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日,兴文县2018年现代蚕业融合发展现场会在周家镇召开。周家镇近几年从"黑色经济"到"绿色经济"成功实现转型发展。现场会指出,我县蚕桑生产虽然历史悠久,起步较早,但也存在稳产高产技术普及不够,重蚕轻桑、不注重桑园管理和投入,蚕桑资源开发不够等情况。要强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凉山州的气候资源、养蚕成绩和尚存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取得成绩和存在问题的原因,理清蚕业发展的思路,提出凉山蚕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三点举措:抓发展,开创蚕业新思路;抓基础,完善高产桑园配套技术;抓科技,实现养蚕标准化。  相似文献   

3.
丽水县水各公社旭光大队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桑园面积从1978年的480多亩增加到去年的1110亩,蚕茧产量也从1978年的340担增加到1304担,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使全大队社员蚕茧收入人均达到148元,收入在千元以上的重点户和专业户达到六十六户,成为丽水县第一个蚕桑专业村。旭光大队蚕桑大幅度增产,除了政策调动了社员积极性外,在技术上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4.
夏秋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秋季蚕桑生产不利因素较多,直接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通过加强桑园管理、蚕品种的选择、消毒防病、小蚕共育及大蚕饲养、上簇等方面的技术措施的实施,可提高夏秋蚕茧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蚕桑副产物,是指蚕业生产过程中除获得生丝以外的副产物,主要是桑条、桑皮、桑果、蚕粪、蚕蛹、蚕蛾等。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蚕桑副产物已在日用化工、食品和医药工业等领域广泛地被利用,创造了一定的物质财富。同时,积极开展蚕桑综合利用,是当前提高蚕桑经济效益,增强活力,富国利民的重要措施,对稳步发展我国的蚕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汉台区现有桑园面积1200hm^2,桑园主要分布在北部丘陵区的老君、望江、汉王、武乡及沿江河滩区的铺镇、七里等镇乡的150个行政村,现有养蚕户6000余户。2006年全区饲养蚕种17000余张,产鲜茧680t,产值达1200余万元。已建成望江刘河村、铺镇大梁村和武乡曹党村三个区级蚕桑科技示范村和望江刘河村、老君拐拐村、汉王黑庙村等10个以蚕桑产业为重点的“一村一品”村。目前,蚕桑业已经成为我区广大蚕农致富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茧丝行情好转,蚕茧价格稳定,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有所恢复。自上世纪90年代末始,陕南蚕区结合以湖桑系列桑品种为代表的桑树品种推广,在蚕桑低潮期进行大面积的桑园园区改造,现在已进入盛产期,对稳定当地良好的茧丝环境,我们除了引导农户种好桑、改好桑,应多指导蚕农做好秋冬明春的桑园管理工作,并通过提高地力进而提高桑园单产,  相似文献   

8.
循环利用蚕桑下脚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蚕桑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据统计,每亩桑园年均产桑枝和更新的树桩折干重约400千克,9.61万亩桑园年可产干桑枝(桩)3.8万吨。同时,在养蚕过程中尚可得到干叶柄、残叶1.5万吨、干蚕粪1.6万吨、干蚕蛹961吨,这是一笔可观的资源。但在传统经济中,桑枝作为燃料、蚕粪还田作肥料,蚕蛹除食用外,大部分作为饲料,经济效益甚微。  相似文献   

9.
蚕病是蚕业生产中制约蚕农收入和影响蚕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本文对三峡库区蚕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了为提高库区蚕农收入,防治库区主要蚕业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以来,萧山县广大贫下中农利用海涂发展蚕桑生产取得了可喜成果。近几年来,全县新桑园面积扩大了二万余亩,其中海涂桑园一万五千亩。1973年全县产茧量仅三千多担,1976年成为万担茧县。为进一步提高担桑产茧量,今年中秋蚕我们在城北公社明星大队蚕桑队进行控制壮蚕期用桑量试验,结果达到提高担桑产茧量20%以上。现将情况简述于下:供试蚕种,东34×苏12,8月25日收蚁,收蚁后用一般饲育方法进行饲养,到三龄取眠蚕二干头作为试验区,另设对照区。对照区,以多数小叶脉食净为标准;试验区,每次实际给桑量系对照区的70~80%。结果,试验区小叶脉全部吃光,粗叶脉大部食净;对照区小叶脉大部吃净,粗叶脉普遍不吃,还留有少量残桑。试验成绩如下表:  相似文献   

11.
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是蚕桑业大省,现有桑园面积80多万亩,年发蚕种量90万盒,居全国第六位。歙县是全国第一批农业生态县.是发展蚕桑生产最适宜的地方。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扶持政策,每年对桑园基地建设给予补助。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桑园面积已达5.5万亩,蚕茧产量4000余吨,茧农收入6000余万元。全县已初步形成制种栽桑养蚕,  相似文献   

12.
近日,高县科技情报所牵头组织5户种养业大户到落润乡国安村进行现场培训,以现身说法方式传授实用技术。种养大户就自身发展谈体会,与农户进行相互探讨,并针对不同农户的需要进行现场讲解示范。在蚕棚和桑园里,就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纸板方格蔟、消毒专业化、一步成园栽桑和蚕桑综合立  相似文献   

13.
镇巴栽桑养蚕面临劳动力紧缺,桑园面积毁损严重,产业缺乏项目支撑,应加强桑园管理和现有养蚕人员技术培训,拓宽产业发展思路,加大蚕桑副产品开发力度,建立产业示范园带动蚕桑生产发展,走“强村大户”道路,推动蚕桑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是利用桑叶养蚕,桑枝用于燃料,蚕粪(沙)作为有机肥料,蚕茧作为缫丝原料。这种生产模式使各种产物用途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各种产品的作用和效益,许多桑叶因养蚕不足而浪费,造成蚕桑业的整体效益不高,经济效益低,产业发展缓慢。因此,要想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效益,迅速促进蚕桑业的发展,除充分利用桑叶养蚕外,还要巧用人力、地力、场地,以充分开发利用蚕桑副产品,使蚕桑业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此激发农民植桑养蚕的热情和投入。对此,笔者认为,应注意研究桑(根、茎、叶、果)和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综合利用蚕(幼虫、蛹、蛾)开发新产品;提高茧、丝的经济价值;提高蚕室、蚕具等设备的利用率,对桑、蚕业及其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才能使蚕桑业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现就桑、蚕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出一些思路,供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一个特殊的蚕桑气候生态区域,属中温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区,决定与其它蚕区生产技术有较大的不同,比如桑树品种、栽培形式,剪伐收获方法等等,研究推广与之相适应的蚕桑丰产配套技术,对促进陕北蚕区蚕桑业的再度兴起有其重要的意义,我县属资源缺乏县,地下无矿产,地上土地大多数为坡耕地,  相似文献   

16.
封利军  李银超 《汉中科技》2009,(5):14-14,16
针对蚕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勉县蚕桑产业发展优势,从坚定发展信心,着力培育强村大户,突出技术指导,推行订单蚕业,加怏扶恃力度,确保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区目前的养蚕方式,房屋占用量大、所需蚕具多,且投资大,已不能适应规模化、专用化、优质高效的蚕业发展要求。要使山区蚕桑生产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将大棚养蚕技术与山区的实际相结合进行推广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山区大棚高效养蚕技术推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一、蚕丝产业发展现状 略阳县是省、市蚕桑生产基地县,也是陕西省蚕丝产业一体化建设科技示范县。当地农民素有兴桑养蚕的传统习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蚕桑生产就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和水平,尤其是集中催青小蚕共育、桑树冬芽接等技术已在全市领先,曾是其它各县市参观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9.
李银超  封利军 《汉中科技》2009,(1):14-14,19
通过对勉县蚕桑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提出了狠抓桑吲的科学管理,提高技物配套服务质量,完善蚕茧收购服务体系,推行“订单”蚕业模式,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投入,提升蚕茧质量,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阳平关镇引导农民发展蚕桑产业,桑园面积已达600余hm2,养蚕量已发展到了3000余张,经济收入达200余万元。存在问题是桑园质量差、效益低,蚕茧价格波动大,技术服务差,资金投入少。发展对策和建议是:综合利用蚕沙、蚕蛹、桑条,提高效益,建立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技术服务和资金支持力度,完善镇、村干部抓产业发展的考核奖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