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蚌埠医学院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行研究。得出医学生在行为认知、行为态度、目标态度、情感体验因素得分较高,表现出积极的锻炼意愿,在行为意向、行为习惯、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因素得分较低。男生与女生体育锻炼态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要比女生积极。不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基本一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
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对九所高校102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福建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现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水平中等略偏上,其中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等不够理想;男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显著好于女生;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城乡学校变量上没有明显差异;低年级学生的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等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针对考察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态度的性别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了男女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锻炼态度等。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锻炼时间、锻炼强度上存在差异性,在锻炼频率不存在差异必;在行为认知、行为态度这两个维度,男大学生与女大学生不存在差异性,而在目标态度、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主观标准等各维度上存在性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新疆高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行为习惯、目标态度、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行为态度、行为意向等方面存在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与不同学生生活的环境、年龄段,及传统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中学生锻炼态度的现状及培养中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养成。采用《青少年锻炼态度量表》和自制人口学问卷对124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锻炼态度均分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好于女生;父母教育方式为商讨型和忽视型的中学生锻炼态度均分要明显优于干涉型和溺爱型教育方式的锻炼态度均分;BMI指数为正常体重的中学生锻炼态度均分要明显高于低体重、超重和肥胖中学生锻炼态度均分。中学生BMI指数、父母教育方式和性别对其锻炼态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中学生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采用方便抽样法对中学生运动动机和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中学男生体育锻炼量优于女生,初中生体育锻炼量和锻炼周数明显高于高中生,进行中、高锻炼量的中学生运动动机水平和锻炼周数高于低锻炼量学生;中学生从事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对运动动机总分、体育锻炼量的影响显著;(2)回归分析表明中学生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锻炼周数对运动动机预测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从认知、情感、意向、行为等因素探讨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拓展与利用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较之以往调查研究,男生的体育情意、锻炼人数等明显高于女生,但男女生在体育认知因素上较为一致;在"知、情、意"等态度因素中,情意因素与体育行为结合的相关度高于认知因素与体育行为结合相关度.高校体育课程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重视和加强课程资源的拓展和利用,对于提高体育课程质量,培养学生体育态度,特别是女生的情感与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课程资源的拓展与利用是当前高校体育课程建设与发展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心理测验方法,以扬州大学体育学院二、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观锻炼体验进行问卷测量.结果表明:不同的性别和不同的年级,学生的主观锻炼体验不同,在心理烦恼和疲劳两个维度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即:(1)男生和女生在心理烦恼维度存在明显差异,男生的心里烦恼程度较女生严重;(2)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在疲劳维度有明显差异,三年级的学生的疲劳程度较二年级严重;(3)但在积极幸福感维度均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结论:主观锻炼体验对分析和培养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提名法、问卷调查法,测试了青少年运动环境中个体的同伴接纳,研究了个体在运动队中的同伴关系对于运动行为意向、运动行为态度、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高同伴接纳组被试在体育运动中的情感体验得分显著高于低同伴接纳组被试.2高同伴接纳组被试在行为认知、行为态度、行为意向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低同伴接纳组被试.3高同伴接纳组被试在体育运动中的运动控制感,以及对来自于同伴的支持感得分显著高于低同伴接纳组被试.研究证实:体育运动环境中,青少年同伴关系能够预期个体的体育锻炼态度,包括相关的运动行为、对于运动的感知和相关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准实验研究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泰山学院二年级普通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个人与社会责任”培养和排球运动基本技术、战术教学融合的课程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个人与社会责任课程模式的排球教学对男女学生发展运动技能水平上,男生优于女生,而在培养提高情感行为态度上,女生优于男生;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分别接受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与传统课程模式的排球教学后,在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上没有差异,在情感行为态度的学习效果上差异具有显著性,且实验班明显高于对照班.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规律与特征,从而为有效的健康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现实性依据,从锻炼动机、自我效能、价值判断、锻炼阶段行为阶段、体育课程、学校条件、家庭影响几个方面对重庆市7所中学的17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锻炼行为各阶段的分布情况为:前意向阶段n=122(8.1%),意向阶段n=147(9.7%),准备阶段n=719(47.7%),行动阶段n=246(16.3%),保持阶段n=273(18.1%).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锻炼行为阶段组的个体在观察变量上存在明显不同;回归分析显示,锻炼水平、锻炼效能、动机水平、价值判断、家庭因素、身体效能和课程因素可显著预测初中生的锻炼行为,7个变量可解释锻炼行为43.5%的变异量.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了解中学生的锻炼行为状况及其对锻炼坚持心理的影响,研究采用自编的《中学生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对广州市越秀区中学的学生锻炼自信心及锻炼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不同锻炼频率的锻炼行为之间在外部环境、身体感觉、社会支持,以及运动风险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不同锻炼持续时间的锻炼行为之间在外部环境、身体感觉、社会支持,以及运动风险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不同锻炼坚持时间的锻炼行为之间在外部环境、身体感觉、社会支持,以及运动风险上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高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没有体育锻炼的习惯.既影响了学业的完成.而且错过了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关键时期,笔者经过调查研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合肥市部分高中部学校进行调查走访发现高中学生喜欢参加体育运动,但他们对上体育课不感兴趣甚至畏惧。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参照兄弟省、市学校的经验和做法同时根据安徽省合肥市的具体情况,设想构建新的高中体育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综合的以育人为目的体育教养行为。力求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以人为本,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独立自由锻炼的能力,为从小就建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态度、参与锻炼实际情况以及影响参加锻炼的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探究锻炼态度与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河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重庆市区中小学学生进行为期3个半月的体质测试和问卷调查。1)从各年级学生的体质上看,在身体机能指标中,男生的肺活量增长最快,且此项的男女增长差异最大(P〈0.01);在运动素质指标中,女生的坐位体前屈指标增长最快,且此项的男女生增长差异最大(P〈0.01);在身体形态指标中,男生的体重增长最快,且此项的男女增长差异最大(P〈0.01),在环比研究中发现:男、女学生在身高、体重上均有下降趋势。2)从各年级学生的锻炼行为上看,学生的锻炼时间普遍为30-60min,且随着年级的提升锻炼时间略有增加:从锻炼地点看,三、五年级的学生主要以社区为主,初二和高二年级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从锻炼强度上看,三、五年级学生锻炼强度较小,初二和高二年级强度增大,尤以初二年级最为突出。3)从学生的锻炼期望上看,锻炼效果因子中五年级、初二、高二年级差异最大(P〈0.05);锻炼人际因子中只有高二年级男女生存在差异(P〈0.05)。4)从学生的锻炼期望因子回归上看,锻炼意识因子的贡献系数最大(β=0.127,(P〈0.01));锻炼人际因子的贡献系数最小(β=-0.009,P〉O.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生对健康相关行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提高医学生身体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山西大同大学医学专业学生1 320名。使用自编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调查7种促进健康行为和7种危害健康行为。结果医学生对健康影响因素的认知水平较高;健康相关行为在性别间有统计学差异的有适度锻炼、积极应对环境的变化、饮酒、网瘾、吸烟、经常吃宵夜或零食、喜欢口味重的饮食;医学生中生活学习精力充沛、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力敏捷、体力充沛的比例分别为23.4%、23.4%、37.5%、20.6%。结论医学生健康相关行为整体认知水平高,但在某些实际行为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从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态度、知识和行为等方面了解目前中学环境教育的效果以及现阶段环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果显示,目前学校尚未形成浓厚的环境教育氛围,家长未能成为学生环境教育的主讲教师,学生没有普遍形成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行为,为此提出了确立"绿色学校"的建设目标、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的德育体系、积极开展活动性环境教育实践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问卷法、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女大学生体育行为及价值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价值观念、课余时间安排内容、参加体育锻炼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同时也对女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王德深 《科技信息》2009,(31):I0247-I0248,I0240
为了进一步了解海口市高中学生体育健身意识与相关行为现状,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海口市三所学校的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的顺利实施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