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清 《海峡科学》2004,(6):3-4,18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本文论叙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从人口、资源、环境角度论述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对当今人类社会以及我国面临的"…三大生存危困"…进行介绍和阐述,用大量的数字列举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危机紧迫性;论证了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特别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分析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针对我国的基本情况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一系列严重威胁全人类存与发展的问题困扰着全世界。在此形势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走过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未来长期的共同发展战略。本文从价值观的视角,对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前提进行了剖析,指出了传统价值观:片面发展观、唯物质主义的幸福观和“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种种不利影响。并进而向全社会呼吁,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人的全面发展观、科学、合理的幸福观和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自然观。并努力使这些全新的价值观念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从而使人们自觉自愿地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方式,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巨大提高,一系列严重威胁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困扰着全世界。在此形势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走过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资源相互协调的,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未来长期的共同发展战略。本文从价值观的视角,对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前提进行了剖析,指出了传统价值观:片面发展观、唯物质主义的幸福观和“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观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种种不利影响。并进而向全社会呼吁,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人的全面发展观、科学、合理的幸福观和人与环境相融和谐的自然观。并努力使这些全新的价值观念内化为人们的自觉意识,从而使人们自觉自愿地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方式,进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推进,社会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只注重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人口的盲目增长和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承受力,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极大破坏,从而威胁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地解决人类自身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不断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诸多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呈现在了我们面前。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21世纪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地理课程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以人类活动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向学生进行全球观、人口观、资源观、生态观、发展观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生存及其一切生产经济活动都必须依赖生态自然环境,造成人口、资源、能源、粮食、环境五大严重问题的原因也是生态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了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我国公民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人类的生产、生存等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化学,与能源、资源、环境和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将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生态可持续发展意识传输给每个学生,是当前每一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工作。该文结合化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叙述了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资源、环境保护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方面所作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我国环境会计建立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已日益严峻。为更好地贯彻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国策,社会各界都在寻求保护和治理环境的方法。会计行业也要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活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和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环境会计。  相似文献   

9.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人类寻求发展的物质基础。反思人类史和自然史,人与大自然原本是和谐相处的,只是两百多年前工业社会的到来,才使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进而酿成了危机.从本世纪中叶以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酸雨肆虐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地球的一大危机,污染了的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资源的枯竭制约了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为了人类的前途、地球的命运,只有实施既符合当代人的利益,又不损害未来人类利益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人类在地球上更好地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环境、资源、经济、人口、健康以及和平、安全等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给人类提出了一系列单一学科所不能解决的复杂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要求科研人员必须广泛地交流与合作,学科之间必须相互交叉、融合与渗透。另一方面,学科交叉也被视作对当前学科过度专业化所产生的惰性的一种纠正。越来越多科学家相信,只有通过发展交叉学科才能够实现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人类面对的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类在发展中出现的能源、资源、环境问题归根究底是人口超过世界人口容量的问题。而顶极群落作为自然界中特定地域允许的生物量最大的状态,对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着重从能源方面将顶极群落与人类生态经济系统的能源结构与能流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获取能量的能力和减缓人口增长、节制过度消费、充分利用获取的能量两个方面的启示,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能源战略提供理论上的论证。  相似文献   

12.
经营城市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以来,工业化浪潮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效率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机.面对"有增长无发展"的困境,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历程,寻觅一条新的发展道路.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主持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重大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作了长篇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胜九 《科技潮》1999,(10):158-159
人类要发展,经济要增长,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认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战略,得到了各国政府的认同和关注。中国政府在1994年3月批准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现在"可持续发展"一词已风靡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是人类提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应协调一致,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前提是发展,要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减少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将保护和利用有机地结合,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生。  相似文献   

14.
郭文丽  胡泊  王敏 《科技资讯》2006,(32):222-222
随着人口的增长、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对地球影响规模空前加大,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上出现了一系列矛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对以往的发展战略和措施反思所得出的结论,是一条通向未来的繁荣之路。  相似文献   

15.
环境、资源、人口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主要问题。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将是绿色技术时代,这一理念已经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各个层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推广。 住宅建筑作为人居空间环境的创造,与自然生态环境密不可分,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及其生  相似文献   

16.
资源和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社会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说明人类在发展自身、改造自然和利用资源过程中的得与失,寻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可持续发展,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刘英丽 《科技信息》2009,(33):367-367
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面对地球资源锐减,人类生存环境面临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不断恶化的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产品绿色设计概念、原则及特点的分析,阐述了产品绿色设计是企业缓解资源短缺和社会环境巨大压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提升自身竞争力,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邓绍云  邱清华 《科技信息》2010,(24):I0014-I0015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主调,适度的人口和丰富的资源与良好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也是区域发展的理想状态。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人口控制、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本文针对区域的特征,从区域人口、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出发,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概念进行分析,拓展认识和界定了区域社会各个方面、资源储备量和区域环境承受能力的内涵意义。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功能过程,考虑区域社会调节活动对区域发展功能过程的影响,构建了一个以指标层变量、分类层指标和目标层指数三个等级层次体系的,并适用性较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文中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这样一个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模式的示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首次提出,人类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并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实验区是支撑这一系统的重要载体。经过20年的探索,福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逐渐成熟起来,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研究与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增长质量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环境、资源、能源与生态问题出现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人类的唯一选择。要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又必须保持经济增长的质量。经济增长质量应包括增长速度、经济效率、经济稳定、经济结构与环境质量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