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前后异军突起的南阳作家群在当代文坛曾数次掀起文学浪潮,使南阳作家群名声在外,成为南阳这个城市鲜亮的文化标签。南阳作家群的创作以其源于民间、扎根乡土的本色无形中带动了文学对地域文化的展现,他们的作品中折射出悠久厚重的南阳本土文化,为读者构筑出别具风情的地域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评论界关于山东作家群的研究可划分为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与新世纪以来两个时期.这20多年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亮点:一是地域文化对山东作家群的影响,二是道德观念的影响和渗入,三是对新生代作家的研究,四是以其他一些新的视角看待山东作家群的创作.  相似文献   

3.
建立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是科尔沁文化资源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资源共享的关键.构建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对于传播、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意义基础上,提出了科尔沁文化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内容和建设方案,以及在建库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科尔沁乡土小说的文化叙述表现为蒙文化与汉文化相融合生活方式的叙述。通过分析科尔沁乡土小说的具体作品,从生活习惯的改变、贸易活动的出现以及蒙汉语混合的叙述语言三方面来阐释科尔沁地区农牧业相混合的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科尔沁小说开阔的文化视野与深厚的人文性来源于科尔沁地区多元文化的滋养。分析科尔沁小说中的多元文化主要体现在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错,蒙古族文化与满族、汉族等多民族文化混血,内蒙文化与山东文化、东北文化的交融,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指出在多元文化的塑造下,科尔沁小说形成的自觉的文化意识,较强的文化综合能力使其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的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南阳作家群的散文于当代散文 ,是一重要的存在。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成为其醒目的标记。对于故土的咏唱 ,对于乡土的眷恋与超越 ,成为其彰显的主题形态  相似文献   

7.
巴山作家群是新时期文坛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地域性文学创作流派,文章从打造巴山文坛品牌的文学意义,总结地域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建设地方精神文明的文化作用。探寻文学运演规律的美学精神诸方面提出了巴山作家群研究意义之所在。并且指出了地域文学的美学价值在于:从空间上看是在深入世界文学的浪潮过程中显示它独特的民族风貌,从时间上看是在追踪未来文学的发展趋势中展现它强烈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8.
东北作家群萌生于“九一八”之后的哈尔滨,崛起于1935年的上海,成长于“七七事变”前后。“九一八”东北沦陷后,以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罗烽、白朗等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的创作,主要是以故土东北大地为题材领域,描写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现实生活。以对故土的怀念,来抒发爱国深情;用作品中的抗日描写凝结抗日情结,构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认同方式。他们的创作为中国文坛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女排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检索法对中国女排发展过程中的技、战术发展状况;人力资源因素和后备人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技、战术的发展过程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中国女排当今的技、战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人力资源因素的完善和我国排球后备人才的现状为中国女排再次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东北作家群萌生于"九一八"之后的哈尔滨,崛起于1935年的上海,成长于"七七事变"前后."九一八"东北沦陷后,以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罗烽、白朗等为代表的东北作家群的创作,主要是以故土东北大地为题材领域,描写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现实生活.以对故土的怀念,来抒发爱国深情;用作品中的抗日描写凝结抗日情结,构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认同方式.他们的创作为中国文坛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11.
编辑与作者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作为作与读之间的社会信息传播系统的中介,与作是一种直接的互动关系。编辑与作应加强沟通,作要有编辑思想,编辑要有作意识。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作家的汉语创作应该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理应指称新时期以来二三十年间存在和活跃于我国文坛的一种文学现实。它有其特定的内涵:少数民族作家在熟练运用汉语进行文学创作的同时,高扬着自己的民族性。它的兴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给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和汉语言文学带来了不少变革,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左翼作家群的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有既深受封建礼教的残害,又受到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恶势力压迫的悲剧女性,也有不为感情所累,勇敢执着追求自己理想,投身革命热潮,实现人格独立的知识女性;既有表现革命的新女性,也有光彩照人的女兵形象。他们通过对蕴涵着时代色彩的女性话语的书写,表达了这一群体对于中国妇女问题的殷切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东北现代作家的创作虽各具特色,却显示出共同的“山“文化情结,具体表现在三方面:阳刚坚韧的“山文化“意蕴;人物强悍朴野的人生形态;“山“性特质的粗犷、雄放的艺术风格等.  相似文献   

15.
前期创造社期刊在生理年龄认同感的召唤下聚集起一批当时最富有激情的青年作者,相同的留学背景使这些作者相对于国内其他文学社团成员表现出更多创作的趋同性和联结的紧密性,而相近的天才文笔和创造热情使他们更容易达成彼此的默契.以上原因使前期创造社期刊作者们以群体的形式发出了现代中国文学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6.
作家论的突出是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结果。历史性反思作家论则是解构主义者理论上宣布作家之死和实践中信息社会的新的创作形态所引发。古典时期,作家都被看作是话语权力的拥有者,乃是神的代言人、王权的服务者、道德之师;近古时期,则不再是政权的同仁。从一般“教导师”发展到“天才”,作家论就是天才论。十九世纪中后作家才从环境的现实产物到集体的代言工具再到话语系统的奴隶.一步步从权力神话和天才迷思的神性中泯然于众,甚至最后被隐喻性的宣布“死了”。让位给兼具自由、自主和自反等特性的符号的狂欢。  相似文献   

17.
从当代大陆文学的历史教训来重新审视鲁迅与革命作家的内部斗争,就不只是宗派主义、门户之见的意气之争,而是鲁迅试图纠正革命作家某些“左”的做法,阻止阶级写作形态的泛滥和政治文艺的形成,维护个体性自由创作所做的努力。鲁迅的斗争是很有远见的,对新中国文学具有反思的意义,它从实践上再次证明了鲁迅思想的历史穿透性。  相似文献   

18.
深入研究了特定的抗日民俗生活场域中东北作家群的作品,指出: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社会畸形而扭曲,有许多荒谬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悖理逻辑;荒谬否定了理性,否定了客观规律;许多不协调和失衡现象往往令人产生滑稽感;东北人往往异化为非人,异化为动物,或者说人沦落为动物,人物形象具有了变形性,这些因素导致了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具有了喜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