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依据弯管流量计的工作原理,提出弯管流量计的标准化工作重点是流量计硬件结构尺寸的标准化问题.并介绍了在严格保证弯管流量计的特征结构尺寸弯径比(R/D)一致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实验确定相同管径的多个流量计的流量系数α值,其性能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再通过对不同管径流量计的实验比对,发现了流量系数随管径减小而相应增大的对应关系.从而证实了硬件结构尺寸的确定可作为这种流量计标准化工作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弯管流量计多项特性参数进行理论研究,得出其测量准确度不仅与传感器自身的管径、曲率半径、弯径比、压力测点位置等几何结构尺寸的准确度有关,而且也与测量使用的条件有关.针对上述影响因素,通过对自身带有直管段整体数控加工弯管流量计的反复实验验证表明:在2σ准则下,弯管流量计可以达到千分之五的测量准确度水平;不同管径情况下,流量系数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弯管流量计以其无附加压损、可测脏污介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弯管流量计的工作原理。研究结果表明,弯管流量计的精度可达到1.0级,流量系数与弯管的几何尺寸和取压位置有关。每个弯管流量计的流量系数须经过实际标定。测双向流时,正、反向流量系数要分别标定。  相似文献   

4.
弯管流量计以其无附加压损、可测脏污介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弯管流量计的工作原理.研究结果表明,弯管流量计的精度可达到1.0级,流量系数与弯管的几何尺寸和取压位置有关.每个弯管流量计的流量系数须经过实际标定.测双向流时,正、反向流量系数要分别标定.  相似文献   

5.
弯管流量计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重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ZLRJ智能弯管流量计”(现已由技术监督局统一为ZWL型智能弯管流量计)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内容,重点围绕主体实验研究的内容展开,理论研究突出阐明了弯管流量计类似一种整流装置,主流动和压力差具有严格对应性,给出了二次流影响的形式和程度,而系统的实验研究内容则给出了弯管流量计可以达到1.0级测量准确度的规模化生产条件,在特别提出了流量系数随管径变化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在低粘度介质中不随流速及雷诺数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重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ZLRJ智能弯管流量计"(现已由技术监督局统一为ZWL型智能弯管流量计)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内容,重点围绕主体实验研究的内容展开.理论研究突出阐明了弯管流量计类似一种整流装置,主流动和压力差具有严格对应性.给出了二次流影响的形式和程度.而系统的实验研究内容则给出了弯管流量计可以达到1.0级测量准确度的规模化生产条件.在特别提出了流量系数随管径变化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在低粘度介质中不随流速及雷诺数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弯管流量计的理论公式及其流量系数的理论,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对影响弯管流量计流量系数的诸因素如:雷诺数、弯管的几何形状、上下游直管段长度、取压孔方向、弯管的管壁粗糙度以及二次流等进行了分析,从而丰富了弯管流量计的理论和设计。  相似文献   

8.
弯管流量计是根据流体流经弯管时具有离心力的原理进行和开发的一种新型流量计。用它进行流量测量时,测量管道内无可动部件,无附加的压损,并可测脏污介质的流量。由它组成的含砂含水原油弯管流量计量装置,解决了油田含砂油水两相流的测量难题。本文讨论了弯管流量传感器的基本公式和流量系数,取压位置及取压孔直径的确定方法以及现场使用的管道条件,介绍了测水介质时的准确度和量程比,并对测油水两相流时与腰轮流量计的现场…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高温气冷堆发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弯管流量计被设计在系统一回路中对氦气循环流量进行测量。在循环流动过程中,氦气会分流到镜像对称分布的14根上升管路,再汇总流入汇流箱中,通过压气机返回反应堆。根据系统设计要求测量4根上升管路上的支路流量进而实现对于全部14根上升管路总流量的高精度测量。为保证上升管路支路流量测量与全部14根上升管总流量的准确对应关系,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一回路14根上升管的流量分布规律。实验系统是根据流动相似准则,针对14根上升管结构设计并建立了一套与真实系统几何相似的1:5尺寸实验模型。并在每根上升管路上安装高精度弯管流量计对分支流量进行测量。根据统计实验分析得到,合计14根弯管流量计测量的总流量与流量真值能够在1%的精度水平上一致。数值模拟分析上升管各支路的流量分布特性表明:在严格控制装置各个环节的对应关系时,上升管各支路流量与流量平均值分布在±1%精度范围,因此通过选择4根支路作为弯管流量计的测量支路实现测量全部14根上升管流量的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对应用弯管流量计如何正确测量管道中不同介质的流量,不同管路状况下提高差压测量精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弯管流量计在工业流量测量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获取上游弯头安装条件对内锥流量计的性能影响和所需的最短直管段长度,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仿真,对100 mm口径、等效直径比0.45/0.65/0.85的内锥流量计开展了上游单90°弯头的仿真研究。仿真介质为常温水,雷诺数范围,0.498×10~5~4.98×10~5,研究方案分基线和上游单90°弯头两类,共15组。利用平均流出系数相对误差及附加不确定度作为安装条件的主要评价标准,给出了上游单个90°弯头的直管段长度,并与国外研究结论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上游单90°弯头对内锥流量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对内锥流量计安装与使用条件的认识,设计100mm口径的样机一台,开展了上游单个90。弯头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介质为常温水,雷诺数范围为0.13×10^5~5.1×10^5.实验方案分基线实验和上游不同直管段长度的单弯头实验,节流比分别为0.45、0.55、0.65和0.85,累计进行了15组实验.利用平均流出系数相对误差及附加不确定度作为安装条件的主要评价标准,给出了上游单个90°弯头实验的直管段建议长度,并与国外研究结论进行了比较。得出节流比分别为0.45、0.55和0.65时,前直管段建议长度分别为2D、1D和3D;节流比为0.85时,前直管段长度为0D、1D、2D和5D时,弯头的影响均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3.
单弯管系统直管段振动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弯管作为管路系统的基本结构,其振动会影响管路系统的使用寿命。为了研究单弯管系统的直管段振动特性,针对管路系统的实用性,参考Davidson单弯管模型采用实验的方法建立单弯管测实验台架。通过改变压力、流量和弯管角度,获得单弯管系统直管段关键部位的应变和振幅变化规律,总结单弯管系统直管段的振动特性。由实验可知:同一工况下,90°单弯管系统直管段中点振幅分别比45°和60°的增大了约22.9%和92.3%;单弯管系统直管段最大应变发生在直管两端固定支撑处,同时直管中点应变也较大;60°单弯管系统直管段关键部位的应变及振幅相对45°、90°的更小,且波动性小,比较稳定,压强变化对其的影响也最小。  相似文献   

14.
针对含砂天然气对长输管道弯头处的冲蚀现象,以90°弯管为例,运用单向耦合冲蚀模型及控制变量法分析颗粒质量流率、流体进口流速、颗粒粒径及重力场对弯管的冲蚀作用,结果表明:在非重力场中,弯管的冲蚀区域主要集中在拐角大弧面区,且呈椭圆形分布;随颗粒质量流率的增加,最大冲蚀速率拟合曲线呈线性正相关;随流体进口流速的增加,最大冲蚀速率拟合曲线呈非线性指数相关,指数系数为0.305 8;随颗粒粒径的增加,最大冲蚀速率呈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变化趋势;相同条件下,在重力场中弯管的冲蚀集中区域与非重力场相同,但最大冲蚀速率明显增大,且冲蚀区域发生变化;当重力为沿出口法向正向时,冲蚀区域由椭圆形变为圆形,并伴有二次冲蚀集中现象,当重力为沿出口法向反向时,冲蚀区域由椭圆形变为三角锥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有减薄缺陷弯管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分析,研究了受内压弯矩联合作用时局部减薄缺陷与弯管塑性极限载荷的关系。局部减薄弯管的塑性极限载荷与减薄缺陷的形式有关,减薄的轴向尺寸、环向尺寸及深度对塑性极限载荷有不同的影响。弯矩与内压的比例对局部减薄弯管的塑性极限载荷也有影响。文中描述了局部减薄弯管的塑性极限载荷的变化规律及在不同情况下局部减薄弯管的失效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弯管对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量的影响,采用volume of fluid(VOF)多相流模型,通过改变水平弯管的弯曲角度、曲率半径与竖直双弯管油品的输送顺序、方向及速度等因素,对水平弯管和竖直双弯管两种状态下成品油顺序输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成品油在不同弯曲角度水平弯管中顺序输送时,随弯管弯曲角度增大,弯管处流场变化对混油段干扰加剧,混油量加大;在不同曲率半径水平弯管中输送时,随着弯管曲率半径增大,混油“双前锋”效应减弱,顺序输送过程中的混油段也相应缩短;成品油在竖直双弯管中顺序输送时,对于油品上行,汽油前行比柴油前行产生的混油量少,对于油品下行,相同输送顺序下结果则正好相反;当油品上行、汽油前行时,增大油品输送速度,紊流径向脉动加剧,油品间轴向扩散减小,混油段明显变短。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水平弯管内水合物浆的流动特性,采用基于颗粒动力学理论的欧拉双流体模型进行建模研究,其中RNG k-ε 模型用于模拟湍流运动,液固两相间的曳力体现相间耦合作用。结果表明,弯头处出现了明显的二次流现象,且速度最大值分布在偏向内侧横截面上;颗粒增大了管内水合物浆湍动能,并使弯曲段的浆液湍动能分布更均匀,弯管和水合物的存在对压能损失产生影响。在相同的水合物体积分数下,浆液压力梯度随平均流速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的流速下,浆液压力梯度随水合物体积分数的增加出现了缓慢增长区、过渡区和快速增长区。为了对堵塞风险进行有效预警,除了考虑平均流速等因素,还需要从水合物生长过程中微观特性变化的角度对压降分区和流变多样性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烟丝气力输送系统阻力损失以提高系统风力利用率,对系统中S型弯管的流场特性与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用Fluent软件模拟了纯空气通过S型弯管时管内流场特性及S型弯管内的压降,分析了弯管夹角(θ)、弯管曲率半径(r)与料管直径(D)之比对S型弯管流场特性及其压降的影响.研究发现,单位长度S型弯管的压降随弯管夹角及弯管曲率半径增大而减小,弯管夹角(θ)和弯管曲率半径(r)与料管直径(D)之比的最佳取值范围分别为θ≥75°和6≤r/D≤15.所得到的结论为优化设计S型弯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HP乙烯裂解炉管弯头破裂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近代金相技术研究了HP乙烯裂解炉管弯头破裂的原因。结果表明,炉管弯头的破裂是管壁减薄引起的,并且高温氧化、渗碳、温差应力及热疲劳等对弯头减薄破坏也起着很大的加速作用。对引起弯头破坏的减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