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推广液滴模型结合WKB方法对新合成超重核293117和294117及其α衰变链中各核素的半衰期进行系统性分析,论计算到超重核半衰期与实验值符合非好.说明推广液滴模型可以成功研究超重核半衰期.本文还预测了Z=117同位素链未合成超重核α衰变半衰期.计算结果表明在Z=117同位素链中存在比已合成293117和294117更稳定、寿命更超重核.  相似文献   

2.
用宏观-微观模型和相对论平均场模型考察研究了最近在俄罗斯研究合成的新核素^287 115及其α衰变链上的原子核的基态性质.研究表明宏观-微观模型对新核素^287 115及其衰变链上原子核的结合能和α衰变能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也十分接近相对论平均场模型的计算结果.此外,讨论了宏观一微观模型和相对论平均场模型在研究超重核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利用类Gamow模型系统地研究了191-220At同位素链的α衰变半衰期,同时利用推广的Royer公式和推广的UDL公式进行了计算.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表明,仅含有库仑势和离心势的类Gamow模型能够很好地再现实验数据,2个推广的半经验公式也能够很好地描述At同位素链的α衰变半衰期.基于此情况,利用类Gamow模型和2个半经验公式对未知核184-190At的α衰变半衰期作出了预测,希望为实验合成新核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应用SHF方法和连续介质模型理论计算结果对超重核~(298)114进行了α衰变寿命、半衰期、基态形状、裂变势垒和壳能级结构研究,并与超重核区其它核素作了比较分析,认为~(298)114最有可能成为超重核中惟一的球形双幻核。  相似文献   

5.
用新参数的宏观-微观模型对超重核271^110及其衰变链各核的结合能进行计算,并用所得的结果计算α衰变能,然后用新参数的Viola—Seaborg公式计算这些原子核的衰变寿命。所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超重核素287 115及其a衰变链的基态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宏观-微观模型和相对论平均场模型考察研究了最近在俄罗斯研究合成的新核素287 115及其a衰变链上的原子核的基态性质.研究表明宏观一微观模型对新核素287 115及其衰变链上原子核的结合能和a衰变能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也十分接近相对论平均场模型的计算结果.此外,讨论了宏观-微观模型和相对论平均场模型在研究超重核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应用不同参数的宏观-微观模型对超重核区(Z≥104)70个原子核的结合能进行计算,利用所得结果计算α衰变能,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新参数的结果更为理想.然后将新参数的α衰变能代入新参数的Viola-Seaborg公式,计算超重核区原子核的衰变寿命,通过对所得结果和实验值进行比较,得出研究结果与实验值符合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α衰变的两势方法理论模型,采用考虑了同位旋效应的唯象cosh型α-子核核势和考虑了壳效应及质子—中子相互作用的α预形成因子解析式系统地计算了最近新合成的短寿命核素223Np及其α衰变链上核素α的衰变半衰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考虑了壳效应及质子—中子相互作用的α预形成因子的α衰变半衰期的理论计算结果能更好地符合实验数据.这项工作可以作为将来实验和理论研究α衰变及核结构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超重核区(Z≥110)中的30个原子核运用文献[1]给出的新参数的Violar-Seaborg公式和文献[2]所给出的三个公式及其参数分别计算α衰变寿命,将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进行比较,得出上述四个计算α衰变寿命公式中最理想的公式是新参数的Violar-Seaborg公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采用唯象核势的结团模型研究了铕同位素的α衰变半衰期,计算结果表明结团模型比库仑势加亲和势模型更加接近铕同位素的α衰变实验数据.引入因子f来修正唯象核势,发现因子f与同位旋之间存在强烈的线性关系,根据α衰变半衰期的实验数据提取了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尼尔逊势的宏观-微观理论系统研究了最近合成超重核294118及其α衰变链的基态性质.给出了这些原子核的结合能、α衰变能和寿命,重点讨论了这些原子核的α衰变能.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和其他理论模型作了比较,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也与其他模型的结果接近,表明宏观微观理论模型对超重原子核基态性质的描述是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尼尔逊势的宏观-微观理论系统研究了最近合成超重核^(294)118及其α衰变链的基态性质.给出了这些原子核的结合能、α衰变能和寿命,重点讨论了这些原子核的α衰变能.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和其他理论模型作了比较,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也与其他模型的结果接近,表明宏观微观理论模型对超重原子核基态性质的描述是可靠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子核球堆积模型及液滴模型两种核结构模型的核素结合能解析式及推导公式,选取β稳定线上90种核素和具有α衰变能的152种核素进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核素β稳定线解析方面,原子核球堆积模型比液滴模型能更好地解释β稳定线质子数Z与核质量数A之间的关系;但从α衰变能角度分析,液滴模型却比原子核堆积模型更适合.  相似文献   

14.
应用V-S公式、连续介质模型和Strutinsky壳修正能量理论计算结果,对SHEs区的核素进行α衰变能及寿命、基态形状及其变化和壳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各种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认为298114最有可能成为超重核中唯一的球形双幻核。  相似文献   

15.
在统一裂变模型下系统的研究了钨同位素链(158相似文献   

16.
基于采用唯象核势的结团模型研究了铕同位素的alpha衰变半衰期,计算结果表明结团模型比库仑势加亲和势模型更加接近铕同位素的alpha衰变实验数据. 引入因子f来修正唯象核势,发现因子f与同位旋之间存在强烈的线性关系,根据alpha衰变半衰期的实验数据提取了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核结构理论,特别是壳模型理论的发展,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深入研究,从事新元素探索的科学工作者提出了关于超重核存在的理论推测,认为除已经发现(包括人工合成)的一百零五种元素之外,还有可能从自然界发现相当稳定的超重新元素。据估计,它们的自发裂变和α衰变半衰期可能长达10~8年或更多,原子序数为112号的“类汞”便可能是这种元素之一。可能与“112号”超重新元素密切相关的汞矿床,在我国分布广泛,类型很多,具  相似文献   

18.
简要回顾了我们小组在1996~2004年中发表的有关质子滴线附近β缓发质子衰变的实验结果, 即运用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 +“p-γ”符合方法, 在稀土区质子滴线附近首次观测了9种新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 在A = 90核区的N = Z 线附近获得了5种核素的β缓发质子衰变的新数据. 同时着重补充了一些重要的实验技术细节. 汇总了这14种核素的半衰期、自旋、宇称、形变以及生成反应截面的实验结果, 并与流行的核模型理论预言进行了系统的对比讨论. 从中看出: (ⅰ) 85Mo, 92Rh以及“等待点”核89Ru和93Pd 半衰期的实验值比近期Möller等人的宏观-微观理论预言值长5~10倍, 因而明显地影响天体rp-过程的核素丰度; (ⅱ) 实验指认的质子滴线核142Ho和128Pm的自旋和宇称, 与流行理论预言不符, 但用Woods-Saxon-Strutinsky方法计算得到的位能面可以解释自旋和宇称的实验值; (ⅲ) 实验估计的9种稀土核的生成截面比通用的Alice和HIVAP程序的计算值要小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9.
超重元素结构和性质的研究对于超重核实验的合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超重核素β-衰变寿命是了解超重核素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利用我们提出的远离β稳定线原子核β-衰变寿命的指数规律理论计算公式,对超重区原子核Z=113-116同位素链上β-衰变寿命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计算和讨论。计算结果与当前普遍采用的宏观-微观模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指数计算公式对超重附近原子核寿命的计算结果与宏观-微观模型的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理论预言超重核270Hs是“双幻数”形变核. 利用二参量Smoluchowski方程计算了248Cm (26Mg, 4n) 270Hs, 244Pu (30Si, 4n) 270Hs, 238U (36S, 4n) 270Hs, 和226Ra (48Ca, 4n) 270Hs反应的蒸发残余截面σ ER (E). 计算结果表明, 由于大的负Q值, 226Ra (48Ca, 4n) 270Hs和238U (36S, 4n) 270Hs是合成超重核270Hs的两个最佳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