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是西方诠释学的主题之一。我们可以把西方诠释学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为代表的“作者中心论”诠释学;第二阶段,是以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为代表的;第三阶段,是以利科尔为代表的“文本中心论”诠释学。建构一种方法论与本体论相统一、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文本中心论”诠释学,代表了诠释学发展的合理走向。  相似文献   

2.
诗三百在董仲舒阐述春秋大义的过程中主要发挥“达意”、“正言”的作用。基于此,董仲舒提出“以诗为天下法”的诗学观点,但在“知天’’的问题上拒斥了诗和诗人,主张“知天,诗人之所难也”。同时,《诗》、《春秋》在董仲舒阐释哲学的过程中面临着共同的困境,由此提出“诗无达诂”、“春秋无达辞”等理论命题。在现实政治的情境中,“知天”的问题非但是诗人所难,董仲舒本人也是难以把握的。  相似文献   

3.
从强调诗歌语言的自身特性出发,纪弦等现代诗社诗人反对诗的语言音乐化,主张“诗”与“歌”的完全分离。首先是字词的口语化的提倡和运用,其次是音步的非规范化提倡和运用,再次是无分行音步的提倡和运用。从他们的理论与创作实践看,他们对西方现代主义纯诗话语的接受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这种偏差产生的原因既与他们接受纯诗话语的现实背景有关,又与中西语言的基本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数字与诗歌     
<正> 从直观上看,诗与数字及数学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但我们的先哲早就提出过:艺术作品的成功要依靠许多“数”的关系。德国的哲学家斯宾格勒更明确指出:他从精确优美的古希腊人体雕象中看到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从西方配位、重组群乐曲旋律中听到笛卡尔、牛顿、莱布尼茨、欧拉、拉格朗日、拉普拉斯、达朗贝尔、高斯,我们不妨这样说:诗(艺  相似文献   

5.
黄俊杰“东亚诠释学”建构目标,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儒学经典诠释传统为触点和重要理论来源,以日本、朝鲜等东亚其他国家的儒家经典诠释传统为开拓点,以西方诠释学理论为参照,以“经世”为目的,探讨如何在“全球化”或“超国家化”的趋势下,在保留本土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儒家精神作为东亚文明的共同资产与世界文明进行对话。这对于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欧光安 《科技信息》2012,(10):23-23,25
穆旦(原名查良铮)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当代著名的翻译家,目前国内对其翻译作品的研究尚属起步阶段。诠释学翻译理论是20世纪中后期重要的翻译理论支派,影响深远。穆旦译诗的诠释学译论分析和文本细读表明,在等值因素翻译的"得"与"失"方面做到了很好的均衡,在译文表达上充分考虑到了译文读者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武器的批判     
管理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其艺术的属性,但是并没有糟糕到变成“诗无达诂”的无法把握状况,不严格地说,是类似于“棋有定评”的境界。首先要有感觉,然后还必须有定式,有算法。现代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一个依靠大量数据挖掘作为辅助的阶段,在这样的阶段中,计算机辅助工具成为必不可少的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8.
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古诗词,因为各种原因,误读的现象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诗无达诂”也就成了误读诗词的托词.应该说有许多作品不像李义山的《锦瑟》诗,也无后人不清楚的“本事”,是完全能够“达诂”的.但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明白如话脍炙人口的诗也被误读,就不能不为之辨明了.  相似文献   

9.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此处诗品是指诗的品性风格。刘熙载《艺概·诗概》说:“诗品出于人品。”这就是所谓“诗如其人”。一般说来,诗人的作品风格多与诗人的人品风格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山诗尤其是如此,它完全是诗人自我性情的真诚表露,可以说,文山诗的风格与文山先生的性情品格基  相似文献   

10.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 “无一意一事不可入诗者,唐则子美,宋则苏、黄。”说的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和宋朝大诗人苏拭、黄庭坚。刘熙载认为他们三人写诗的功力极其高超,无论什么事、什么想法,都可以写成诗文。这的确是很了不起。以苏拭而论,他写诗的题材十分广泛,他在宋神宗元  相似文献   

11.
批评:让作品存在——关于艺术诠释学的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曾经主宰艺术诠释学的批评理论,对当今的审美文化事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其症结所在是一种以逻辑概念为中心的理论主义。这种学说将批评与作品的关系置于一种对立状态,无视诗性文化所特有的感性品质。为此当代文论有必要重申这样的思想:批评的意义是让作品存在,而不是取而代之地,将作品当作理论建构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马一浮的"六艺心统说"将六艺德性化,六德归之于一心,其学说更具中国文化的回归性.然此说亦存在缺乏对本体的分析的理解,缺乏对孔子的"一贯之道"的疏解等诸多问题.应以马一浮"六艺心统说"为本体诠释之开端,重新梳理儒家经学的哲学意涵,促进六经的现代转化以重振国学.  相似文献   

13.
狄尔泰诠释学的体验概念和生命概念紧紧联系在一起,体验是生命的存在方式,反过来又在规定着生命。体验概念首先是一个存在论的范畴,意义是它的实质和界定根据。体验具有关联性、直接当下性和主客不分性等诸多特性。正因为如此,体验最有资格成为精神科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和首要入口。狄尔泰提出体验概念又具有明显的认识论动机和方法论意图,所以体验概念是一个集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性质于一身的范畴。由于体验概念明显地凝聚了以往诠释学的心理学倾向和个体性色彩,当代西方诠释学真理与方法的紧张关系在这里已经存在,而正是这种紧张关系为狄尔泰进一步提出与体验紧密相关的理解和再体验概念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东亚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论长期处于世界边缘的地位,在被世界化的过程中丧失了应有的身份性。20世纪此起彼伏发展的西方文论其优势之一就是地缘性。因此,地缘文明是审视东亚文论的一个有益视角。在历史上,东亚地缘文明水乳交融,但当代东亚地缘文明并没有发生更为有效的互动,特别是在文论方面。在东西方文论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地缘文论,将进一步促进东方文论的自身建设、东西方文论的平等对话与整个世界文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学界,人的解放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已成基本共识,似乎已经没有再度言说的必要。但是,无论从这个问题所面临的理论挑战,还是就其实践意义在当代的充分开显,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仍须解决一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其中包括厘清青年马克思人的解放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学说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与西方传统解放理论的根本区别,以及澄明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理论的当代性。这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的解放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以来,关于"文学评价"理论资源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其中,在宏观方面,研究者们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传统文论、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和"五四"时期的民主和科学等角度研究了它的现状及其表现,也提出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阐述审美救赎论时,不倚重被目前的学术界炒得很热的社会批判理论,把关注的重心投向被学界淡忘的朱光潜先生和宗白华先生的审美思想。与西方现代的学术思潮有着密切联系的朱光潜先生,其“人生艺术化”主张还是相当“古典”的,而学术取向颇具古典味的宗白华先生,其“审美化生存”思想则更具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现当代西方文论对于科学性的普遍意义格外迷恋。现象学运动的兴起便反映了这种对科学性的推崇。胡塞尔以现象学还原得出先验主体为这种科学神话确立基础,现象学文论则以再现作者意识深层结构达到批评的完全中立来响应这一科学神话。海德格尔、萨特、庞蒂、利科却分别从时间性、存在主义、主体间性、诠释学等方面消除了先验主体的地位。德里达则解构了现象学的客观科学性根基。现象学文论所迷恋的普遍意义这一科学神话也就破灭了。  相似文献   

19.
圣经对人类精神现象的理解体现出古典心理学的显著成就。中世纪犹太—基督教神学家将哲学对人类心灵的诠释提升到新的高度。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圣经均有深入思考,擅长将圣经文本用为建筑其心理学殿堂的材料。这方面的学术成果为当代心理学—精神分析文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传统解释学是一种客观主义解释学。它认为文本意义的确定性,解释者必须消除并超越其自身的前理解历史性,才可以达到对源语文本客观准确的理解。这种观点和传统"忠实"的翻译原则相一致。当代解释学强调解释者的前理解、历史视阈在理解中的作用,它认为文本的意义是不确定的。以此为基础,一些译论者质疑翻译的"忠实"原则。在翻译中,源语文本中作者本意和文本本意是相对确定的,译者的阐发、创造是有限度的,夸大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夸大译者的作用会导致随意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