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实现教学内容知识传递与价值引领的无痕衔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教学目的,针对“供电工程”课程的思政教学难点,有机融入“双碳”战略与“电力中国”元素,设计了结合课程知识传授与思政元素提取的切入点,以案例式、研讨式、项目式教学为主要抓手,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多环节构建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结果表明,通过有机嵌入知识传授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性获得极大的激发,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学业产出明显提升,改革成果达到课程思政的预期目标。本实践成果对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中,课程的综合化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一体化”综合被看作是综合课程的一种完美的理想境界,前“拼盘”式综合课程却受到人们的普遍指责和批评。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拼盘”式综合课程却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作家笔下有许多叙写“南洋”土著形象的篇章,由于"南洋"民族生态的复杂多样性,每位作家作品中展现的“南洋”当地人群像也各不相同,然而却几乎同一标志性地呈示出某类相同的文化性格形象图谱,其中“蛮性”与“野性”是其主要通约化文化性格类征之一,作家分别赋予了其多重丰富的生动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4.
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一剧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中国文学中极为独特的一位女子形象。她一直生活在极度封闭的家庭和时代,因偶然一次到自家后花园而开始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她接触春天后青春觉醒了。党醒后的杜丽娘集中体现出了汤显祖的“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社会追求和“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人生追求。突出了“情”与“理”、“法”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现了汤显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的一种超越性思考。在他的思考中既体现了他的先进性也体现了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三全育人”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提出的构建大思政格局、凝聚各种教育资源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维模式,是对“三全育人”理念的具体践行,也是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成效的有效途径。基于“三全育人”视域,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突出现状问题,从育人理念、育人队伍、育人资源和育人评价体系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希望能够为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测绘工程专业"3S"课程群的体系建设入手,以课程内容的整体规划为重点,提出了现代测绘工程专业"3S"课程群的建设思路,并详细给出了"3S"课程群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衔接次序和实验体系;最后,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角度,指出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实践体系和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是"3S"课程群建设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院校定位和专业学科群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意义重大。把泛泛而论的专业学科建设讨论提高升华到专业学科课程群建设的层面来思考并规划,是师范院校专业学科课程整合重组的当务之急。它应注重三点:一是通过强调"人性"道德重组塑造"有灵魂"的专业形象;二是通过课程交融开掘"有底蕴"的课程后劲;三是通过打造精品课程提升"有特色"的双师型品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学校管理改革与创新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逐渐成为学校管理文化的主流,并使学校管理从“牺牲人的个性追求”回归到“对人的尊重、关爱、理解和支持”的理性平台,为推进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由于人们对“以人为本”的内涵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笔者认为,在学校管理中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务必谨防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9.
“中国概况”是来华留学学历生的必修课程,在培养知华、友华、爱华中高端人才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现阶段课程建设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实践活动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理念支撑及以“文化体验”学习理论为行动指南,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进行了教学案例展示:一是以传递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的教学内容的建构,二是以培养“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三是以文化体验为导向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的改革,四是以学生为主体,“评、教、学”融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改革。三轮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教学效果良好。这对学界同人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郭秀平 《科技信息》2010,(30):I0050-I0051
近些年来,各种新闻报道和网络论坛纷纷借"~门"达意,而源于英语后缀"-gate"的"~门"是如何远渡重洋在现代汉语中扎根,表现出其强大的构词能力,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类后缀呢?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类词缀"~门"的汉化进行解读:1".~门"类词缀的界定;2".~门"的汉化阶段;3."~门"汉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悲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睹落叶而悲伤,感秋风而凄怆”,这一“悲秋”文学主题从《诗经》、《楚辞》到“建安文学”,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诗,历经上千年的发展、嬗变和积淀,从无意识到有意识,最终形成特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悲秋”文学意识。“悲秋”文学意识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精神联系,同时也可窥见中国传统士人悲剧性命运之一斑。  相似文献   

1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民族高师“两课”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最重要的是要改革 完善“两课”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民族高师“两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 革应遵循四条原则,从完善优化课程、调整充实教学内容、拓宽教学领域几方面着手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中国职业教育的产生、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在于重新建立课程文化。本文从当前职校课程文化现状出发,指出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了解课程文化,有助于人们比较准确地把握教育目标,满足时代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对“李约瑟问题”的反思上个世纪 ,著名的科学家李约瑟曾经提出一个问题 :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漫长岁月中 ,中国科学和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并对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许多原创性的贡献。但在近三四百年中 ,中国社会为什么没有能够孕育出近代科学和技术?是什么原因导致近代中国科学和技术落后于西方的?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问题”。围绕“李约瑟问题” ,中外学者不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科学和技术本身所存在的缺陷 ,而且更多地讨论了中国社会和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和局限。这些讨论对于中国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做的是一场“流水席”式的研讨尝试:从日本2010年《文学》期刊中“异性装文体”的提法开始讨论,讨论到日本的川端康成的小说《女学生》、中国古代的曹丕和李白的诗歌,再到伍尔夫的小说风格,直到当今北京上演的孟京辉惊世骇俗的话剧《柔软》,同时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介绍、梳理、揭示、探求了诸多时代和诸多种类文化中共同存在的“异性装”特性形式的表达方式,并试图通过文学艺术形式的“另类方式”的探寻,追寻艺术后面的人类尚未被完全解密的心理生理上的“幽暗的间性部位”,从而进一步探寻人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秦慧媛 《科技信息》2010,(34):I0251-I0251
“空”是国画这种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元素,是中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式和绘画技巧,"空白"的产生和广泛的传播是中国传统文化熏染的必然结果。国画中"空"的表现方式很多:空旷的天空、无处不在的影子、飘渺的烟雾和皑皑的白雪等等。国画中"空"的深层文化来源是儒家、道家与佛家三者的统一,其互补性地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审美理想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欧洲中心观笼罩下的美国中国史研究,先后兴起了三种史观或分析框架,分别是"冲击—回应"、"传统—现代"、"帝国主义"。这三种史观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美国人认识理解中国曾起到过一定帮助,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以及那种天然的"种族优越感",使得这三种史观都对中国历史有一定程度的误识。柯文在上世纪80年代撰写《从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一书,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中心观"的构想。这无疑对美国中国研究起到了纠偏作用,也对我们的近代史研究起到了积极的警示作用。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找中国历史的特殊性,而全然无视西方在近代对中国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出版“走出去”战略不仅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出版社需要把“走出去”工作视为一项重要工程。在建设这项工程的过程中,出版界需要从认识到实施、从内在到外部各方面都严肃以待,以树立有国际竞争力出版品牌为目标,以传播我国优秀文化为己任,厘清思想、改革体制,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优化自身经营结构,将自己的出版物行之有效地推入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9.
大四“空巢”是现今多数高校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临更多压力,因此“空巢”现象更为普遍。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从理论上深入解析大四空巢现象,分析大四“空巢”出现的深层原因,探索解决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班课程改革与大四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找到就业与上课间的平衡点,使毕业班课程设置既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又能保证本科教学质量,最终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及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给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磁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主体单一、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式呆板等“痛点”。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依据“三教”改革的任务和目标,立足学校实际情况,通过锻造高素质教师团队、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重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多维感受等措施,上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