮细胞下方并逐渐衰退。以上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孵化酶颗粒有一个成熟过程,成熟的孵化酶颗粒主要通过外倾方式向卵周隙中分泌以帮助胚胎的孵化破膜。  相似文献   

2.
2016年6月底~2019年7月中旬,对信江上游及其支流的鱼类资源进行了系统地调查.共采集到野生淡水鱼类66种,隶属于5目16科50属,其中以鲤形目鱼类种类最多,共计3科34属45种,占总采集种类数的68.2%;科级水平以鲤科占优势,共有39种,占总种类数的59.1%;鳅科和鲿科各5种,分别占7.6%;鮨科、塘鳢科、虾...  相似文献   

3.
采用平板水解圈法对酒鬼酒制曲车间空气的细菌进行产淀粉酶活性筛选,运用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法对高酶活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5株受试菌株中,有24.6%的菌株(16株)淀粉水解酶活性呈阳性,其中有4株(JSM 2145008,JSM 2155001,JSM 2155017,JSM 2175012)产淀粉水解酶能力较强.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4个菌株分别属于细菌域3个大的系统发育类群中3个科的3个属.菌株JSM 2145008属于放线菌门微球菌科,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的氧化节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最为密切,它们之间的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8%,且在系统进化树上形成一个稳定的亚分支;菌株JSM 2155001和JSM 2175012属于异常球菌——栖热菌群异常球菌科的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分别与该属的大琼异常球菌和云威异常球菌系统发育关系最为密切(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6%和99.9%);菌株JSM 2155017属于厚壁菌门芽孢杆菌科,与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同温层芽孢杆菌系统发育关系最为密切(序列相似性为100%),它们以极高的自展值支持(boostrap value,100%)在系统进化树上聚在一起.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酒鬼酒制曲车间空气源细菌中存在较高比例的产淀粉酶菌株,且这些菌株具有较高的类群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在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代谢和能量利用状况,在20.8~24.6 ℃的水温条件下连续测定了河川沙塘鳢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耗氧率和NH3-N排泄率.结果显示,河川沙塘鳢受精卵的耗氧率较低,机体代谢维持较低的水平;随着胚胎的发育耗氧率逐渐升高,至孵化前期,耗氧率急剧增加,由0.315 1 μg·h-1上升至0.705 5 μg·h-1(p<0.05),此后耗氧率随发育呈线性增加;此外,NH3-N排泄率随发育进行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胚胎发育早期没有显著性差异,眼黑色素出现期开始明显增加(p<0.05),至眼晶体形成期达到胚胎发育阶段的最大值,仔鱼刚孵出时稍有下降,之后缓慢增加,从8日龄仔鱼到16日龄稚鱼,NH3-N排泄率呈显著性增加(p<0.05),此后NH3-N排泄率维持在一个恒定水平.研究揭示河川沙塘鳢在早期发育过程中随发育时间推进,机体代谢强度逐步增加,且在发育过程中以蛋白质作为氧化底物,为胚胎发育提供了主要的能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鳅科(Cobitidae)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结构特征和系统发育信息,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已知的40种鳅科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鳅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在16 553~16 937 bp之间,基因组的结构特征及基因排列顺序与其他硬骨鱼类一致。(2)鳅科鱼类线粒体全基因组一致序列长度为17 483 bp,变异位点数为8039(45.9%),Kimura双参数平均遗传距离为0.19。在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ND2的变异程度(58.9%)和平均遗传距离(0.28)最大,变异程度最小的是12S rRNA(30.5%),tRNA拼接序列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小(0.07)。(3)Cox1、ND5、Cytb基因是进行鳅科鱼类系统发育分析较为理想的分子标记,NJ系统发育树显示,条鳅亚科(Noemacheilinae)是最早分化出来的一枝群系,位于祖先位置,沙鳅亚科(Botiinae)和花鳅亚科(Cobitinae)亲缘关系更近,互为姐妹群系。本研究为鳅科鱼类进化学研究和分子标记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罹病甜菜夜蛾分离菌株的生理特征及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自然罹病死亡的甜菜夜蛾虫体中分离出甜菜夜蛾致病菌QL—1,对其30项生理特征分析结果表明,QL—1菌株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沙雷氏菌属(Serratia)中的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的生理特征相符合.进一步用PCR扩增出QL—1的16S rDNA基因片段,测定其序列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也表明,该菌株与Serratia marcescens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支中,相似性达99.2%以上.  相似文献   

7.
斗篷山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至 1999年间共 4次考察斗篷山区鱼类 ,共采集标本 5 0 0余号 ,鉴定为 32种 ,分别隶属于 4目 9科30属。有 3种鱼类是首次在贵州的长江水系发现 ,即大鳍间吸鳅、越鲶、褐栉虾虎鱼。这 32种占贵州省鱼类总种数的 15 6 %。鲤科鱼类所占比例最大 ,有 18种 ,占斗篷山区鱼类总数的 5 6 2 5 % ;另 14种占 43 75 % ,其中鳅科 3种 ,平鳍鳅科 4种 ,科 2种、科、鲇科、合鳃鱼科、虾虎鱼科、鳢科各一种。该地区鱼类种类资源较丰富 ,但数量却在下降 ,主要原因是采取毒鱼和电鱼等不良捕捞方法导致的  相似文献   

8.
2014年4月至2015年1月按季度共4次对湘江上游区桂北江段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采集鱼类81种,隶属于5目16科55属,其中鲤形目鱼类种类最多,占总物种数的62.96%;研究区域内的优势物种为宽鳍鸇Zacco platypus、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分别占总个体数的25.76%和18.57%。鱼类个体数无显著季节变化,但鱼类物种数存在显著季节变化:如夏季和秋季鱼类多样性高,物种比较丰富,而春季和冬季的多样性相对较低,鱼类物种相对少;春季优势度指数相对较高,秋季优势种较明显。此外,鱼类群落无度量多维排序图(NMDS)结果显示,湘江上游区桂北江段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变化显著,但季节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9.
从Cytb基因序列探讨蝽类部分昆虫的系统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蝽总科18种昆虫线粒体DNA细胞色素6基因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比较其同源性,统计密码子使用频率并应用生物学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在获得的432bp序列中,碱基T,C,A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4%,18.8%,31.8%和12.0%,表现出强烈的AT偏向性.就每个氨基酸密码子采看,第3位点的A+T含量较高,达到83.6%.谊序列片段中共有215个核苷酸位点发生变异(约占49.8%),种间变异较大.在氨基酸组成上,共编码144个氨基酸。其中有47个发生变异。变异率为32.7%.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转换略多于颠换.以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为外群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支持荔蝽、盾蝽作为独立的科与蝽科并列,滴蝽从蝽亚科划出归属于舌盾蝽亚科,但蝽科内各亚科间及蝽亚科各族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拉萨河鱼类资源现状与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以来考察研究结果显示,拉萨河分布的主要经济鱼类有8个种,主要由鲤科Cyprinidaei(裂腹鱼属Schizothorax、叶须鱼属Ptychobarbus、尖裸鲤属Oxygymnocypris、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鲦科Sisoridea(原鲦属Glyptosternum)、鳅科Cobitidae(高原鳅属Triplophysa)3个类群组成,上下游之间鱼类区系差异不显著,鱼类多以水生无脊椎动物、藻类、植物碎屑为食,多在6~8月繁殖。渔获物个体呈减小趋势,个别鱼种面临灭绝危机,由此,对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即将出版的《广东省淡水鱼类志》一书是由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珠江水产研究所、上海水产大学和湛江水产学院有关人员合编而成,共记述362种鱼,其中纯淡水鱼为207种。本文仅就该书207种淡水鱼,对广东省淡水鱼类的分布特点和区系作一简略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仿刺参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物种,良种选育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其中体色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为了比较3种不同体色仿刺参的遗传结构,采用PCR扩增与测序技术对我国3种体色(青色、白色和紫色)仿刺参线粒体16S rRNA和COⅠ与核糖体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片段进行分析,揭示其遗传结构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 16S rRNA、COⅠ和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长度分别为812~830 bp、877~915 bp、1 536~1 572 bp。16S rRNA、COⅠ和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在青色、紫色和白色仿刺参中分别检测到单倍型个数分别为4/5/5、5/3/4和4/4/3, COⅠ序列多态性位点数目所比例最大, 16S rRNA序列最小。3种色型仿刺参16S rRNA、COⅠ和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遗传距离数值均比较小,范围分别为0~0.014 7、0~0.021 2和0~0.010 3,没有达到种的分化水平。以紫海胆为外群,基于COⅠ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白刺参单独聚为一支,但是紫色和青色仿刺参不同个体间相互交叉聚集,无法通过发育树区分。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软腐白菜根系土壤中分离出产生香气的细菌,通过对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比对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对该类群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结果表明,12株产生烘焙香气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与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LMG 4011T(AM177497)一致,16S rRNA基因序列与短稳杆菌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86%,初步鉴定该类菌为短稳杆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新疆莴苣黄花病植原体的分类地位,采用巢式PCR和PCR技术对表现黄化症状的莴苣植株分别利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和tuf基因通用引物P1/P7、R16F2n/R16R2和fTufu/rTufu进行扩增,得到大小约1.2kb和0.8kb的特异性片段,对所得片段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分别和榆树黄化组(Elm yellows group)成员的16S rRNA基因、tuf基因同源性最高,分别高于98.6%和92.4%。基于16S rRNA基因和tuf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其均与植原体16Sr V组成员位于同一分支上。对16S rRNA基因的iPhyClassifier分析结果表明,其与榆树黄化组B亚组(16Sr V—B)代表株系JWB(AY197661)具有相同的酶切图谱。所有结果表明莴苣黄化病植原体(LSY)属于榆树黄化组B亚组(16Sr V-B)。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鳃金龟亚科部分种类的线粒体16SrRNA部分序列,运用MEGA 4.0、PAUP*4.0b10和MrBayes等软件,对5个族29个代表种的序列变异和系统关系进行了研究.序列变异分析结果显示:绢金龟族Sericini、哦鳃金龟族Hopliini、鳃金龟族Melolonthini的族内遗传距离分别为7.7%,11.3%,10.6%,族间遗传距离在12.6%~19.2%.最大似然树(ML)和贝叶斯树(BI)结果表明,所有种类分别聚集在所属的族下,哦鳃金龟族、绢金龟族分别为单系.齿爪鳃金龟属Holotrichia、云鳃金龟属Polyphylla、胸突鳃金龟属Hoplosternus、Hilyotrogus、双绺鳃金龟属Amphimallon、Hoplochelus、婆鳃金龟属Brahmina和皱鳃金龟属Trematodes聚在鳃金龟族分支下,没有形成明显的根鳃金龟族Rhizotrogini分支.齿爪鳃金龟属的非单系性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皱鳃金龟属Trematodes和婆鳃金龟属Brahmina的代表种为姐妹种.绢金龟族的绢金龟属Serica和玛绢金龟属Maladera多数种类聚在本属分支下.证明16SrRNA序列可探讨鳃金龟亚科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6.
冰期天文理论是运用地球轨道偏心率、地轴倾角和地转轴进动的3种参数的变化幅度与周期来解释上新世——第四纪期间冰期——间冰期交替变化的一种理论.该理论1842年由Adhemar提出, 经过Croll发展到Milankovitch最终完成,经历了整100年的时间。上世纪60年代开始,深海、黄土、冰芯等大量的地质记录都揭示出3种周期变化,从而证实冰期天文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也对冰期天文理论带来了一些概念上的修正.但是,Berger计算的天文曲线至少从6 Ma以来展示同一规律的变化,然而地质记录却显示清晰的分段响应模式:41 kyr的地轴倾角周期在5.3~1.4 Ma期间一直是记录曲线的主要特征;北半球冰川作用只是在2.7 Ma BP才开始大规模出现;0.8 Ma开始100 Ka周期转变为主要周期,称之为中更新世转型(MPT).还有:11阶段和全新世是2个偏心率很低的时期,但记录中却是冰期——间冰期振幅最大的时期,即大的间冰期为何出现于低偏心时期;由间冰期进入冰期比由冰期进入间冰期时来的快,意味大冰盖建造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消融则比较迅速.这些都是冰期天文理论本身不能解释的问题,正在由地球响应系统的研究来探索答案.  相似文献   

17.
采用通用引物对3种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鱼类,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和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的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进行扩增,并与NCBI数据库中获得另外6种鲟形目鱼类相应的16S rRNA序列部分进行比较,探讨鲟形目2个科5个属共9个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数据合并后用于分析的序列共514 bp,变异位点29个,含简约信息位点16个,单一信息位点13个.以多鳍鱼目(Polypteriformes)多鳍鱼属Polypterus ornatipinnis为外群,采用部分16S rRNA序列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MP法和NJ法得到系统树基本相同,其科、亚科和属的分化上基本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相吻合,另外,欧鳇与鲟属鱼类的分化也并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鲟亚科6个种所划分出的3个分支恰恰分别归属于3个地理区域,欧鳇、闪光鲟和俄罗斯鲟主要集中于黑海和里海流域等地区;中华鲟和达氏鲟分布在西北太平洋,中国长江流域以及朝鲜;而高首鲟则分布于东太平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我国睑虎属Goniurosaurus (Squamata: Sauria: Eublepharidae)种间的亲缘关系以及广东新纪录的睑虎属未定种Goniurosaurus indet.的有效性, 我们对睑虎属10个种的线粒体DNA基因片段进行比较和遗传变异分析. 获得12S rRNA (385 bp)和16S rRNA (477 bp)总长度为862 bp的联合序列, 共有核苷酸变异位点388个, 简约信息位点269个. 选取大壁虎Gekko gecko为外类群, 采用贝叶斯演绎法(BI)、最大似然法(ML)、最大简约法(MP)、邻接法(NJ)对两个基因联合序列的分析均显示相同结果, 即广东睑虎属未定种Goniurosaurus indet.与英德睑虎G. yingdeensis以及凭祥睑虎G .luii与蛛纹睑虎G. araneus两两种间的亲缘关系分别较近; 且分布区相邻的Goniurosaurus indet.与G. yingdeensis之间的遗传分化(遗传距离=0.044-0.046)相似于分类地位已经明确的G .luii与G. araneus种间的遗传差异(遗传距离=0.051). 结合前人的形态学研究结果, 我们认为Goniurosaurus indet.和G. yingdeensis之间已发生显著的遗传差异, 前者可能为睑虎属新种. 同时,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海南睑虎G. hainanensis与睑虎属其它物种之间的遗传分化较大, 系统发育地位最为特殊. 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表明具4条背部横纹是祖征, 具5条背部横纹为衍征. 我们的研究补充了睑虎科的基础资料, 为该属的系统发育研究和物种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文首次提出宽阔的河流可能是造成睑虎种群分化和新种形成的重要地理屏障. 这一“河流隔离”观点对全球睑虎属物种的亲缘地理分布格局的解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含ACC脱氨酶的根际促生细菌,以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为唯一氮源,从绞股蓝根际土壤中富集和分离ACC脱氨酶阳性细菌,利用α-丁酮酸测定法和CAS平板法分别检测其ACC脱氨酶活性和产嗜铁素能力,利用菌液培养接种法检测细菌的促生作用,最后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所筛选的菌株进行鉴定.经富集筛选法从绞股蓝根际土壤中分离出9株ACC脱氨酶阳性细菌,它们均具有不同程度的ACC脱氨酶活性,其中3株细菌能产生嗜铁素.促生试验结果表明,7株ACC脱氨酶活性细菌对水稻幼苗根系的生长发育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其中菌株JDG127的促生作用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水稻幼苗的根长和根鲜重增长了约1.6倍.鉴定结果表明,9株细菌中1株属于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1株属于类芽胞杆菌属(Paenibacillus),1株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2株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4株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与ACC脱氨酶相比,铁载体对根际细菌的促生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运用纯培养法和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贵州云台山白云岩表层土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稀释涂布平板分离共获得131株细菌,限制性内切酶HhaⅠ和HaeⅢ对扩增的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酶切分型,根据ARDRA酶切图谱划分为40个操作分类单元.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菌株隶属于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64.89%)、β-变形菌纲(β-Proterbacteria,3.82%)、γ-变形菌纲(γ-Proterbacteria,17.56%)、放线细菌门(Actinobacteria,11.45%)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3.82%)等5大类群,共13个属.优势菌群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53.44%),亚优势菌群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9.16%)、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8.40%)和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8.40%).15.00%的有效序列与GeneBank已知序列相似性小于等于97%,可能为潜在新类群.研究表明,云台山白云岩喀斯特地区不仅含有较为丰富的细菌物种多样性,且潜藏着许多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