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将颗粒脉动分成湍流引起的大尺度脉动和颗粒间碰撞产生的小尺度脉动的概念,应用单相流动多尺度湍流模型方法,从双流体模型出发,推导和封闭了颗粒的双尺度脉动雷诺应力方程、大尺度脉动能量传递率方程、小尺度脉动耗散率方程和两相脉动关联方程,用统一的湍流模型方法构造了包含颗粒两类脉动的新的颗粒双尺度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用该模型对突扩管内的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和单尺度的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比单尺度的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2.
绕平板气液两相流数值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现行多相流模型和湍流模型对通气两相流动的适应性及所体现的数理本质,选取典型的绕平板气液两相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不同多相流模型、湍流模型对绕平板气液两相流的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建立了适用于绕平板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型。 结果表明,基于单流体理论的Mixture多相流模型忽略了流场内客观存在的气-液相界面,计算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流动现象,与实验结果不符;Level Set方法由于考虑了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的影响,能合理反映气液界面波动的特性,可以获得和实验较为一致的计算结果;滤波器湍流模型在标准k-ε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湍流黏性项的修正,降低了计算流场中的湍流黏度,可以更精细地描述与时间相关的气液多相复杂流动现象,进而有效提高对非定常流动计算过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宾汉流体与颗粒间的密相两相湍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密相液固两相湍流方程,并考虑到宾汉流体的本构关系,建立了描述汉流体与颗粒间的两相湍流流动的控制方程,编制了计算程序,为数值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采用IPSAR(Inter Phase Slip Algorithm Revised)算法,对直圆管内的宾汉流体与颗粒间的两相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直圆管中,颗粒相的速度分布比较均匀,且其在壁面处高于宾汉流体,随着屈服应力的增加,两相主流速度均减小,同时宾汉流体动能有减小的趋势,而颗粒相体和浓度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因此宾汉流体的了应力及对其湍流流动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湍流对气固两相流动中颗粒受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流经静止球形颗粒的湍流流动。考察了不同湍流模型 (标准 k-ε模型、RNG k-ε模型和 Realizable k-ε模型 )对后台阶流动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从中选取表现比较优越的 RNG k-ε模型对颗粒附近的湍流流动进行详尽的数值模拟。计算中湍流度取为 10 %~ 80 %之间 ,湍流尺度为 10 -5~ 4m。发现湍流尺度的变化对曳力系数的影响比较小 ,只是在小尺度条件下存在一定影响 ;而湍流度对颗粒曳力系数产生较大的增强作用 ,尤其在小颗粒Rep 条件下。得出的结论与以往文献不同 ,有待于更广泛的实验与理论方面的检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激波卷扬煤尘的气固湍流边界层方程,其中考虑了气固两相间的耦合效应和气固相湍流效应。模型认为颗粒上扬是激波后气固流动的剪切升力和湍流效应的结果。数值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结果较一致。  相似文献   

6.
首先,建立了湿蒸汽凝结流动的双流体模型,考虑了湿蒸汽两相流动中相间的速度滑移、耦合以及湍流扩散作用的影响.然后,针对蒸汽透平叶栅中流动的湍流特性,在单相湍流计算中数值模拟精度相对良好的两方程SST k-ω湍流模型基础上,参照颗粒湍能输运方程理论,推导建立了SST k-ω-kp湿蒸汽两相流动湍流模型,模型中引入了液相黏性、导热及扩散系数等拟流体概念.对二维叶栅中存在自发凝结的湿蒸汽流动进行的数值模拟表明:建立的数值模型表现良好,明显优于单流体模型,特别是吸力面的压力分布模拟精度有很大提高,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可靠性.由于实验数据的匮乏,数值模拟中发现的汽液两相的动力特性以及液相的参数分布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7.
用基于气体Smagorinsky亚网格应力模型和颗粒动力论模型的双流体大涡模拟(LES)以及统一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USM-RANS),对轴对称突扩气固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LES模拟的颗粒轴向平均速度和均方根脉动速度,以及USM-RANS计算得到的模拟结果都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LES得到的颗粒-气体轴向脉动速度关联值比USM-RANS模拟值更接近实验值,这表明USM-RANS模拟还有改进余地,并基本上得到了LES的验证。LES的瞬态模拟能显示气固湍流流动的各向异性两相湍流结构和颗粒弥散的发展过程,而USM-RANS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8.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研究风力机叶片翼型失速条件下的流动转变。目前大多数CFD商业软件采用的湍流模型假设翼型表面边界层完全湍流,而实际上存在流动状态由层流到湍流过渡;因此导致了数值研究结果与实验偏差较大。为预测不可压缩流动下翼型表面层流到湍流的过渡,采用K-w SST模型分析NACA0063翼型失速流动过渡行为,并与S-A湍流模型计算结果和风洞实验数据比对。为评价翼型气动噪声水平,同时对翼型自身噪声进行计算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直角等腰三角形通道内流体在混合入口段的流动特性和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并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作了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在理论计算中,考虑了通道内二次流和湍流切应力的各向异性,采用一组贴体正交曲线网格、湍流代数应力模式和k-ε方程,从而得到接近于真实流体的流动与换热性能。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幂律流体突扩管道湍流流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虑幂律流体的本构关系,结合流动指数的影响,建立了适用于幂律流体的N-S动量方程和湍流模型方程;采用SIMPLE算法,对不同流动指数的幂律流体突扩管道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吻合较好,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对于不同流动指数的幂律流体,其湍流变化趋势不同,从而揭示了流动指数对幂律流体突扩管道湍流流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基于有限差分理论的一种数值方法,可用以计算非耦合湍流管内流动及其对流换热状况。数值计算结果收敛,和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热羽流实验和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研究,比较了不同热羽流强度下的轴心速度和不同湍流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实验中高频采样的热羽流速度数据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处理,处理后体现平均速度变化的低频信息和体现湍流脉动的高频信息直观反映了热羽流流动的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热羽流具有非稳态准周期的波动特性。物体表面温度越高,产生的热羽流平均速度和湍流脉动幅度越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非定常雷诺时均法的模拟结果最终趋于稳定而无法反映热羽流的波动特性,大涡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热羽流流动的非稳态特征。此外,隐式格式时间步长的选择可以借鉴CFL (Courant-Friedrichs-Lewy)条件进行设置,得到较为准确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3.
幂律流体流流动指数对其湍流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到幂律流体的本构关系,结合流动指数的影响,建立了适用幂律流体的N-S动量方程和湍流模型方程。采用压力耦合半隐式SIMPLE算法,对不同流动指数的幂律流体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比较吻合,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对于不同流体指数的幂律流体,其湍流流动的变分趋势不同,从而揭示了幂律流体的流动指数对其湍流流动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单流道泵内部流动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将单流道泵叶轮和涡壳作为一个整体,利用势流理论计算了单流道泵内部流动,对流场进行初步分析,得到了叶轮转至不同角度时水对叶轮的径向力以及水功率.同时,作者还利用湍流模型对单流道泵内三维湍流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通过两种方法的结果比较和与实验对比以及对应用前景分析等验证了研究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动力系统的分岔理论的原理及稳定性判别方法,指出热工流体系统的耗散性和非线性因素,最后结合两相自然循环流动稳定性的一个计算实例,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作了比较,两者吻合较好,证明应用分岔理论分析热工流体系统两相流动稳定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叶轮式通风器数值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对航空发动机滑油系统叶轮式通风器进行两相流分离模拟研究.在两相流的计算中,对油气混合物选用欧拉-拉格朗日模型,湍流模型则选用k-ε模型.通过多种工况的计算,探讨了不同油气比、转速对通风器腔内流动、分离效率以及油滴最小分离直径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符合较好,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叶轮式通风器内部流动分布和油滴运动规律及其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17.
阐述内燃机缸内冷态湍流流动和传热的一种二维数学模型,即用数值方法求解控制缸内气体流动和传热的一组偏微分方程组,得到缸内流场及温度场,进而求出壁面处温度的变化规律.计算是基于控制容积法,采用可在轴向伸缩变化的轴对称动坐标系.在压力较正方程和K-ε湍流模型中均考虑了流体的压缩性效应,旋流也作为因变量之一纳入了计算.对平顶及带凹坑的燃烧室的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离散的颗粒群与湍流场的相互作用一直是颗粒悬浮两相流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颗粒轨道模型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模拟法对湍流场中的颗粒群进行了计算。呈正态分布的湍流脉动速度是由电子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来模拟的。在格栅产生的湍流场中颗粒群扩散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十分符合。通过计算,还很好地解释了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9.
数值模拟入射斜激波/平板湍流边界层干扰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GAO-YONG可压缩湍流模型数值计算了入射斜激波/平板湍流边界层相互干扰现象。计算程序中的对流项、扩散项分别采用AUSM格式和中心差分格式离散,并用多步Runge-Kutta显式时间推进法求解空间离散后的控制方程。计算中包含了无分离流动、初始分离流动以及较大分离流动等多个情况,比较了平板壁面压力、法向平均速度剖面、壁面摩阻系数Cf以及壁面斯坦顿数St等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结果发现:GAO-YONG可压缩湍流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入射斜激波/平板湍流边界层相互干扰下的无分离以及小分离流动,对高马赫数下的大分离流动也能得到较合理的结果,但再附点之后的壁面摩阻系数以及斯坦顿数的计算值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20.
基于实验观测的分域湍流模型在通气超空化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一种可以准确高效预测通气超空化流动的湍流模型,结合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对绕锥头回转体通气超空化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实验采用高速录像观察了通气空化随时间的流场变化;数值计算中,分别应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密度分域的湍流模型计算了绕锥头回转体通气空化流动.其中,密度分域的湍流模型是在实验观测的基础上建立,即在空泡的前端含气量较大的区域应用DCM模型,以体现附着型空穴的可压缩性;在空泡尾部含气量较大的雾状空泡区域应用FBM湍流模型,以捕捉多尺度的空泡涡团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与标准k-ε湍流模型相比,基于密度分域的湍流模型计算的结果与实验观测的现象基本吻合,有效减小了通气空化空泡区域内的湍流黏性,可以捕捉空泡区域内多尺度旋涡结构的演化过程,进而可以准确地预测通气超空化空泡断裂脱落的非定常流动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