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内部各个质点在月亮和太阳的起潮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矢量不同,在地球内部形成固体潮应变场和应力场。在研究固体潮与地震的关系时,需要知道固体潮应力场的时空分布。球状弹性均匀地球模型是地球的一级近似,本文给出计算该地球模型固体潮应力场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分析各种重力固体潮在全球范围的分布规律及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根据固体潮理论。采用刚体地球潮汐理论模型,根据特定的时间段和时间间隔(分别为1 min,30min,1h,6 h)计算全球1°×1°空间分辨率上的重力固体潮的理论值。实现了全球重力固体潮在二维和三维尺度上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固体潮力触发地震的可能性,通过理论推导计算了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固体潮力及其作用范围。结果显示: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固体潮力远远小于地壳岩石强度,单一的固体潮力不能使岩石破裂而引发地震;太阳和月球对地球的加卸载作用主要集中在低纬度地区,与地球地震带范围基本吻合。岩石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达到非线性时,固体潮力的扰动也可以触发地震。该结果为地震预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许多学者认为,在与固体潮有关的地球物理观测资料中,含有与地震有关的非潮汐信息。因而,研究从这些资料中将它们提取出来、可能从一个方面提供地震的前兆信息。 我们利用在昆明的重力基准台和弥渡台的两种型号三台高精度重力仪近十年的重力固体潮观测数据及重力固体潮理论值,着重进行了从“零点漂移”中提取非潮汐信息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取出重力固体潮信号中的独立谐波成分,基于地球自转与月球、太阳相对于地球轨道变化的正交关系建立一个天体间引潮力的分解模型.为了实现对三者所产生的潮汐谐波的分解,将差分进化算法用于独立分量分析中,用以提高整个算法的效率,改进实验的观测精度,从而更有效的得到与该模型相一致的独立成分.实验中,对昆明地区的实测信号进行了处理并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将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各潮汐谐波分量间关系揭示出来且与分解模型相对应,各分量所含的频谱信息与理论值相一致,说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对重力固体潮信号进行独立分量分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固体潮信号是地球自转在月球和太阳作用下产生的混合复杂信号,其中包含大量的谐波分量,而实际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包含了丰富的地震前兆信息.该文提出一个重力固体潮信号的正交分解模型,通过将重力固体潮信号谐波分量,分解在两个正交的方向上,以提取独立的谐波分量:半日波信号、日波信号、长周期波信号.在重力固体潮地震前兆信息分析中引入ICA算法,结合ICA的自身的特点进行算法优化,对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包含的三类谐波进行提取.通过对重力固体潮信号中包含的长周期波的分析,研究长周期波的时序变化特征,从中读取其包含的震颤异常波从而提取地震前兆信息.通过对云南地区的实际震例分析表明,长周期波在地震前后的确存在异常变化特征量,此类异常变化常出现在地震前和地震后大约30 d左右.得到的时序特征量的变化容易观察,对于地震前兆信息的分析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天文学、地球固体潮及地球动力学理论出发,讨论了地球潮汐对高精度天文测量的影响,并给出计算公式和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8.
成层地球模型对体势力及表载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了成层具自重的弹性地球对日月体潮力及表载的响应。文中首先利用引潮力势、表载及其对应势的共同特征,找出了解型,推导出了较一般的方程及边界条件。接着对最新的PREM地球模型及最新的M_2波潮图资料,用本文所引入的矩阵传播法,计算了可与其他作者之结果比较的一些地表量,即体潮Love数及其组合因子、负荷Love数及由潮载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所得二阶重力潮汐因子之值较之其它理论结果更为接近观测值。用本文所述简单级数求和法得到的M_2波引起的地表重力变化结果表明,用此法估计地表重力变化的幅度能得到较好的结果。最后着重计算了日月引潮力作用下,潮载作用下的地球内部位移场、应力场,并且详细地讨论了它们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淮南谢一矿煤与瓦斯突出与地球固体潮关系的新角度,阐述了固体潮产生的基本原理,同时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固体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内应力场和重力场的分布,从而导致在固体潮的大潮时期发生的地质动力异常现象之一——煤与瓦斯突出和固体潮周期变化具有相互吻合的对应关系,并得到了一些重要的规律与结论,从而为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行星的起潮力对太阳内部较差自转的影响,并推出包括这种摄动力影响在内的较差自转角速度一般式。文中利用所推出的式子计算1982年3月9日九大行星运行在太阳一侧时(所谓“九里联珠”),联合起潮力对太阳内部任意指定点(纬度为45°,经度为200°,由表面向下深度为16×10~4公里)处的较差自转角速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即使当九个行星联珠时,它们的联合起潮力对太阳内部较差自转的影响也只有10~(-21)数量级。故这种影响甚微。对太阳较差自转的改变不会起多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本文系统阐述了桩架的基本组成和用途,桩架立柱的起驾方式,根据理论计算出桩架立柱的铰点力大小,并借助MATLAB软件进行运动仿真,找到了桩架立柱起架过程中起架油缸铰点力的变化情况,运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起架油缸铰座的实体模型,结合ANSYS软件进行接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出了起架油缸铰座与上平台结构在面与面接触的情况下铰座的应力云图,为桩架立柱的铰点确定和起驾油缸铰座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关于地球潮汐成因的主要论述;讨论了日、月对地球的万有引力和起潮力。最后,给出了地球潮汐的定义。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短周期变化的机制 ,利用最大熵谱估计方法对UT1时间序列进行了谱分析 ,证实存在与理论相符的月亮波Mm 和Mf 波。由幅值和位相比较稳定的Mm 波计算得到Love数为κ =0 2 99± 0 0 0 2 ,与固体潮的理论计算值比较接近。用天文方法确定地球Love数 ,将为固体潮理论的研究和地球理论模型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XXJ300/500液压蓄能修井机管柱起升速度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达朗伯原理,建立了300/500液压蓄能修井机在各力挡下起升管柱时的动力学方程式。通过求解动力学方程式,分析了各力挡下的管柱起升高干速度管柱位移变化的动态特性。分析结果表明,XXJ300/500液压蓄能修井机在各力挡下所能起升的最大管柱重力不同;在各力挡下,随着管重力的减小和节流开口长度的增大,管柱起升速度增大。  相似文献   

15.
滑坡的孕育和发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非线性过程,其物理本质在于坡体蠕滑变形使得滑动面锁固段应力集中程度不断增高,最终导致锁固段岩体内部损伤缺陷累进性扩展,产生突发的脆性破坏.非线性系统的失稳前兆为响应率不断增高或响应比不断增高,而且系统临近失稳时加载与卸载的响应是不同的.计算了利用固体潮引起的滑动面上有效剪应力的变化,并认为可以将其作为加、卸载手段.选取适当的物理量作为系统响应,则可将这一理论用于滑坡预报.  相似文献   

16.
通讯同步卫星不仅要在精确的同步轨道上运行,还要求其天线必须永远面向地球,具有稳定的运行姿态.本文先将地球视为表面被一层海水全部覆盖的均匀球体,并在地心参照系中分别分析太阳、月亮对海水的作用力.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求出分别引起太阳潮和太阴潮的潮汐力,得出月亮、太阳引力场的不均匀性是引起潮汐现象的主要原因.然后在质心系中通过对通讯同步卫星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并利用类似潮汐现象的引力的不均匀性解释如何保持同步卫星的姿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在理论推理和数理分析的基础上 ,获得了地球产生周期性涨落变形的潮汐力表达式 .由潮汐力导致的潮汐 ,其波长和振幅随地球离黄道面的远近不同而变化 ,随着距离增加 ,波长与振幅逐渐减小 ,但同一环线上振幅各点一致 ,周期约 1 2 h.地球的胀缩特性和沿轨道径向的变化速度 ,是影响地球潮汐能量的决定因素之一 ,地球公转轨道的 2 68°1 5′处为潮汐能量最大处 .地球的潮汐力是由椭圆轨道运动产生的 ,由于月球的轨道运动是以地球为焦点 ,所以在月球上可以产生受地球影响的潮汐 ,而不可以产生相反的潮汐 ,因为海水或岩浆没有以月球为焦点的轨道运动  相似文献   

18.
首先对计算地球内部重力的复杂性作出分类分析。然后讨论纵深方向重力分布的复杂性的若干特征,得到随密度分层结构,可以出现重力分布的极大,极小区域。最后,计算了在一定的温度赋值和密度赋值情况下,各自的重力分布。这些结果都支持在外地核与地幔边界处,有微重力圈层结构存在。  相似文献   

19.
2008年起,中国本土直销业迎来第三波海外扩张潮,这与以往的任何一次海外扩张都有着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20.
崔立鲁  周甜  张诚  邹正波  李盼  宋哲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8):11434-11441
利用重力恢复与气候实验(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lorer, 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数据获取尼泊尔地震震源区周缘震前震后重力变化。根据地震发生前后震源区及周边重力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探求地震孕震机制及地表物质迁移情况,详细分析了震前5年和震后2年年际变化和季度变化,并提取了5个重力变化显著的特征点和震中点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正负重力变化信号以震中为中心呈现出明显的出四象限分布特征,同时地震通常发生在重力变化的零值线处。通过对5个特征点及震中点重力变化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每个点在震后1-2个月内均出现了较大的跃迁现象,其振幅有所不同,这可能是震后地球内部物质均衡调整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