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数据恢复技术在计算机取证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讨论计算机取证概念和技术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其中重要的数据恢复技术进行了讨论,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局限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在计算机取证系统中如何利用数据恢复技术完成软件自动取证和自动恢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Gewin V 《Nature》2011,473(7347):409-411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热潮中,陈染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命体验坚持个人话语的言说,坚持个性化写作,塑造了一批反传统伦理常规的女性形象。其长篇小说《私人生活》讲述了主人公倪拗拗的身心成长历程,通过对主人公孤独自闭、同性恋倾向、异性恋中的主体意识等方面的分析,可以见出小说文本中的自恋情结。  相似文献   

5.
复仇故事是《史记》中的重要材料,司马迁创作复仇故事有其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历史真实基础之上进行合理必要的想象与虚构;在历史真实的描绘中透露出一种悲壮昂扬、愤激苍凉之情;有意识将复仇历史进程情节化、故事化、戏剧化;将复仇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进行塑造。  相似文献   

6.
"接受屏幕"和"期待视野"是比较文学中接受美学的两个关键点.以此为理论依据,同时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与鲁迅的<伤逝>各自的写作背景和寓意的基础上,对<玩偶之家>之于<伤逝>之重大影响以及<伤逝>之于<玩偶之家>之个人取向进行探讨,从而表明,文化接受事实上是一种文化过滤.  相似文献   

7.
8.
《入峡》诗被多种三峡诗文集妄诬为明代文学家宋濂所作。宋濂被贬茂州途径三峡时已染病在身,一代文宗死于奉节,当时的心境和行程与《入峡》诗内容完全不符。作者考证认为,该诗的真正作者乃明代诗人宋濂门下弟子王绅。  相似文献   

9.
基于内部湿度试验的早龄期混凝土水分扩散系数求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求解干燥条件下混凝土内部水分分布,提出了一种早龄期混凝土水分扩散系数的求解方法。试验测定混凝土内部相对湿度随时间的变化,求解水汽扩散的非线性方程,获得了干燥过程中混凝土水分扩散系数与相对湿度(或水分含量)的数量关系。计算结果证明:水分扩散系数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大;相对湿度90%以上时扩散系数随湿度变化显著,90%~40%时扩散系数随湿度变化趋缓,40%以下时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严歌苓小说《扶桑》的文本分析来探讨西方叙事学理论中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运用,具体把握第二人称叙述在提升主人公行为乃至主观世界的表现力、提高读者的阅读地位上所起的作用,并观照多层次人称叙述的融合与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鹗诗歌精神生态探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鹗《老残游记》蜚声中外,研究日盛:其实,他的《铁云诗存》则别有风采。诗中时弊民痪、自身困厄、恋乡思亲、友谊艳情、登览题咏、考古雅玩、海外见闻等,无所不见。其诗兴之所至,任情而发;体物写心,比兴优美;俗中见雅,清新俊逸;善于化用,勇于创新,颇含唐诗的丰神情韵。刘鹗堪称是才情兼美的优秀诗人。其诗学生态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动态取证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杂乱无章数据.如何对大量繁杂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成为动态取证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数据挖掘模型,利用此模型实现了高精度的语义挖掘,根据挖掘结果提供了预警防范服务,利用关联规则具体说明了基于本体的数据挖掘的过程,并用贝叶斯网络模型简单计算了实例本体间的关联程度,实现了关联挖掘.应用实例表明基于Ontology的数据挖掘提高了对攻击源定位追踪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域外汉籍定义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有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就是域外汉籍研究.但域外汉籍的含义有些复杂,其外延有些含混不清.所谓域外汉籍研究可以易称为东亚汉文学研究,这样更具世界文学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纾是末代古文家的代表,他一方面顽强地守护着传统的文道观念,另一方面又将本来是本体论的文道论悄然改变为工具论,在此同时将性情作为文章的本体,并特别强调散文的无用性和审美性,这无疑是中国散文学文道范式的一次重要转变.遗憾的是,由于他坚定的古文立场,在新文化运动对古文及孔孟之道的双重冲击下,他不能不在维护古文的同时对其中的道理也一并守护,这使得他的性情说并没有悖离道理.林纾在散文学这个根本问题上的转变及其困境体现了鲜明的近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16.
萧乾的小说借助于儿童不受任何文化和意识形态浸染的生命原初体验,以他们纯真的眼睛去重新审视成人世界,从而对这繁复多变的世界中的种种丑恶进行了有力的揭示,文本的主题因此手法的运用更为深化,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小说叙事呈现出客观冷静的姿态,叙述语调纯真、稚拙。而驱使作者选用这一视角进行创作的内在心理机制,则是作者本人辛酸的童年经历以及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相似文献   

17.
萧乾的小说借助于儿童不受任何文化和意识形态浸染的生命原初体验,以他们纯真的眼睛去重新审视成人世界,从而对这繁复多变的世界中的种种丑恶进行了有力的揭示,文本的主题因此手法的运用更为深化,人物形象更为生动,小说叙事呈现出客观冷静的姿态,叙述语调纯真、稚拙.而驱使作者选用这一视角进行创作的内在心理机制,则是作者本人辛酸的童年经历以及对母亲的深情怀念.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20年代的诗歌创作中,冯至的<昨日之歌>已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其创作的叙事诗,为数不多,却独具风范,在现代叙事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诗人深受德国谣曲和中国古典诗词影响,以叙事诗的表现技巧,把诗的境界美、诗意美与个人化情感抒发巧妙结合,展示诗人青春时代独有的生命体验.另一方面,诗人不自觉地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到"五四"大背景下,使其创作表现出一种现代悲剧意识,在现代叙事诗中"堪称独步".  相似文献   

19.
20.
《Nature》1971,231(5297):4-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