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胡海辉  刘帅  张思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3):10021-10028
以哈尔滨市三座公园16个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春、夏、秋3个季节的小气候数据实测,运用Rayman1.2计算各季节的热舒适度,利用指标评价法对不同植物群落三季的热舒适度进行评价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夏两季植物群落小气候效应起到积极作用,秋季则相反。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各季节小气候因子与人体热舒适度存在相关性,且群落本身特征和舒适度也具有相关性,其中与密度、郁闭度呈显著相关(P0.05),与种类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评价结果揭示了植物群落舒适度现存问题,为营造适宜人体户外活动的植物群落空间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旅游气候的舒适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济南市气象站1951~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与人体舒适度有关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基本气候特征,研究济南市人体舒适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对济南市的旅游人体舒适度进行评价,探讨各气象要素对不同季节舒适度的影响以及舒适度的变化趋势,分析济南市最佳旅游时间.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城市绿地调节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作用,以顺义滨河森林公园绿地为对象,选择硬质铺装为对照,于2022年3—11月,对不同植物群落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进行实地监测,以此研究不同植物群落间小气候及人体舒适度的改善提升效应。结果表明:春季降温效果最好(2.74℃),其次是夏季(2.05℃),一天内在14:00前时段降温效果最为显著;夏季增湿效果最高(6.88%),其次是秋季(5.62%);在减弱风速效果中春季幅度最高(0.2 m/s),其次是夏季(0.07 m/s),上午时间段内减弱风速程度较大。春夏秋三季均能不同程度提高人体舒适度,其中夏季最高(1.54),其次是春季(0.54),夏季全天及春季、秋季的12:00—14:00时间内可为人们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环境。可见植物群落优化提升对于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效益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均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结构优化提升、经营管理及市民休闲出行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人体舒适度与室内热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自然通风环境、实际空调环境、实验空调环境与人体舒适度的关系的分析,发现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人体热感觉随着温度变化是最小的,仅为0.0949(TSV)/℃,而在实际空调环境下,热感觉与温度关系最大,变化率为0.3245(TSV)/℃.说明在自然通风条件下,影响人体突然感觉的其他因素比实际空调环境以及实验空调环境的要多;本文对三种热环境下热不可接受率与实测不舒适度进行比较,发现实测不舒适度远高于热不可接受率,说明热感觉并不等同于热舒适;在自然通风环境下,高温高湿(28℃,80%以上)条件下,空气焓值大小对实测不舒适度的影响比温度、相对湿度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12个大型水库的14个小气候同步观测时空样本中4种常用气象指标为例,分析水库大坝建设产生的小气候效应,得到以下结论:水库产生的小气候效应的确存在,但总体幅度较小.在夏季的白天,库区平均气温比周边地区低将近0.10℃,气压比周边地区高258 Pa,相对湿度比周边地区低2.28%,风速比周边地区低0.06 m·s-1.水库对小气候指标的影响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明显.在夏季白天温度最高时(下午2点到3点左右),库区气温、气压低于周边地区气温和气压,库区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周边地区相对湿度和风速基本接近;而在早上和傍晚,库区气温、气压都高于周边地区的气温和气压,库区相对湿度低于周边地区的相对湿度;对于风速而言,在白天达到最高温度之前,库区风速低于周边地区风速,到达最高温度之后,库区风速开始高于周边地区风速.  相似文献   

6.
对乌江上游毕节撒拉溪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治理示范区15个样地2012~2013年的小气候特征进行监测。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分析石漠化恢复过程中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石漠化各小气候因子及土壤水热状况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小气候质量随石漠化程度下降、生态修复而提高:同一时间,大气相对湿度及土壤含水量升高且日变化、季节变化趋缓;光照强度、地面温度、表层土壤温度降低且日变化、季节变化趋缓;土壤物理性质改善;强度石漠化样地日平均光照强度为无石漠化的4.46倍,雨季气温高1.03℃,相对湿度低9.9%,表层土壤温度高1.72℃,表层含水量低37%。光照强度与地面温度、土壤温度之间正相关,三者与相对湿度负相关;年际尺度上,同期光照强度、地面温度、0~20cm土温降低,相对湿度增加,小气候效应开始凸显,生境朝着良性有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喷泉对周围空气负离子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由喷泉产生的大量空气负离子同局部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 .对上海市两处喷泉周围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和温度、相对湿度、风向、风速等进行研究 ,每天 9:3 0到 17:0 0每 15min记录 1次数据 ,共计 8d .喷泉开启时可产生大量的空气负离子 ,分别高达 93 62个·cm-3和 5 774 0个·cm-3,为本底的 15 .1倍和 14 6.5倍 (P <0 .0 1) .结果显示对其周围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 0 .674 7~ 0 .9794 (P <0 .0 1) .下风向负离子浓度高 ,上风向则低 ,两者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P <0 .0 5 ) .风速同负离子浓度有弱相关性 (P<0 .0 5 ) ,同气压之间无相关性 .喷泉开启时可产生的空气负离子与喷泉规模的大小有关 ,局部气象因素对其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库对局地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水库建设改变了上游地区的地形高度和地表特征,必将对周边地区的局地气候产生影响.利用高分辨率边界层模式模拟研究了在高山峡谷地区由于水库建设可能导致的局地气候变化.结果表明:高山峡谷地区的水库将导致附近地区在冬季增温,增温幅度可达0.4~0.85℃,使春、夏、秋季降温,最大降温幅度可达2℃,但水库对附近地区气温的影响范围较小,影响温度0.1℃的水平范围约为2.5km,影响高度约500m;水库对气温影响的日变化规律冬季和其它季节不同,冬季使全天增温,白天增温幅度大,夜间增温幅度小,其余季节在夜间使气温增加,在白天使气温下降,夜间增温和白天降温的转换时刻大约在上午8时和晚间21时;在冬、春、夏和秋季,水库附近的相对湿度可分别增加约29.8%,37.2%,13.3%和20.3%,影响范围小于3km;水库将使附近的地面风速有明显增加,水库附近风速增加的幅度小于0.5m/s.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实测数据为基础,考察资料为依据。从各个侧面论证库水的调温效应和水体对库周风速、湿度及降水的影响,详尽分析了环境差异对水体增温强弱的影响和库岸坡位对温度调配作用的大小,提示了库区柑桔生产小气候选择的总体方向。丹江库区周围约5公里范围内的向阳坡地和近临水体的有利小环境可选择为宜桔地,柑桔种植高度,库岸浅丘区以相对高度20~80米为宜。  相似文献   

10.
海水虾池的太阳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观测发现,雨后天晴时,海水虾池易产生太阳池效应.主要表现在池水盐度分层,形成密度梯度,水体热对流受阻,底部水温上升.测得池水表层水温30℃,底层水温达34.2℃,上下层温差达4.2℃.以水族箱模拟冬夏季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日气温31—24℃时,经8h太阳光照,下层水温从31.2℃上升到44.7℃,上下层水温差可达7℃,造成水中日本对虾、菲律宾蛤仔死亡.而对照组表层与底层温差不明显,日本对虾未发现死亡.实验结果与海水对虾池实际情况相符,认为太阳池效应是雨后虾池对虾毁灭性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浪花飞溅区高山榕盐害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浪花飞溅区高山榕盐害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比较了迎风面和背风面不同年龄叶片盐分含量(K、Na、Ca、Mg)及光合色素含量。研究了盐分在叶片上的微区分布.随着叶龄的增加.迎风面叶片与背风面叶片元素含量、叶绿素、含水量变化趋势相近.与背风面相比。由于受到盐雾影响。迎风面叶片的叶缘或/和叶尖出现枯焦.叶绿素、含水量下降。积累更多Na和更少的Ca、Mg,而K差别不大.叶片元素微区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Mg和K元素在不同区域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但Na和Ca在不同区域分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木质素磺酸盐—磺化栲胶混合物(简称LT)可用于配制高强度油井堵剂,堵剂配方为LT14%~20%,尿素5%~8%,36%甲醛溶液11%~17%,硼砂1.0%~2.5%,亚硫酸钠1.0%,硅酸钠0.5%,在pH值5~7、温度40~50℃条件下,固化时间为2~25h,堵剂固结后的抗压强度高达1.2MPa,且具有良好的耐酸、耐盐和耐水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刚性模型风洞试验,对一个实际体育场弧形挑篷结构进行风致响应研究,采用平稳激励下随机振动的模态叠加法(CQC法)进行计算.分析了结构的风致响应,比较了挑篷前缘迎风和处于自身尾流区域时风致响应的不同特点.计算结果表明,挑篷前缘处于迎风侧时出现最大响应峰值,而当前缘处于自身尾流区域时结构的响应相对较小;挑篷前缘迎风时背景响应贡献相对尾流区域时的情况大,并且此时阵风响应因子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海上观光塔喷泉的试验内容与方法,阐述了风速对喷泉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测试结果,指出海面风速在3m/s及以下时,对喷泉各层水型的影响较小,偏差均小于25%;海面风速大于4m/s时,对1、2、3、4层的喷泉水型影响较大,对5、6层的喷泉水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避险人员的生存舒适品质,建立基于密闭小空间的载人试验,对人体热舒适的温湿度耦合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研究,验证了避难硐室配置制冷除湿装置的必要性,并对硐室内温湿度的主要扰动源进行分析和计算.采用CFD技术,构建了氧气瓶供氧时的避难硐室三维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无空调时避难硐室温湿度在9h内能达到33℃,90%,即人体闷热的环境条件;通过制冷除湿装置能有效地将其控制在30℃,83%以下.通过现场载人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并得硐室内温度达到28℃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0%以下.为避险设施设计提供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一种热力直饮机,上水加热到90℃杀菌而成为饮水后,再通过5℃小温差换热所形成的闭路热焓循环,回收92%的饮水显热,制取仅比上水高5℃的热力直饮水,以实现增加产量、减少能耗、富含氧气的热力直饮机功能,倡导"绿色直饮"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不均匀冻胀荷载对季冻区隧道结构受力及安全性的影响,本文依托某新建铁路隧道工程,在凝练工程区气象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斜风作用下隧道温度场的分布特征,解析得到了支护结构的冻胀力荷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并开展了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斜风作用下隧道较小进深范围内迎风侧与背风侧温度场存在差异,进深10m处差异最为显著;未铺设保温层条件下迎风侧围岩冻结深度约为背风侧的1.8倍,铺设保温层后迎风侧围岩冻结深度减小了约80%,背风侧围岩冻结区基本消失;围岩冻结深度不一致导致冻胀力荷载不均匀分布,冻胀力荷载作用下支护结构迎风侧的应力、轴力、弯矩均明显高于背风侧;未铺设保温层条件下仅仰拱区域符合安全性要求,铺设保温层后各区域均满足要求,但迎风侧安全性明显低于背风侧。  相似文献   

18.
掌握结构周围风场及其特性,是开展建筑结构抗风设计的基础。借助采用大涡模拟(LES)的方法,对低矮建筑非定常绕流进行了大涡数值模拟研究,分别分析了不同运算时间、建筑物不同高度处及不同风速因素,对低矮建筑非定常绕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的增加,建筑物迎风侧的速度和压力均增大,背风侧的压力出现了负值,速度最小值出现在背风侧的涡中心位置;(2)随着建筑物高度逐渐增加,涡的位置逐渐向上偏移,由于风速比较均匀,当遇到建筑物时,在建筑物迎风侧,速度流线会形成一种上升的趋势,背风侧的压力逐渐增加;(3)随着风速的增加,建筑物的背风侧出现了大涡且速度逐渐增大,背风侧的压力最小值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夏季绿化形式对对滨湖步道微气候的影响,以桂林市两江四湖景区榕湖步道为例,结合现场测试和ENVI-met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绿化形式对滨湖步道微气候的响应规律,并利用正交设计试验得出步道高宽比、植物排布形式和乔木冠层尺寸对微气候的贡献度关系,并提出最优绿化设计方案。结果表明:步道高宽比越大,降温效果越好,减湿效果越弱;两侧复合式绿化排布降温效果最优,两行开敞型绿化排布减湿效果最优;乔木冠层尺寸越小,降温效果越好;植物排布形式对湖泊中心的通用热气候指标UTCI(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变化的影响较大。通过非线性拟合和正交试验可知对空气温度和平均辐射温度贡献度关系为植物排布形式>步道高宽比>乔木冠层尺寸,且当步道高宽比为1.0,植物排布形式为两侧复合式绿化,乔木冠层尺寸为9 m时,滨湖步道微气候最优,符合人体热舒适标准,为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发现长春南湖水体的生物能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生物能量在水下0~1.5m层最为集中,达394kJ.m-2(包括植物性能量308kJ.m-2,动物性能量86kJ.m-2);其次是水上层(150kJ.m-2)和底质层(144kJ.m-2);水面层(51kJ.m-2)和水下1.5~3.0m层(45kJ.m-2)的生物能量相近。水体生物能量的垂直分布可为水质监测、渔业生产和水华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