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室     
本刊这一期本定在‘九一八’七周年紀念的前夕出版,雖因为印刷关係,不能如期与读者相見,但特为紀念‘九一八’而作的两篇文字“戰時日寇在東北的壓榨”和“英勇鬥爭的抗日联军”,说明敵人在东北的加緊搾取對于他的侵華戰爭有甚麽作用,以及東北義勇軍對敵軍是怎樣一個威脅,很能够帮助我們理解东北与抗戰的关係。“人物素描”的對象是日寇搾取東北的兩個最重要的工具,也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2.
东北四省沦陷敵手已满七周年了,我全民族正以神聖的血,來湔洗這莫大的恥辱。在六周年紀念的時候,上海月餘的搏斗開始粉碎了敵人速戰速决的迷夢,戰爭繼續下去的结果使敵人不能不加緊剝削和壓迫我東北同胞,補救牠的人力物力的恐慌。但是今日的中國民族已不是七週年前的中国民族了。在今天我們首先看到東北二三十萬的有組织有政治意識的抗日聯軍,给日寇的軍事的後方以重大的威脅。華北華中的游擊队的活躍,使敵軍不能安枕,特别是晉冀察边区的游擊  相似文献   

3.
在捷克淪亡、中東歐地圖變色之際,墨索里尼的「突尼斯、吉布底、蘇彝士」的吼聲還未銷沈,阿爾巴尼亞突然滅亡的絕叫,西班牙叛軍政府正式加入防共協定的聲明,又重新吸引世界的注意到地中海去。牠會真個變成意大利的「我們的海」“Mare Nostrum‘ ,抑或依然是英帝國的大動脈?這個新的鬥爭是不是以「地中海的慕尼黑」終埸,還是從這沸騰着的海煽起戰爭的火,延燒到世界各地去?要解答這些問題,德意對地中海的新威脅的嚴重性,我們首先應該加以充分的注意。本來,正如法國尼塞爾將軍(General Niesel)所指出的那樣,意大  相似文献   

4.
金仲華:今天我們座談的题目是:‘對於當前國際危機的看法’。现在有許多人在擔心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我們想從各國政策上來對這個問題作一番估計,談話的方式,我以爲可以由各人自由發表意見免受拘束。我們希望從這一次座談中,能够得出一個結論來。现在就先請俞老先生開頭吧。俞寰澄:我對於國際問題沒有研究,不過我願意來‘抛磚引玉’隨便談談。目前國際局勢雖然相當嚴重但是認爲戰爭就要爆發,未免過早了。現在可以說正是在神經戰的階段。在今天社  相似文献   

5.
西班牙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緊隨着希特勒利用法西斯軍事舉動向西班牙人民進攻之後,希特勒即向自由的歐洲人民開始了血腥的進軍。西班牙軍事將领們的叛變開始於一九三六年的七月十八日,這一叛變事件的發生把西班牙人民推到了他們不能不用决心來面對着的十字路上。要嗎投降不抵抗,讓法西斯政府取得一個輕便的勝利,在我們的歷史上,扯起可恥的怯懦的旗幟;要嗎以我們當時所有的不平等的條件以及不能不付出的巨大犧牲,去迎接这一鬥爭。  相似文献   

6.
戰爭何時可了? “……我們許多農民巳懷疑起來,事變究竟將怎樣了結?我們把親屬送上前綫,更捐出了我們的馬匹,……我們看見那褪了色的太陽旗立在本鄉神社場地上,禁不住要懷疑,假如事變再延長下去,我們怎樣好呢?……”上面是個日本農民給他僑居在美國哥哥信中一的段話(見美國‘每日工人報’)。日本老百姓對於戰爭的前途顯然是非常慮的。“為什麽而戰?”“戰到怎麽樣爲止呢?”“許許多多的親屬慿甚麽代價去送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的目光随着德国的侵略戰爭而注意於東欧的時候,我們却不可忽略西南欧的南个国家:西班牙及法国,因为它们一方面在经济上有助於德国,一方面在军事上有关於西地中海及非洲大陸。本文雖成德蘇戰爭以前,但它却還能幫助我們認识玛德里及维希的態度,原文载於本年五月十七日出版的‘经济学者’週刊。  相似文献   

8.
编辑室     
自德蘇战争爆发以后,牠了全世界注意力的中心,在這一期的本刊里讨论这个问题的,有兩篇文章:一是乔木先生的‘苏联不是孤立的’,这是站在政略方面来谈的;一是金仲先生的‘德苏战爭第一個月’,这是站在战略方面來谈的。這两篇文章都有深刻的的分析,读者不妨细看一下。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参战的美国,他实际上却‘已在战争中’,可是我們對於美國除注意牠的政略与战  相似文献   

9.
從谣言说起     
謠言年年有,惟獨今年多。和謠剛吹散了不久,忽然又起了一阵戰爭的谣言。這星期的上梅市場上盛传‘伯林事件已经碰僵,美蘇巳開火’。大家皇皇然奔走相告,一传二,二傳…十,像煞戰爭業已千真萬确的打起來。誰知也就是這時候,史大林正在克里姆林宮接見美英法三国使节,据報载欧美方面还‘充滿樂观空氣’哩。 這年頭兒(?)消息也真不容易,一忽兒謠和,一忽儿谣戰。和平與戰爭,相去十萬八千里。一夜之間,可以從戰到和,也可以從和到戰,那莫非是‘人心思變’,或大家都患了極度的神精衰弱症麼?  相似文献   

10.
這是一位加拿大的科學家,告訴我們未來的生物学戰爭的恐怖。他说:‘我們唯一的希望,只有寄託在人民大衆的身上;希望大家组織起來,拱衞和平。……’本文節譯自九月三日美国新群衆週刊(New Masses)。原子弹失色我们大家都一定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又到了十周年,这是我们的一个黑暗的日子。我們的一個永遠不能忘记的日子。不过,这一時又是国际间的一個黑暗的日子。国際间的一个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事实上就是從一九三一年的九月十八日开始的。日本轰擊北大營的炮声一響,在中國,牠就接二連三的以武力来侵略东北、華北、華中及華南,在国際间,義及德國也接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戰爭結束,美蘇成為世界的兩個最大强國。這兩大强國能够和平合作,則戰後會有一個長期安定的世界:它們如果發生對立鬥爭,則戰後世界將有相當時期處於動盪不定之中。不幸在戰爭結束後的九個月來,一切的發展指向着美蘇的對立典鬥爭。在巴黎外長會議失败以後,美蘇對立已經代替着英蘇的矛盾而成為國際間最顯著的特徵。  相似文献   

13.
世界点滴     
戰爭恐懼的消逝七月八日美国‘新闻週報’的‘華盛顿動態’欄中,有着這樣一段報道: ‘對於在較近的將來和蘇聯作戰的恐懼,漸漸消逝去了。‘在聯合國和其他國際會議中,美蘇之間的尖銳爭辯,會繼續存在。但是,依照美國官員們的意見,這已經不曾惡化到發生武裝衝突的程度了。’  相似文献   

14.
政治與經濟間的密切關係,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而且政治上的多種變動,多是隨着經濟條件的變動而發展的。現世界之所以走上戰爭之途,自然是現階段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結果。現階段資本主義經濟的最大特徵,就是全世界的經濟恐慌之不斷發生,舊的恐慌還沒有完全過去,新的恐慌又繼之而來。這種泛濫世界的經濟恐慌反映於世界政治上。就是國際政局的日益緊張,帶來了世界戰爭的威脅。  相似文献   

15.
编辑室     
这一期本刊的內容,有二个主要的重心:一个是‘戰時日本的透視’另一個是‘火山口上的歐洲。’關於前者,有二篇文字,一篇是講到一年餘來的戰爭對於日本人民生活與心理上的影響的,其中引錄的許多事實和言論,都是從日本報紙刊物上收集來的,它們是幫助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對華政策已走到進退两難的歧路上了。由於美帝国主義之錯誤政策,不但没有使中国達到如美遠東司长范宜德在去年十月二十日所說的‘美蘇間的橋樑’,反而使中國成為世界不安的中心。勝利倏忽己一年有餘,美国對華政策應該是被清算的時候了。本文作者拉鐵摩爾(Owen Lattimore)為美國遠東问題專家,戰時曾任蔣主席政治顾問。原文載十二月一日‘聖路易斯郵報’(St.Louis Post-Dispatch)特譯寄以供參攷。——譯者  相似文献   

17.
一 風雲激變的中歐 在地中海四周暗雲低瀰的時候,在西班牙半島殺得血流成河的時候,中歐的風雲也一步步激盪得厲害起來了。中歐,恰好是在法西斯德國的东面,這‘东面的土地’現在正在希特勒的注目下,準备着充作未來的戰場了。中歐也正好貼近在法西斯意大利的身邊,於是在黑衣宰相從東非帶了一雙血手回來,轉目注意到中歐的時候,這一帶地方更被翻弄得沸揚起來了。  相似文献   

18.
在前兩次文中,我們已說明了經濟恐慌的狂潮帶來了戰爭的威脅,法西斯主義的上台促進了重分世界戰爭的早日爆發,但是要希望戰爭的結果,能够摧毁敵人的力量而獲得最後的勝利,則自然非大規模擴充軍備,增强殺人的力量不可。所以自從國際的危機展開以來,各大强國莫不疯狂的擴充軍備。軍備擴充愈劇烈,則國際局面愈緊張,戰爭的威脅愈增大;而國際局面愈緊急,戰爭的威脅愈增大,則軍備的競賽也愈劇烈;這兩者互相影響,互爲因果,以致到了現在,全世界疯狂的軍備競賽已經到達最白熱化的階段了。一 國防費的增加最近軍備競賽的白熱化,我們從全世界軍事費的急劇增加中,最可明顯的看出來。據今年出版的國際聯盟「軍備年鑑」所載,一九三八年  相似文献   

19.
一中立與孤立三月下旬的中舆論,關於美國中立法的修改問題,會引起熱烈的討論。因爲中立法是美國對國外戰爭所持態度的一種表示:它不但是近幾年來美國對外行動的核心,而且是國際政治上的一個重要因素。美國中立法的存廢或修改與美國將來對中日戰爭所持的態度是很有關係的。美國中立法,是在一九三五年八月頒佈的;一九三六年二月,和一九三七年五月,會有過兩次的修改。現行中立法,就是一九三七年五月通過的。這部法案的主要內容有四點:(一)禁止美國  相似文献   

20.
华萊士氏九月十二日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一篇演說,震动了美国,也震动了全世界。這位曾經担任過羅斯福總統時代的農業部長和副總統,現在担任着杜鲁門政府中商業部长的人物,對於我們許多人,不能是生疏的。把當前時代稱为‘人民的世紀’(Century of the Common Men)的,是他;一九四四年在我們抗戰最艱苦的階段,到過重庆的,也就是他。他是羅斯福總統的‘新政派’的中堅人物,又是目前杜鲁門總統內閣中唯一留下的‘新政’人物。今年夏天,華萊士氏出版了他的‘蘇聯亞洲纪行’(Soviet Asia Mission),就是記他一九四四年東來訪问蘇聯遠东與中国之行的。華氏所主張促進美蘇中国邦交的理想,完全表現在這一本书中。为了增进国人对于华萊士氏的了解,我們决定立刻把這本书譯载出來。、为了使讀者早睹为快,本书將分为两部份,同時译出發表:前中部在‘世界知識’連载,由金仲華譯,後半部在’聯合晚報’連载,由賓符译。將來再合出單行本,作為‘世界知識叢书’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