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军国主义,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并誓死效忠天皇.武士道是武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崇尚勇武、誓死效忠主君.神道教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主张天皇崇拜,也赋予日本天皇神性.日本神道教不仅与武士道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而且还是日本军国主义外侵意识的根源.随着日本走向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神道教的作用下,武士道与军国主义如影随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统治阶级服务. 相似文献
2.
武士道是日本文化精神的核心,对日本民族性的影响颇深,尤其是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以及今天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精神信仰中,都留下了武士精神的印痕。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绵延了一千多年,成为了日本人的道德准则,至今仍然强而有力地影响和支配着日本民族的言行。本文主要探讨武士道精神的渊源及其理论根源,借此揭示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国民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种族歧视的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一个种族成份复杂的移民国家。自殖民地建立至今,种族歧视问题的形成更多地掺杂着历史、化和政治等诸多因素。对白人种族优越论及美国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天赋使命感和种族歧视的实质逐一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武士道和儒学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它吸收了儒学中忠义礼信等合理价值内涵,使得武士道得以存在下来,可以说如果没有儒学对其理论的支撑,武士道是绝不会得以长久存在下去的。儒学的异化并不等于儒学本身,儒学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段发展变化的,儒学异化的现象是儒学的发展应当注意的地方。儒学的本质就是"仁爱",这是它与武士道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论文选取了近代日本文化论著中较有影响力的几部代表作品,围绕日本文化的构成和特征以及日本人的精神和文化心理等方面简要分析了日本文化的几个方面,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7.
王凤杰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25(1):14-16
从日本文化中“拿来的”与“日本化”两个特征可以看出日本近代化成功和现代经济腾飞的原因;探讨中日文化差异,对于揭示中国近代化缓慢的原因将有所启示,这对于研究现代中国经济发展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从日本居民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传统祭祀、历史特征等方面论述日本历史文化城区保护问题.分析得出,历史城区的保护只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才是成功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9.
娄贵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武士道不是一天形成的,武士道的世俗化也不是一日之间实现的.原本只是武士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武士道诞生后不久,便开始了向其他阶级渗透的所谓“世俗化”.8至19世纪一千多年漫长历史岁月的渗润,武家统治者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的强制性灌输,农工商的模仿,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已经处于武士道德全民化的门槛上了,明治政府的“全体国民武士化,武士道德全民化”政策,不过是实现武士道德全民化的助产婆而已.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我国近现代历史分期的学术热点,提出了关于国内外近现代分期的新观点。作为对近现代历史分期理论的重要扩展,重点提出了近现代以来整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民族成熟度的概念及基于民族成熟度的民族历史发展阶段的“五段论”理论。该理论具有“完整性”与“统一性”的特点,丰富了民族历史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本军国主义根源探析--岛国环境、骑马民族、历史特点与日本军国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贵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6(3):44-48
以资源匮乏的岛国地理环境为基础的生存环境,缺乏长足发展的客观条件,构成日本民族依赖武力谋求利益需要的物质基础。骑马民族依赖武力的生活习性、崇尚武勇的种族精神、弱肉强食的化特征,是日本民族选择军国主义的另一重要基石。日本军国主义以生存环境和民族习性为基础,根基深厚、土壤肥沃,极易成为官民一致的共识。 相似文献
12.
牛家骥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1991,(4)
本文论述了逻辑的方法与历史的方法在数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的.提出了在数学中辩证地处理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之间的关系,即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方法,并阐明这一方法在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松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4,(5):1-6
八一精神的本体是南昌起义,南昌起义的灵魂是八一精神。本文认为,目前八一精神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死胡同",要深化对八一精神的研究,就要以党史文化为视阈。以党史文化为视阈,就要求我们:一是要更新思想观念;二是要改变研究方式;三是要保护利用遗址;四是要坚持资政育人。概括起来说就是要与时俱进,实现人们当代审美和思想品格的完美结合,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赢得全社会的广泛共鸣。 相似文献
14.
15.
贾志明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5):69-72
认为日本民族与生俱来的危机意识和忧患心态这一民族特性的形成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岛国环境、资源短缺、破碎的地形、频发的天灾、地缘政治造成的无形压力和外部的直接威胁共同促成了日本民族的危机意识。这些因素造成的压力迫使日本作出相应的行为选择,逐渐走上求强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合理性”标准的理论分野,即对各国有关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合理性”标准的学术以及司法判例进行研究,并从法律规范、法律价值、法律体系改革三个基面分别进行归纳,以期对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阿荣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7,19(2):149-152
从体例框架、研究视角、史料角度入手,阐述了蒙古族地域文学史的编写特征。蒙古族地域文学史的编写者以地域文学发展演变为线索,时代为序,体裁为纲,展现了各地区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作家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鉴于地域文学史编写中存在的问题,以后的地域文学研究应突出各地区文学之间的差异及他们之间的互补关系,同时需要开拓研究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19.
朱慧珍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4,(5)
运用生态美学的理论为指导 ,对侗族审美生存特征进行探讨。侗族审美生存的特征是 :以歌唱为乐生手段 ,以和谐共生为审美理想 ,以滑稽幽默为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黄海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1):14-17
尼采的历史观是和生命哲学紧密相联的。他在“重估一切价值”的口号下,对以往的欧洲文明开展了猛烈的批判,从而开创了西方历史哲学的非理性主义先河。然而尼采在批判传统文明的同时,却没能为未来人类的进步指明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