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日本"第三代新人"作家远藤周作籍由其宗教作家的独特视角,不断反思与探索基督教义的真谛,深刻探究西方宗教在日本风土下的受容,着力表现出对弱者的关心和救赎,创造性地提出了"母性之神"的概念,认为这种概念根植于日本人的宗教观,是日本人罪恶意识欠缺的当然归结,并最终在约翰·希克的宗教多元论中找到了解决东西方"母性之神"与"父性之神"对立冲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汉魏思想转型过程中所出现"才性"对"心性"的扬弃与发展,既是玄学思辨萌生的理论支线,也是其时文艺理论演进的内在肌理。在对人性的解读愈加重视人之个性的基础上,各作家在作品创作中开始强调彰显才能、标榜气质、重视情感要求,同时理论鉴赏中也逐步以作家为中心总结作品的类型与风貌,并以"体性"为突破,进而奠定作家风格说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被西方文论界誉为"侦探小说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逝世15年后,一颗侦探小说的新星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英国文坛上,她就是有"阿茄莎.克里斯蒂第二"、"新推理之王"之称的米涅.渥特丝。这两位作家虽然生不同时,但同是作为英国侦探小说女性作家的杰出代表,常常有人论及她们的相似与传承关系,其实两者在小说创作中,包括人物塑造、社会主题、创作特色等很多方面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在穆时英的部分小说里出现了"pierrot"(丑角)的角色。在"pierrot"身上,表现了作家对个人存在的思考:都市人在高度物质文明的享受之下,精神上却是寂寞和孤独的。他们寻找不到精神的信仰和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他们占据了物质之有的同时却发现了意义之无。但是他没有像西方存在主义作家那样将之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而是选择了逃避。因此这种思考是模糊的、零乱的。  相似文献   

5.
从先秦"雨雪霏霏"的大雨到明清"风雨潇潇"的浓雨上下历经两千余年,"雨"意象的描述无不浸透着诗人的浓情意绪。至唐宋"雨"意象的挖掘可谓到了登峰造极之地步,然明清"雨"意象的多姿多态,却也让人吟咏不尽。明清作家往往用点滴之笔墨绘出"雨"之无限情思,让它们在古典诗词的舞台上尽情发挥其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民族救亡时期,左翼作家内部需要"和合"思维团结起来,但却发生了对以鲁迅为首的一些作家的攻击,造成了革命巨大损失.无产阶级文学革命者的思维方式有时需要"对立"方式,有时需要"和合"方式,有时需要两者的结合.上世纪二十年代以降文学界的得与失,都与这两种思维方式有关.当今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新文艺之时,对之进行总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贾谊《吊屈原文》首用骚体"吊屈",其创作模式影响了两汉作家的文学创作。他从自身政治遭遇出发,在精神上与屈原达到高度共鸣,发愤抒情,首吊屈原,在新的大一统历史背景下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历时性的文学阐释。他所开创的"吊屈"之先河,成为后世作家"吊屈"创作主题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8.
从《沧浪之水》看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篇小说<沧浪之水>是一部具有丰富阅读意义和阐释价值的"思想小说"、"哲理小说".其最重要的主题就是当代知识分子的蜕变.知识分子出路何在?作为提问者的作家本身即典型知识分子.考察分析池大为的自省和阎真的创作谈,可以看到清醒的作家其实也很迷茫.而公开发表过<沧浪之水>评论的评论者,大多又保守且软弱,没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找到知识分子的出路.这便是当前知识分子陷入精神困境的表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及贯彻执行营造了文学史上的"百花时代",一批具有艺术探索价值的文学作品应时而生.1957年夏秋之交,"反右"运动扩大化波及文学界,"百花"小说作家被打成"右派",其作品也由"香花"变成"毒草"遭到粗暴批判.重新解读百花小说及其批判文章发现,百花小说的批判除了是一次"右派"作家的思想清算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则是艺术探索与时代语境的误置.  相似文献   

10.
马善梅 《科技信息》2011,(28):153-154
盗墓文学作为一种崭新的网络文学样式,为中国文坛带来异样气息,本文中,作者试图从作家、作品、读者接受、隐含的问题等角度对"盗墓文学"兴起之源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徐志摩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被公认为资产阶级的代表诗人。他对马克思主义抱有浓厚兴趣,同时又对类似英国式的民主政治热切向往。因为英年早逝,他的经历与社会实践不可能使他形成一个思想体系。他认为共产主义“蔽于张”、资本主义“失之隐”,而罗素“无党故蔽不著”,“爱情故言无讳”。他就想用这种超然态度来对待人生与现实。凡符合理想的就接纳,反之就排斥。他对同一对象的不同侧面,或不同时期的同一侧面,也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他的思想呈现出多重性。  相似文献   

12.
余光中的散文是作者学识、智慧、才情、文采的自然流露。余光中把汉语中相对稳固的词语大胆地加以剖析、重组,用他那非同一般的妙言趣语,描绘出一种美轮美奂的景致,以其超拔的才情和独特的幽默显示了自身卓越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3.
诗人李贺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病痛和政途失意造成心理的阴霾在其诗歌中有多方面的表现。诗风的急剧转变也是畏惧死亡的某种心理折射;生命意义的追寻与构建,在美好的仙境中寄托超脱凡世的追求,体现了李贺自我超越的生命态度。儒家中庸生死观在唐人思想中有表现,唐朝诗人追求精神超越,说明李贺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品读李贺的诗歌,既能深刻地体悟到李贺本人的生死观,又能进而理解唐人对生死的各种诠释。  相似文献   

14.
李贺是一位富于创造性的诗人,他在短促的生命中,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他蜗居到自己所建构的阴冷的鬼蜮世界,描鬼说怪,谈坟说墓,同时又幻想着神仙世界的圣洁与美好;他以“皇孙”身份自夸,并积极谋取功名利禄却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同时被压抑的性爱无处宣泄,只有通过香词艳语来表达。其变态心理的根源是:恋母情结、仕途多舛、楚陶文化的熏染。  相似文献   

15.
张闻天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对资本主义有个正确的认识。他最早提出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经济的思想。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建国前三个阶段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他的这一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建国后他继续探索,提出了利用个体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思想。这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胡适是近代著名的大学者,他的人生道路和学术生涯深受父母的影响.他是一个孝子,一生保持着对父亲的怀念,为博取母亲的欢心而牺牲婚姻,但他不要子女孝顺自己,甚至反对传统的孝观念,提出关于孝的新见解.通过分析史料,可见胡适的孝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对孝的批判和反思,以此足见这位大学者不遗余力改造传统孝观念的苦心.  相似文献   

17.
寇准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三次拜相,为官清正,曾经在澶渊之役中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澶渊之盟的订立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北宋政权的巩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Professor Li Tie -min was born in Liaoning,P. R. China in 1960. He is the member of Jiu San Society, professor of Faculty of Life Science and graduate student supervisor. He received his bachelor degree in microbiology at Liaoning University in 1982, and then worked as a teacher at the same university. He received both his master degree in microbiology in 1989 and his Ph. D degree in pathogen biology in 2007 at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He promoted to associate professor in 1994 and to professor in 1999. He moved to Gifu University, Japan as a visiting scientist engaging in research on the pathogenesis mechanisms of patho- genic bacteria during 1996 -1998.  相似文献   

19.
作家是时代之子,何其芳一生的文学活动与特定时代有紧密联系。对于 主流性文学,他划下了从远离到汇入的运行曲线,他为时代奉献了有独创性的抒情散文与诗歌。但其文学评论却明显具有双重性,总结其成败得失,对于建设新世纪中国文学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儒生"自命,一生坚持"奉儒守官"。儒家思想文化的熏陶,杜甫形成了积极用世、忠慈仁爱的性格和襟怀。而当他的忠君、济世的仁政理想不能实现的时候,他又变得激昂与深沉、忧患与恻隐。这就使得儒家的仁者情怀与关注民生疾苦的精神统一于杜甫的身上。杜甫在诗歌中毫不隐讳自己积极入世的态度和忠君济民的打算;在他的思想中,合理的政治应当表现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和谐:君主应当爱护人民,使之安居乐业,而人民则理所当然地应该忠诚和拥戴君主。儒家思想文化和特定的社会人生际遇使杜甫只能永远是直面现实的伟大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