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记述了早寒武世沧浪铺阶一高肌虫新属Tanguangbiella(gen.nov.),标本产于川东南秀山溶溪剖面下寒武统天河板组中部。新属以壳体巨大,具纺缍形前腹瘤、准生长线及缘膜构造为特征,其主要特征接近于高肌虫类,而部分特征也和介形类相似,加之标本稀少,故暂置于高肌虫目。  相似文献   

2.
陕南镇巴筇竹寺阶动物群属于滇东型动物群与峡东-黔北型动物群之间的过渡型,对其生物地层和动物群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详细地研究了古盘虫类三叶虫Shizhudiscus armatus Li(sp.nov.)的个体发育,将其个体发育过程划分为3个时期和8个阶段,总结了该种的形态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演变特点以及同生物全息律的关系。此外通过电镜扫描、化学元素能谱分析、切片等手段对磷质三叶虫壳层结构和物质成分也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5.
继我国南部寒武纪高肌虫研究之后,我们先后在北方的河南淅川,新疆乌什,陕西洛南、柞水、陇县,辽宁金县、复县及青海大通等地找到了丰富的高肌虫化石,通过对这些化石的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北方高肌虫无论在生活区域还是在层位上均较南方分布广。2.中国北方的高肌虫在属种形态及古地理上都与西南地区的高肌虫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陕西镇巴小洋坝下寒武统筇竹寺阶灯影组西蒿坪段及水井沱组内的一些牙形刺形化石,共计4个属7个种,其中新属及新种各一个,我国首次发现的有2属4种。它们中的许多分子具有地理分布广泛、演化迅速的特点,已成为早寒武世洲际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寒武世西大山组蠕虫状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早寒武世西大山组发现大量蠕虫状化石和少量海绵动物化石.蠕虫状化石一般长为50 mm以上,宽为0.3-1.4 mm,皱节微细,每毫米长度内有3-10条不等,被认为是Sabellidites cambriensis Yanichevsky,1926化石,是目前报道的Sabellidites化石产出最高层位.  相似文献   

9.
贵州台江八郎凯里组剖面中下部中、下寒武统界线之下厚达15米左右的粉砂质泥岩、页岩中存在着一个类似凯里动物群的台江动物群,由8个门类39个属组成,核心为蠕形动物,三叶虫数量很多。形成于内陆棚浅海环境。时代为早寒武世末期,介于著名的早寒武世早期澄江动物群和中寒武世早期凯里动物群之间,对于早期后生动物的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贵州织金早寒武世戈仲伍组磷块岩中海绵骨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岩石薄片和能谱分析,在织金实兴戈仲伍组磷块岩中首次发现大量的硅质海绵骨针化石,骨针类型可分为三射二轴针、四射二轴针,五射五轴和六射六轴海绵骨针,其在磷块岩中含量达30%,构成最古老的由海绵生物碎屑组成的海绵生物碎屑磷块岩,这表明海绵动物的辐射分异在早寒武世最早期就已经开始.同时探讨了海绵骨针的埋藏环境.  相似文献   

11.
12.
13.
通过对滇东地区含磷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认为渔户村组小歪头山段和雨碌段(待补段)分别代表一级碳酸盐磷酸盐台地上二级台地和台凹相区的同时异相沉积。晋宁、安宁地区中谊村段的白泥层与中白云岩层为上下关系,中白云岩层为上磷矿层下部的相变。根据20条含磷地层剖面的地层相分析进行相区划分,并作出中谊村段下磷矿层和上磷矿层两个沉积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14.
扬子地台区西部和西北部下寒武统梅树村阶含磷岩系中,产有许多角锥状、近方柱状的微体化石。它们个体微小(1—3mm),具有角沟或角脊、横肋等锥石类外壳所特有的典型特征,无疑是锥石动物的最古老成员。梅树村阶与中寒武统所产锥石类化石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研究它们早期演化的历史,有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本文将梅树村阶锥石类分为3科、11属,共19种,并作了系统描述。  相似文献   

15.
峨眉山早二叠世地层发育,化石丰富,含大量苔藓虫化石。栖霞组以Fenestella sp.(A)为特征,茅口组下部以Araxopora hayasakai最丰富,上部则以Meekopora emeishanensis(sp.nov.)为特色。Meekopora属在我国过去仅发现于石炭系,现该属首次在蛾眉山下二叠统中发现,其层位大致相当子北美早二叠世的瓜达卢普组(Guadalupian)。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讨论了早寒武世早期小壳动物的生存条件及几类常见软舌螺(Microcornus, Actinotheca, Neogloborilus, Paragloborilus, Adyshevitheca, Sulcavitus等)的生活环境及生存方式,并在古生态分析的基础上,对扬子地台早寒武世早期小壳动物的地理分区进行了探讨,提出扬子地台自西向东可分为三个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即底栖生物区;浮游、游泳、底栖生物混生区;浮游、游泳动物区。其分区界线大致与三叶虫的分区界线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