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个矮牵牛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6种不同花色矮牵牛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并用排序分析法对其亲缘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矮牵牛叶片具有不同酶谱,从酶谱分析中看出白色矮牵牛品种与粉色单瓣矮牵牛品种、玫瑰红色矮牵牛品种、紫色矮牵牛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粉色矮牵牛品种与红色矮牵牛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粉色单瓣矮牵牛品种与玫瑰红色矮牵牛品种、紫色矮牵牛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地区的50个常用月季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品种不同时间、地域间抗病性差异,分析不同月季品种影响月季黑斑病抗性的因素和黑斑病病症变化过程,进行了抗黑斑病的月季品种筛选.结果表明:月季黑斑病发病与气候有关,年度、月度发病率与降水量呈正相关,5个不同抗性品种随生长情况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3.
对引进山东的17个茶树品种(群体种)的叶片进行了气孔导度、蒸腾特性的观测研究,得出:茶树品种不同的气孔导度日变化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单峰型曲线;随着株龄的增加,茶树各品种的气孔导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同品种茶树蒸腾速率变化趋势与其气孔导度的相同,并随着株龄的增加,各品种茶树的蒸腾速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综合各项指标从中筛选出适宜在当地推广的茶树品种.  相似文献   

4.
2005年陕南柑桔冻害情况调查及防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2月下旬,陕南城固县发生了近15年未遇的-7.6℃的极端最低气温。调查发现,近年来新引进的柑桔品种及部分主栽品种在这种低温条件下,不同品种、不同树势、不同地形,越冬抗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依此提出了陕南柑桔主栽品种选择和防寒抗冻栽培的技术路线与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试验在同等施肥条件下,对比研究了农大108、哲单14等14个玉米品种之间在不同生育期内的株高、茎粗、穗位高等农艺性状的特征,通过LSD和SSR分析法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测验,根据不同品种间在不同时期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确定了不同玉米品种的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6.
10个品种向日葵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对10个品种的向日葵进行同工酶分析.依据不同品种间酶带特征的不同,并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向日葵品种间的亲源关系.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共出现52条酶带,除了第六个品种外所有供试品种间都有一条共同特征的谱带,同时不同品种间也存在差异.POD酶谱聚类分析将10个品种向日葵分为三大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3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的对比试验,从物候期、株高、草产量等指标的测定数据表明,多花黑麦草苗期生长旺盛,具有抗寒性好、不易倒伏、发芽快、再生速度快和高产等特点。因品种的不同,其生长性能也不相同,说明相同牧草的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在生产实践中,应注意选用优良的牧草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在临沧气候环境和栽培条件下,品种“002、003、012、014”是优质多花黑麦草品种,具有可推广种植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5种抗旱性不同的水、旱稻品种在水分胁迫下全生育期的茎叶为实验材料,采用NBT光还原法测定SOD活性,探讨不同品种全生育期的不同阶段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到水分胁迫的水、旱稻SOD活性均高于对照;孕穗期和抽穗期是水分敏感期,在孕穗期SOD上升19.60%,抽穗期上升6.40%;成熟期SOD活性平均下降11.73%,不同品种在此期间SOD活性下降幅度有明显差别,旱稻品种下降17%~26%,水稻品种下降7%左右  相似文献   

9.
不同蚕豆品种上豆蚜,豌豆蚜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豌豆蚜、豆蚜在蚕豆良种3002、83-324两个品种上的生长发育历期、成活率等方面,皆有差异;说明这些蚕豆品种所具备的品种特性对豆蚜、豌豆蚜的寄生有着不同的作用,也就是说,他们对豆蚜、豌豆蚜的抗性有一定的差异。上述品种中83-324对豆蚜、豌豆蚜的抗性较强,而品种3002的抗性较差。在生产实践中对不同品种间存在的抗性差异应加以充分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桑树不同品种引种的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7个不同桑树品种的发芽期、叶片含糖量、含水量、细胞膜透性的分析表明:不同品种间差异明显,湖711、湖7、新疆白桑、剑持四个品种的抗寒性较强,适宜在我省推广,龙须桑、黑油桑、新一之濑、铁钯桑的抗寒性较弱,不宜在我省大面积引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比较两种不同品质水稻(佳辐占和广陆矮4号)叶片的蛋白质组分的差异.两种水稻叶片提取的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斑点清晰,形态规则.采用考马斯亮蓝染色获得约400个斑点,银染图谱约800个斑点.两种水稻的蛋白质图谱考马斯亮蓝染色图谱存在5个显著差异点,银染图谱存在11个显著差异点.  相似文献   

12.
早稻田蜘蛛群落结构及优势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稻田定点调查,初步鉴定长沙地区稻田有蜘蛛8科28种,其中主要成分依次为狼蛛、皿蛛、球蛛和肖蛸等;蜘蛛群落结构在水稻的不同发育期有明显不同;根据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C)和均匀度(E)的分析,早稻发育前期(5月)蜘蛛群落物种多样性明显小于中期(6月)和后期(7月)。优势种为拟水狼蛛和食虫沟偏蛛,分析了拟水狼蛛和食虫沟瘤蛛及蜘蛛混合种群的消长动态,对优势种蜘蛛与目标害虫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稻田蜘蛛群落物种丰富度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沙市东方红农场东塘分场共有稻田蜘蛛11科29属43种,其优势科为狼蛛科、皿蛛科、球蛛科和肖蛸科;优势种为拟水狼蛛、食虫沟瘤蛛、八斑鞘腹蛛和锥腹肖蛸.在水稻发育各期,综合防治田蜘蛛群落的丰富度(S)和个体总数(n)均大于化学防治田,晚稻田蜘蛛群落的丰富度(S)均大于相应防治的早稻田,同时发现稻田蜘蛛群落物种丰富度高的稻田,害虫的丰富度较低,反之则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水稻品种种子发芽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籼稻9311、湖南粳稻HN-1、豫粳6号、豫粳8号4个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进行种子发芽耐盐性比较实验,并分别测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电导率以及POD(过氧化物酶)比活力,分析不同品种间幼苗耐盐性的差别.结果表明:4个品种中江苏籼稻9311的耐盐性最强,豫粳8号次之,再次为湖南粳稻HN-1,而豫粳6号最弱.  相似文献   

15.
潜根线虫的种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福建省内外6个点调查水稻和2种杂草的根部寄生的潜根线虫种类.已查获Hirschmannielamarina,H.oryzae,H.mucronata,H.caudacrena,H.beli,H.gracilis,H.microtyla和H.imamuri等8个种.其中H.marina为福建省首次记录.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各地潜根线虫100%是混合虫口.而H.oryzae在绝大部分稻田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6.
水稻对白叶枯病菌抗性与活性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 3种水稻白叶枯病菌和 4个抗、感水稻品种为样品 ,研究了水稻对白叶枯病菌抗性与白叶枯病菌细胞保护酶以及氧自由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接种 15d的水稻SOD、POD显示活性 ,而CAT无活性 ;用水稻叶片酶解液培养 3种病原菌 ,菌体显示SOD和CAT活性 ,但未测出POD活性。抗、感水稻对白叶枯病菌的影响不同 ,感病水稻使病原菌SOD和CAT活性升高 ,抗病水稻使白叶枯病菌SOD、CAT活性降低。而抗、感水稻对白叶枯病菌氧自由基的影响 ,正好与对酶的影响相反。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约1 万年前开始被驯化。由于水稻与其祖先野生种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 水稻的起源和驯化问题长期存在争议。本文综述了水稻起源和驯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近年来基因组学方面的证据, 认为水稻2 个亚种独立起源于野生祖先种内很早就分化的不同类群, 但一些驯化基因--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 可能首先在一个亚种中被驯化, 然后通过基因渐渗, 扩散到另一个亚种中。因此, 水稻驯化的关键是研究驯化基因的起源和扩散方式。随着大规模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和相应数据分析方法的建立, 在全基因组水平对水稻及其祖先进行大规模分析, 已成为揭示水稻起源与驯化之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稻田捕食性节肢动物种库对其群落重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田生态系统中,非稻田生境和休耕期间稻田生境中的节肢动物群落系统可以称为节肢动物群落的种库,根据生境类型的不同,可以将种库分为许多不同的亚种库,如田埂亚种库、沟渠亚种库、菜地亚种库等等.从捕食性天敌的角度研究了稻田节肢动物种库对其群落重建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稻田天敌群落重建期间(水稻移栽后1个月之内),稻田的优势种天敌如食虫沟瘤蛛、水狼蛛等均来自种库,它们由种库向稻田群落迁居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其中,田埂作为一个主要的亚种库为它们迁移入田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稻属AA基因组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和系统进化关系,62份来自广泛地理分布的水稻品系被用于ISSR标记分析。这些品系包含有6个野生稻种(O.nivara,O.rufipogon、O.barthi,O.longistaminata,O.glumaepatula,和O.meridionalis)和2个栽培稻种(O.sativa和O.glaberrima)。21条能产生良好重复性条带模式的ISSR引物被筛选出,并在62个水稻品系中揭示出非常好的多态性。全部样品的基因多样性为0.527,同时显示出ISSR标记在稻属物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具有强大的作用。根据ISSR条带模式,利用Jaccard配对相似系数构建的一致性树状图,显示出具有良好自展支持率的稻属AA基因组遗传多样性关系。结果表明,来自不同大陆的稻属物种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尤其是亚洲野生稻物种与Vaughan1989年建立的稻属分类系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将对稻属AA基因组野生稻在水稻育种实践中的有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稻田生态系统中杂草地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吸虫器法采样,对稻田生态系统中杂草地捕食性节肢动物天敌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构动态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杂草地生境中采集到73种捕食性节肢动物,其中55种为捕食性蜘蛛,18种为捕食性昆虫。在冬春闲期,杂草地生境的捕食性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和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较高。水稻移栽后,杂草地中的捕食性节肢动物种群迁进稻田,为稻田提供天敌移居者,杂草地生境中的捕食性天敌物种数减少,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降低;水稻成熟后、夏闲期始及冬闲期始,杂草地接纳从稻田中迁出的天敌种群,捕食性天敌物种数和单位面积内的个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杂草地为保护稻田捕食性天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庇难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