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广州地区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自然种群每年有2个密度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1月到5月,最高密度在3月到5月中,第二个高峰出现在11月到12月。本文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降雨量、大气压等物理环境因素对各虫态数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各因素对种群动态起综合性影响,但不同因素作用的强度不同,即使是同一因素在不同时期影响的强度也有差异。在1月到4月,各虫态的密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5月以后,随着温度增加而下降,以1月到6月收集的种群动态的资料与温度进行相关分析,有的年份呈正关,有的年份呈负相关,在7月到12月,种群的密度随温度下降而增加,呈显著负相关。不同季节收集的卵的孵化率无明显差异。降雨量对幼虫、蛹的密度有很明显影响,呈负相关。降雨对成虫数量呈负相关影响,但未达显著水平。降雨对卵块数量影响不明显。成虫的数量与大气压成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动态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是一种新入侵森林害虫。在广东,每年有4~5代,以4代为主。种群增长指数越冬代最大,Iδ=5 16,第3代次之,Iδ=1 67,第1、2代较低,分别为0 98和0 74。每年5-7月自然种群密度最大,8月中下旬后,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9、10月密度最低,11、12月密度逐渐回升。温度、降雨和针叶营养成份N、K质量分数对自然种群密度变动有明显的影响。在22~28 5℃范围内,雌虫平均寿命、存活率、产卵率和中、高龄若虫的存活率都随温度增加而下降,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 9590,-0 9920,-0 9660,-0 9970,-0 9980(P0 05=0 9500,P0 01=0 9900)。连续降雨24h雨量20mm以上,能大幅度降低中、低龄若虫的存活量,降雨前后中低龄若虫数量变化极显著(F值为8 92,P<0 01)。但对已固定的雌成虫和高龄若虫影响不明显。种群密度大小与针叶中N、K质量分数成正相关,与N质量分数的相关极显著,平均每梢雌虫密度为23~137头时,r=0 8630(P0 01=0 8343),平均每梢雌虫2~45头时,r=0 9620。受害松针中N、K质量分数和未受害松针中的N、K质量分数的差异也极为显著,t检验,N的t值为3 6978(P0 05=2 776),K的t值为3 2407。温度、降雨和针叶养分(N)的变化综合作用,对湿地松粉蚧雌虫平均寿命、存活率、产卵率和若虫的存活率有极明显影响,是造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气象因子对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成虫繁殖的影响,2017—2021年5年间,统计并记录蝙蝠蛾的成虫羽化数量和产卵量,利用Paerson相关分析对不同气象因子与蝙蝠蛾羽化数量、产卵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采用冗余分析进一步探讨环境因子变量组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产卵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量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及产卵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日照时数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及产卵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最高气温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与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蝙蝠蛾成虫羽化数量和产卵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4.
天童常绿阔叶林树干径流中硝态氮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天童常绿阔叶林2007年8月份降雨和树干径流中硝态氮含量,分析8月份全部降水过程树干径流中硝态氮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其它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树干径流中硝态氮含量与大气降水中硝态氮含量密切相关,二者的变化趋势完全相同,在一段时间的晴朗天气后,均会呈现较高的水平,而随着连续降雨天数的增加,二者均逐渐下降.干流量是影响干流中硝态氮含量的主要因子,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R=0.475,p=2.13×10-12.降雨量和降雨强度通过影响干流量对干流中硝态氮含量产生间接的影响.树冠面积作为主要的生物因子,与干流中的硝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这是由于树冠面积对植物的吸附能力和干流量都有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干流中的硝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5.
小翅雏蝗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甘肃省夏河县对小翅雏蝗的种群结构、数量变动、空间格局及动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虫每年 6月上、中旬蝗蝻开始孵化 ,6月下旬达到高峰 ;7月是 1~ 4龄蝗蝻混合发生时期 ;8月为蝗蝻与成虫的过渡时期 ,此期蝗蝻占总量的 5 4 .6 1% ,成虫占 4 5 .39% ;9月中旬后全部羽化为成虫 .小翅雏蝗在草地是以个体群为基本分布成分 ,个体群间的分布属聚集分布 ,其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 .聚集表现主要是由草地的环境因素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6.
向日葵菌核病是制约向日葵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和降雨因素密切相关.以内蒙古阿荣旗、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和甘肃兰州安宁区为试验点,探索向日葵菌核子囊盘形成和当地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在温度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不同年份三个地区7月份的降雨量显著增加,8月初都观察到向日葵子囊盘的出现,向日葵菌核子囊盘形成之后是否有大面积盘腐病株出现取决于后续的降雨量和降雨频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弥河流域的降雨特征及未来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基于流域15个气象站1976—2020年的逐日降雨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反距离插值和重标极差(R/S)分析法,研究不同等级降雨量与降雨时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不同等级降雨对年降雨的影响以及流域未来降雨结构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弥河流域年降雨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除大雨外,其他等级降雨量呈增长态势,降雨时间总体呈减少趋势,仅中雨、暴雨时间呈增加态势;流域年降雨量从上游向下游呈递减趋势,与大雨、暴雨空间变化一致,年降雨时间与小雨时间空间分布格局一致;中雨对年降雨量的贡献率最高,为27.99%,小雨的发生率最高,为72.07%;相关性分析显示,流域年降雨量与降雨时间分别受暴雨降雨量、小雨时间的影响最大;流域暴雨降雨量、暴雨时间与年降雨量都表现出较强的持续性,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相一致,降雨等级存在向暴雨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三化螟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重要水稻害虫.研究于2001—2011年每年1—8月在勐海进行,采用黑光灯诱杀技术,对三化螟成虫种群数量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发现,从2001年以来,三化螟种群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1年三化螟种群数量达到历史最高记录,其在8月主要高峰期记录到成虫198 480头/hm2.三化螟种群每年有2次高峰期,2次高峰期出现的时间在每年的5—8月.主高峰期与次高峰期发生的先后次序和出现的月份因年而异.对三化螟种群数量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月降雨量对三化螟种群数量增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景观类型的变化及其对停歇白鹤种群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3年间,保护区内农田、人工林、村庄、草地和沼泽的面积趋于减少,而盐碱地、浅水泡、水库和河流的面积呈增加趋势;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农田、盐碱地和草地面积显著减少,而河流和沼泽面积随之显著增加.1983-2008年春季,在保护区停歇的白鹤种群数量呈增加趋势,每年春季平均有(571.5±485.6)只白鹤在此停歇,春季最高历史记录出现在2008年,为2 148只.2000-2007年秋季,在莫莫格保护区停歇白鹤种群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种群数量为(495.6±429.4)只,2007年秋季种群数量最高,为1 485只.随着盐碱草甸面积的增加,停歇白鹤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r=-0.785,P=0.037);停歇白鹤种群数量与泡沼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0.796,P=0.032);农田、人工林、河流和水库面积变化对白鹤种群数量变化无显著影响.实施白鹤停歇地保护和恢复重建应重点加强对泡沼的保护和管理;另外,盐碱草甸为白鹤潜在的停歇生境,保护其完整性对白鹤停歇地的恢复重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熊猫种群的幼少组所有个体对种群数量的贡献要延迟到它们性成熟之后的“时滞”事实,建立“具时滞的离散时间增长模型”,描述大熊猫种群数量动态及其对种群数量的预测.其结果表明,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动是维持在一动态平衡状态下的波动.这种波动性更真实地反映了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1.
1982年4月至1984年7月在广州中山大学校园内调查了竹林和荫蓬两种不同生境内白纹伊蚊卵、幼虫、蛹、成虫的季节消长。结果表明,未成熟期出现在2月上旬至12月中旬,5月末和9月末分别出现主、次两高峰,冬季12月中旬至2月上旬,幼虫仍有少量可存活过冬,但密度很低。12月下旬至1月末不见蛹,其它季节数量很少。成虫始见于3月下旬4月上旬,5月中、8至10月为取食高峰,12月至3月上旬不见成虫。成虫在秋季10月中、下旬开始产滞育卵,逐渐积累,并越冬。次年3月上旬大量滞育卵孵化。文中讨论了季节消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探讨了防治策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高粱田中高粱蚜及几种天敌的田间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2013年采用定点法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试验地进行调查以了解高粱蚜及几种优势天敌的田间发生动态.结果表明:高粱蚜7月初开始危害高粱叶片,8月初种群数量达到高峰,9月初开始消退,成虫发生历期70~80 d;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中华草蛉的种群数量对高粱蚜虫有明显的跟随效应.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大熊猫种群的幼少组所有个体对各群数量的贡献要延迟到它们性成熟之后的“时滞”事实,建立“具时滞的离散时间增长模型”,描述大熊猫种群数量动态及其对这种群数量的预测,其结果表明,大熊猫种群数量变动是维持在一动态平衡状态下的波动,这各 动性更直实地同野生大熊猫种群动态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4.
对栖息在竹林内的濒危物种扁颅蝠的种群数量及其生活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扁颅蝠种群数量在6月份有一个明显的低谷期;种群数量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不同洞穴扁颅蝠的数量,受到竹子的自然死亡、风等外力对竹子的破坏作用、洞穴内小环境的变化等环境因素影响.通过对扁颅蝠进行标记研究显示,扁颅蝠并非固定在某一竹洞内居住,而是在不同的洞穴之间交换栖息,或者是一个扁颅蝠的家族拥有多个栖息的洞穴.  相似文献   

15.
预西黄土塬农作区棕色田鼠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4月 ̄1995年4月,作者在河南灵宝程村黄土塬农作区对棕色田鼠种群数量进行了逐月调查。结果表明,其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动明显,表现为春季3,4月份数量高,夏季,7,8月份数量低,而秋季10月份数量又高,然后又降低,呈典型的双峰型。这主要和鼠类的年龄结构,繁殖,气候因素及农事活动有关,在不同的季节,农田和果园的种群密度高低出现时期不同,农田内由于农作物的不同,样方密度也不同,这与食物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6.
掌握半干旱地区常见灌木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同降雨量的响应,采用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系统,结合自动气象站,对太行低山区乡土灌木荆条的土壤水分进行观测,分析了荆条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同降雨量的响应.结果表明:2019年,研究区生长季总降雨量为526.6 mm,降雨季节分布不均,5—7月降雨较少,8—10月降雨较多,分别占总降雨量的26.5%和73.5%.5—10月共出现24次降雨事件,其中<25.0 mm、>25.0 mm的降雨事件分别有16次和8次,分别占总降雨事件的66.7%和33.3%,累计降雨量分别为127.9 mm和398.7 mm,占总降雨量的24.3%和75.7%;在降雨前期荆条土壤水分日变化平缓,在降雨季节呈骤升缓降的趋势,土壤水分月变化与降雨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土壤水分和降雨量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垂直空间上土壤水分分布呈反"S"形,即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水分呈先增加(10~20 cm层)、后减少(20~40 cm层)、再增加(40~80 cm层)的趋势;降雨是该地区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降雨量是影响补给土壤水分深度的决定因素.0~10.0 mm、10.1~25.0 mm、25.1~50.0 mm及>50.0 mm级别降雨量对荆条土壤水分的补给深度分别为10、20、60及80 cm土层.研究结果为当地植被恢复与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百合上桃蚜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百合上桃蚜种群数量季节变动动态。结果表明.为害百合的桃蚜主要来源于周围植物迁入的有翅蚜,桃蚜种群在5~6月达最高峰。气候因子旬平均温度和降雨量明显影响桃蚜种群数量变动.其回归关系式分别为:Y1=13.9757 0.007198X1—0.0000007572X1^2和Y2=10.2812 0.02267X2 0.0000032586X2^2。桃蚜种群数量变动与天敌数量变动呈密切正相关.其回归关系式为:Y3=635.3057 1.5661X3-0.00009311X2^2。  相似文献   

18.
北京东灵山地区鸟类群落与栖息环境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9-03—2001-06对北京东灵山地区鸟类群落进行了研究,共发现鸟类84种,依据营巢位置和取食部位的不同可以划分为6个集团.对鸟类种群密度、集团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等群落指标与植被结构关系的研究发现,地面取食集团的物种数、种群密度与灌木丛的高度和盖度成正比.影响鸟类密度的栖息地参数对于不同物种存在较大差别.对地面营巢集团鸟类而言,随着灌木高度和盖度的增加,鸟类数量明显上升;而林冠营巢集团鸟类的数量却随着灌木高度和树种多样性的增加而下降.鸟类种群密度和均匀度受到灌丛高度异质性和乔木高度的显著影响,而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则与灌木高度异质性以及乔木密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森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和再分配是生态水文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截留过程因降雨特征、森林类型及立地环境存在差异.以三峡库区山地的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三种林型为研究对象,对比了2018年植物生长季(4—11月)56场降雨的再分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降雨在三种林型的再分配特征具有明显差异.暖性针叶林的透流量、树干径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占同期林外降雨的62.0%、7.2%、30.8%;落叶阔叶林分别占77.9%、3.5%、18.6%;针阔混交林分别占73.3%、2.7%、24%. 2) 再分配参数与降雨量的相关分析显示,三种林型下树干茎流量、透流量均与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冠层截留量与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 3) 场次降雨特征也会影响再分配,大雨和暴雨时三种林型内降水再分配的动态过程存在明显差异.三种林型的降雨再分配过程因受降雨量、降雨强度等降雨特征和林冠结构的影响而产生差异.针阔叶混交林在强降雨条件下能够更有效地减缓降雨对地表土壤的强烈冲击,减少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0.
稻水蝇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年发生 4代 ,世代重叠 ,发育历期世代间存有极显著的差异 ,虫态间发育历期除幼虫与蛹外亦呈极显著差异 .成虫越冬 .4月下旬越冬成虫大量出现 .4月下旬见一代卵 ,5月 10日为一代幼虫盛发期 ,化蛹在 5月 2 5日始盛 ,一代成虫于 5月下旬可见 .第二代 5月下旬见卵 ,6月上旬至 7月上旬幼虫发生 ,6月中旬至 7月上旬化蛹 ,6月下旬至 7月中旬为二代成虫可见期 .第三、四代幼虫分别发生于 7月上旬及下旬 ,第四代成虫于 8月中旬羽化 ,8月下旬达到羽化高峰并越冬 .第 2代危害严重 ,发生数量极显著多于其它各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