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阵列电极测量不同阴离子介质中有机涂层/铁电极界面电位分布图。研究腐蚀发生,发展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腐蚀优先发生在有机涂层/铁电极界面边缘。涂层一旦破裂,在Cl^-介质中腐蚀很快发生并不断发展,在NL^-3介质中腐蚀也很快发生,一段时间后就逐步受抑制几种温敏二极管而在CO^2-3介质中腐蚀不发生。  相似文献   

2.
有机涂层中离子传输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涂层的阴极剥离,研究了有机涂层中离子传输行为。采用一个双电解池体系,将涂层人为缺陷和完好部分隔开,通过控制两部分溶液中离子种类、浓度和pH值等,研究离子在涂层中的传输。尝试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EIS)来表征涂层/金属界面阴极剥离程度。结果表明:K^+能透过环氧清漆涂层到达涂层/金属界面;而Na+很难穿透环氧清漆,只能通过涂层缺陷到达界面。溶液中水合离子直径对于离子在涂层中的扩散有着重要影响;溶液中水的活性是影响涂层起始剥离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用电化学极化电阻法研究了某些有机含氮化合物抑制铁腐蚀的结构效应。根据缓蚀剂分子中取代基的类型、数目和空间取向,以及位体N上电子与铁空d轨道形成位键的强弱,解释了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对其缓蚀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45#,Cr12钢在涂敷醇酸清漆后,浸泡在0.5mol/L NaCl中的腐蚀行为,用循环伏安曲线分析了有机涂层的破坏过程,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研究了有机涂层下的点蚀行为。  相似文献   

5.
6.
酸性介质中有机含氮化合物抑制铁腐蚀的结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极化电阻法研究了某些有机合氮化合物抑制铁腐蚀的结构效应.根据缓蚀剂分子中取代基的类型、数目和空间取向,以及配位体N上电子与铁空d轨道形成配位键的强弱,解释了有机合氮化合物的结构对其缓蚀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备了铁氰化钴/铁(Fe/CoHCF)复合膜修饰电极,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及其电催化活性,实验表明该复合物不是铁氰化钴与普鲁士蓝(PB)的简单混合物,而是钴、铁共沉积形成的多核铁氰化物.该修饰电极对H2O2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安培法测定H2O2的线性范围为5.0×10 7~3.7×10 3mol.L 1,检测限(3sb,n=11)为2.0×10 7mol.L 1,灵敏度为44.5μA.(mmol.L 1)1.该法已用于模拟水样中H2O2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水分散聚氨酯阴离子体涂层剂的聚集状态与性能的关系,特别是对影响织物涂层的主要因素作了探讨。本文在下列几个方面作了研究:(1) PU(聚氨酯,Polyurethane)阴离子体与HPAM(水解聚丙烯酰胺,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共混二相结构对玻璃化温度T_g及透湿量的影响;(2) PU大分子(AB)_n型结构对力学性能及涂层性能的影响;(3) 交链剂的交链行为;(4) 离子化度对贮存稳定性的影响。此外,在研究PU阴离子体涂层性能的控制因素方面提出了新的见解,即调节PU阴离子体中硬段含量可获得透湿性强且弹性好的涂层织物。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Fe及Pd/Fe电极在0.1mol/LNaOH溶液中的阴极极化行为,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硝基苯(NB)在Fe及Pd/Fe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NB在注钯剂量较大的Pd/Fe电极上还原效果较好,最后提出了碱性溶液中NB在Pd/Fe电极上电还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对以微电子薄膜技术制作的平面微带阵列电极(MAE)进行了电化学特性的研究,考察了该电极在铁氰化钾溶液中的伏安特性和计时电流特性.实验表明,由于边缘效应的作用,MAE具有比常规铂电极高得多的电流密度,传质能力高于转速为7600r/min的旋转圆盘电极;由于MAE中各微带电极的间距较小,导致微带电极间扩散层交叠,边缘效应的作用随之减小,因而其伏安行为与单个微电极呈现差异.测得的计时电流值与按微带电极的扩散理论和Cottrell公式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推测了产生偏差的原因.应用MAE电极进行了物质扩散系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应用微乳液技术,对活性炭表面直接负载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正丁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氢氧化钠等化合物对微乳液体系及负载工艺的影响.对不同条件下所研制的空气电极的性能测试表明,采用微乳液方法在活性炭表面直接负载氧化钴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长城1号防护涂层抗热腐蚀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将长城1号及X-40涂层镀复在GH864高温合金试样上,然后进行了热腐蚀试验,并用OM,SEM,EMPA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长城1号涂层显示出比X-40涂层更优越的腐蚀抗力,提出了长城1号,X-40涂层GH864基体合金可能的腐蚀机制。  相似文献   

13.
熔盐被覆TiC是目前国内外对硬质合金.模具钢等进行表面强化的一种最新方法;我们对W_6Mo_5Cr_4V_2、Cr_(12),WC_(50)CrMo及T12进行了试验,均得到一定的被覆层深及较高的硬度,对被覆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找到了较为理想的熔盐被覆TiC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含磷(以状态存在)5.0μg/ml的5×10 ̄(-3)mol/L钼酸铵,0.5mol/L硫酸和20%丙酮的溶液中,以100mv/s扫速,在600-50mv(vsAg/AgCl电极)间,用循环扫描的电化学修饰法,制备了单分子层的1∶12磷钼杂多酸阴离子薄膜修饰玻碳电极(PM_(012)电极)。用循环伏安法进一步研究了电极性能,并应用本法测定桑叶中,总磷,相对标准偏差(n=5)为0.6%;加标回收率为98.69-100.3%;检测限为0.05μg/ml。本法还可应用于其它含磷试样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几种不同材料在含硫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和腐蚀形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失重法研究了45#碳钢、1Cr18Ni9Ti、304不锈钢和Ni-P合金镀层在含硫介质中的腐蚀速率,采用JSM-6700F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微观腐蚀形貌。结果表明,45#碳钢的腐蚀速率大于其它三种材料,Ni-P合金镀层、1Cr18Ni9Ti和304不锈钢是含硫介质中的耐蚀材料。随着S2-含量的增加及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增大,在80℃、S2-浓度为2.5%时,Ni-P合金镀层腐蚀速率最大,但也仅为0.004 56 mg.m-2.h-1。微观腐蚀形貌观察,45#碳钢出现大面积的腐蚀沟槽;1Cr18Ni9Ti和304不锈钢表面出现点蚀坑;Ni-P镀层宏观上形成均匀腐蚀。  相似文献   

16.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研究了w=0.03NaCl溶液中BTA(苯并三氨唑)及其衍生物5CBTA(5-羟基苯并三氮唑)对铜的缓蚀作用机理,发现5CBTA对铜的作用与BTA的作用机理相似,在较大正电位下两者都是通过三氮唑环与铜形成配合物覆盖在铜表面,随着电位负移在铜电极表面吸附的聚合物膜逐渐转化分为分子形式吸附,5CBTA中的-COOH基团只是起到空间位阻的作用,没有参与电极表面的吸附。两者配使用以BTA吸附为主,其缓蚀机理没有发生改变,也没有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于腐蚀测量的固体参比电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了工业腐蚀测量中测量探头的设计.根据固体参比电极Φ-t及Φ-T曲线关系分析结果,改进了固体参比电极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制作三电极体系探头,维护简便,测量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18.
用丝束电极研究亚硝酸钠对低碳钢缝隙腐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5%NaCl溶液和5%NaCl+5%NaNO2溶液中,采用丝束电极技术测量了低砖、钢缝隙内、外的自腐蚀电位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亚硝酸钠对低碳钢缝隙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NaCl溶液中,缝隙内的碳钢为阳极、缝隙外为阴极;随浸泡时间增加,腐蚀不均匀性增加.加入5%NaNO2后,缝隙内外的腐蚀电位都正移,电位差减小,碳钢的腐蚀速度显著降低.亚硝酸钠使碳钢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有效抑制了碳钢的缝隙腐蚀.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脑电图干电极,主要用于采集脑电信号以进行基于脑电图的警觉度分析,替代传统的湿电极.采用柔性衬底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加工技术,在柔性衬底上制备出具有化学稳定性与生物相容性的微针状干电极阵列.通过铜牺牲层实现干电极微针的悬臂梁结构,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剥离层实现器件从玻璃基底的完全释放,并经平面电极的多层组装实现了立体电极阵列.实验中干电极以聚酰亚胺作为柔性衬底,其针端及导线部分材料为镍,针端部分表面镀金.采用Neuroscan的脑电信号采集放大器对干电极性能进行了测试,测得阻抗约为10 kΩ,其时域和频域信号与传统湿电极基本一致.所制备的干电极成品率高、尺寸小、屏蔽佳、装配简单、可靠性好、机械强度大,符合快速、无痛的脑电信号采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