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园幽默     
差别有一日,教师正在课堂上讲课,看到两个学生躺在书上睡觉,而其中一个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一个是差生。教师把那个差生拉起来骂道:“你这个不思上进的,一看书就睡觉,你看人家连睡觉也在看书。”课堂问答物理老师为了活跃一下课堂气氛,便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题,说:“来,15号同学,你上黑板给大家讲一下这道题的做法。”15号乃一滑头,只见他从容不迫走上讲台,问:“老师,你的意思是让我像老师一样在这儿讲么?”老师回答:“是这样的。”15号同学马上接过话头说:“来,16号同学,请你上黑板给大家讲一下这道题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邵小兰 《科技信息》2013,(15):310-310,364
作为一名教师,其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把好几个主要因素,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本文从备课、上课和创新三方面,论述了教师如何站稳讲台上好课。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说过: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需要的是创新精神的复合制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在这个摇篮里,课堂要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讲,特别农村学校更加突出,老师一上讲台就一贯到底,学生变成了"口袋",教师讲的内容是规定的,答案是一致的,使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定式,差生只是抄卷的"文书"这种模式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4.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劳而无获。教无止境,备课也无止境。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才能把课讲得趣味横生,成为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内容。备好课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因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不研究备课艺术。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感觉备课应该包括这样十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赵娟 《奇闻怪事》2007,(9):16-17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是必备的。而课堂上要求学生讲普通话更是学习汉语语言文字的需要。普通话就似大家闺秀,款款行走于课堂“T型台”,端庄贤淑。可偶尔于课堂上展露一下“方言”小家碧玉的妩媚多姿,亦会让课堂秀出另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6.
我相信每个教师只要一站在三尺讲台上,无不怀有把课上好的念头。把课上好其实实质上追求的就是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一堂高效率好课的生成条件是多方面的,有理念上的因素,也有操作上的因素。同时,高效率课的生成也只能是相对而言的,每上完一节课后,教师总会有些许的遗憾。但是,只要我们执著于追求高效的课堂,我相信我们的课会越上越好,越上越有效率。因此,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这每个语文教师都关注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最首要的最核心的任务,课堂教学是育人最基本和重要的渠道。上好课,是教师的天职——它涉及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以及追求知识人格魅力的尊严,它体现教师的教学科研化与科研教学化的水平。"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探求教学规律和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教师终生的职责和任务。龙岩学院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从校领导到各院系教师,展开了一场关于"如何上好一堂课"的大讨论,本专栏刊登了全校11个院系的教师代表的大会发言。此次会议上,校长李泽彧教授发表了《我的课堂教学观——用心,就能上好课》的重要讲话(载于本期第9页),阐述了他深入浅出、灼见鲜活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即席对每位教师的发言作了精当的点评。李校长强调指出:"每位老师上好每堂课,学校教学质量就上去了,就提高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就能不断落实和见成效,教学上水平,师生得实惠,就不是空话!学校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践主题‘重内涵,强特色’就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为实现四化输送人材。教师应该备好课,上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不论新老教师都应当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备课是一项严肃认真、刻苦钻研、耐心思索、仔细推敲去分析教材,和了解学生等艰苦细致的工作。在课堂上要使学生听得懂,便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所刚进入新课改的农村小学,讲台上张老师正在讲一年级语文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室后面坐着的是我们这几个来自教师进修学校的青年教师。我们来此的目的一是学习,二是调研。张老师是一个年过五旬的女教师。刚上课当这个女教师跨上讲台时,我的脑海里有一个疑问:“这么大的年纪,在新课程改革中能行吗?新教材和现在的孩子她能应对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了听课。  相似文献   

10.
“我讨厌学校”,纽约市一名逃离学校在街头游荡的学生说。“课堂内拥挤不堪,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我甚至不认识班级的辅导主任。久而久之,我开始在课堂上睡觉,在校园里四处闲逛。最后,我走上了街头。”这个孩子的经历在今天的美国已是司空见惯。据报刊载,波士顿市部分高中去年中途退学的学生人数要多于毕业生。在底特律、路易斯安那州和亚拉巴马州的农业地区,仅有30%左右的高中学生能够完成学业。全国每年约有100万名学生中途辍学,另有100万名高中生在不能阅读和书写的情况下毕业。据有关专家预测,在今  相似文献   

11.
如果有人问你: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站在哪里?你一定会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站在讲台上了。都说教师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挥洒着青春与汗水。讲台似乎成了教师的专属领地,很多教师上课从不越“雷池”半步,在讲台上俯视学生,滔滔不绝,或讲解或提问,全在三尺讲台上完成。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一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就会有很多超出教师课前预设的情况出现在课堂上,教师如果能把握并利用好这些随机发生的课程资源,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甚至把课堂上是否有生成性课程资源作为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但如果不能很好地认识“生成”,为了生成而生成,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了。本期,我们就“课堂生成”问题组织专栏进行探讨,希望有助于大家深刻理解并恰当开发和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3.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综合学科,科学教学离不开科学实验教学活动。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初中科学实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些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讲实验、背实验、考实验”。对科学课本所安排的科学活动,需要学生操作的实验,许多学校和教师的做法是:教师课堂上讲步骤、要点,学生记;或者是将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敷衍了事,实验教学活动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14.
<正> 教学是以学为主,教是关键,所以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上好每一节课,对于提高教学实效至关重要。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上好课,提高教学实效呢? 一、运用“心理换位”法备好课 “心理换位”用之于备课中,要求教师有学生意识,时时用“假如我是学生,我能否理解和接受”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琢磨自己将通过语言、讲解、表情、姿势、板书、教具等手段向学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裕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①作为一名合格的写作课教师,应该具备比较完整的、全面的能力结构,这样才能“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运用,才能在素质教育中,运筹帷幄,游刃有余。通过多年的写作教学,笔者根据写作的训练过程和训练需要,认为写作教师“要知道的东西”,要具备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整个写作教学能力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写作课教…  相似文献   

16.
邓月花 《奇闻怪事》2005,(11):38-38
参加学校的优质课比武,感受颇深。我上的是“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在最后一个环节“质疑问难”中,有一个学生提出:“小数是谁发明的?”我一听,愣住了,在备课时,看到过这个问题,想给学生介绍,但怕教学内容又难又多,没时间讲这个问题,所以就没有去记忆;再者已经快下课了,我还没布置作业呢。于是就对学生说:“这个问题网上有,你上网去查查吧。”就这样我完整地上完了一堂课。  相似文献   

17.
怎样上好一节政治课?从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最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深入钻研教材,博览有关书籍,认真备好课,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以高中政治课本《政治经济学》“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一课为例,就备课和  相似文献   

18.
我认为,每堂课都是对任课教师德智体的全面考验.上好课,是教师的天职--它涉及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以及追求知识人格魅力的尊严,它体现教师的教学科研化与科研教学化的水平,它是师道尊严与教学相长的根据,是学生成才的"孵化器".  相似文献   

19.
十音 《少儿科技》2012,(9):12-13
坐在讲台上的青年只有22岁。面对台下上千名观众,他要讲一堂有关传统文化的课。他是谁?年纪轻轻就能讲传统文化?怎么能吸引这么多人……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老师很忌讳“讲”了,甚至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教学观摩中发现,有的老师上课该讲的不敢讲,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教师被告诫说课堂上要“慎言”,似乎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