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市场创新促使新的产业部门形成并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面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新问题 ,我们应从市场创新出发 ,制定相应的对策 ,主要包括 :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 ;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以及寻找国际市场新的创新点 ,参与国际产业循环。  相似文献   

2.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和世界科技加快发展、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迫切要求.万州区产业结构层次低、同构化现象严重.万州区调整产业结构必须采取以产业优化和升级为方向,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抢抓移民、西部大开发契机,突出科技拉动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山细毛羊生产是肃南县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闻名遐迩的品牌产业.牧业的高风险性、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的激烈竞争,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势在必行.打造特色品牌、完善流通机制,是细毛羊产业转型的核心和关键;实行良种繁育、推进产业升级是提高细毛羊综合品质的基础和保证;加大基础投入、注重生态建设,方可实现细毛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无锡制造业正处于新发展阶段,面临着如何择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夕阳产业的新课题。文章基于2008-2017年间17个细分行业数据,通过纵向回顾与横向对比发现,无锡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调整失衡,经营质效未见改善,规模集聚优势不足,发展潜力劣势明显。针对这些问题,锁定12个主要细分行业,以结构优化与质效提升为导向,提出了产业定位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变以及东北三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北地区各级政府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选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1978年以来东北三省产业结构进行动态评价,并依据三次产业产值在现有的增长趋势下利用回归模型对未来产业结构进行预测,同时对预测的结果进行产业结构高级化评价.研究表明:东北三省第二产业具有相对突出的结构优势,第一产业结构优势上升明显,但三次产业增速不及全国平均水平,区域产业竞争力相对不强;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评价及预测发现东北三省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具有波动性,并认为区域内产业结构同化、资源型城市较多以及传统产能过剩严重等问题是造成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波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于实证研究,综合分析了苏中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产业发展和布局中存在着的结构性矛盾和产业素质低下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塑地域分工形象、调整产业结构、重点扶持区域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优化产业布局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章通过阐述旅游资源是西部突出的优势资源;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西部各省普遍的优势产业;西部特色经济、绿色经济的最佳结合点这四点来说明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已成为增加经济收入、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人们的现代意识,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产业,在西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采用产业结构和税收结构的衡量指标构建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基于2010—2019年我国计划单列市相关经济数据的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经济发展有正向作用,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发展无相关性;产业税负率对经济发展存在显著抑制性,产业税收弹性系数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作用,产业税收协调系数对经济发展并无明显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外开放度、外商投资水平等其他指标呈现出对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建议政府制定产业和税收政策时,在促进产业高级化发展的同时应当兼顾产业合理化,不盲目发展第三产业,充分考虑税收负担对产业发展的限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税收结构推动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科学管理研究》2013,(5):19-22
推动内蒙古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推动产业的不断升级和接续发展,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建成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发挥后发优势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核心在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方式,重点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关键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根本出路在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旅游景点结构分析与深度开发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武汉市旅游资源和一有景点的结构来看,发展武汉旅游业具有十分广阔的产业前景;但从开发现状及旅游市场发育现状来看,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产品优势,旅游业的先导产业功能地位不突出,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到了一定的局限,制约了武汉旅游产业综合效益的发挥。通过对武汉旅游景点结构和开发问题的分析入手提出了深度开发的战略。  相似文献   

11.
会展业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效应,大型展会活动的举办将在区域产业水平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产生重要意义。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为研究对象,立足江浙沪区域内986家上市企业数据,采用事件研究法,实证分析了进博会对江浙沪不同细分行业的影响效应及差异。结果表明:进博会的举办可以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并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进博会的举办对区域不同细分产业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对于高新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产生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进博会对基建相关产业的促进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微观层面探究大型展览活动对区域不同产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会展业发展的着力方向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疆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文章运用佩蒂--克拉克定律和库兹涅茨法则,运用定性、定量的方法从产业结构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全疆十五地州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以理论为依据从动态的角度评价变动的合理性,从而揭示出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建国以来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建立了有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体系下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模型,针对上海市的具体情况修正了模型,并预测了上海市1995~2000年三次产业的比重结构.预测结果已取得有关部门认可.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经济联系是分析产业集聚,阐明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的重要基础.本研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以华东七省(市)为例,对2002年和2007年42个产业部门网络进行了测度,计算了产业间的聚类系数、节点中心度、节点中介度和接近中心度,开展了中心性分析.华东七省(市)42个产业部门耦合度上海市最高,安徽省最低;产业部门以某几个产业为核心,经济联系围绕主要产业展开,具有明显的级差性;初步形成8个凝聚子群,子群内的产业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相互关联系数较高,呈现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本研究对产业经济联系的定量化研究以及制定产业结构调整等相关政策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产业结构熵、产业结构高级化、偏离-份额分析法定量测算了2000—2017年湖北、湖南省资源型城市三次产业的结构、竞争力及其空间分布的演变趋势与特征,结果发现:1) 2000—2017年6个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熵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整体上呈现产业结构专业化趋势;衡阳市、邵阳市、鄂州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加深,郴州市、娄底市、黄石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有所降低.2) 2000—2017年湖北、湖南省资源型城市三次产业的结构与竞争力均呈现向好发展的趋势,第一、三产业的竞争力优势不断提升,第二产业的结构优势不断提升.最后,从政府政策层面及各资源型城市发展特点角度出发,为资源型城市发挥产业结构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必须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本文概述了产业和产业结构的一些基本概念,从国内纺织工业结构的改革入手,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山西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主要对福建省外资工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产业结构的升级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外商在福建省工业企业的直接投资具有较为明显的行业倾向性,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来源于其本身所具有的资本规模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三次产业的产值及就业比重的变化趋势、就业吸纳弹性、结构偏离度的考察和分析,以此来研究江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问题。研究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江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但是,其就业结构的调整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第三产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其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作用,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与江汉平原产业结构调整设想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江汉平原一直遭受洪水的威胁,三峡工程的修建将大大减少洪水可能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为此,我们提出江汉平原产业结构调整的设想:1)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发展高效农业;2)培育和建设医药化工、机械电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筑建材等支柱产业;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开发地下矿产资源兴建以盐化工为主的化工企业;5)适当发展能耗大的工业。  相似文献   

20.
浅析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应抓住京津冀交通圈形成这个有利契机,在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在介绍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的基础上,详细解释了河北省主导产业的调整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