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土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造成沙进人退的严重局面。如何改造沙漠,让沙漠不再流动、让沙漠变绿成为我们几代人的梦想。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工程通过产业链的形式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广袤的可治理沙区,调动当地的农牧民种植沙生灌木,利用沙生灌木具有定期(3至5年)平茬、越平越壮的特殊生物质习性和相当优异的热化学性能(热值高、灰熔点高、挥发份高、有害元素含量低),建设可再生生物质燃料的能源项目。本项目建成后,形成的生物质资源管护、抚育、平茬、储运、利用的产业链,实现以产业带动治沙,以持续的循环经济保持治沙成果。同时,也为当地农牧民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和谐安定;又为沙区农牧民增加了经济收入,带动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2.
沙地森林公园建设是发展沙漠旅游业的一种形式。以营造防沙治沙林为主的国营林场,建设沙地森林公园独特的优势,为发展第三产业拓宽了思路。建设沙地森林公园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北京四大风沙源中距离最近的一处。2000年春那场特大沙尘暴过去后,朱镕基总理于当年5月12日视察了锡盟,提出“治沙止漠刻不容缓,绿色屏障势在必建”的重要指示,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4年过去了,人们关心的是: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得怎样了?不久前,我随几家媒体组成的考察团来到了沙地南缘位于治沙前线的正镶白旗,看到的景观是——  相似文献   

4.
西藏东部沙化土壤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的不同沙化地、退化草地的不同粒度的湿含量、粒度分、风蚀启动风速等基本参数的变化规律,初步分析了其沙化、风蚀的原因,针对其特有的沙化特点,初步研究了本课题组研发的"无机多孔层状硅酸盐治沙材料"在该类沙地中的应用特性,为该区域沙化地原理提供基础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榆林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和荒沙造林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振宏  温丽芳 《广东科技》2012,21(11):176+171-176,171
樟子松是我市用材林、水土保持林、草场防护林、农田以及防风固沙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因其适合沙地生长、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喜光等特点,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荒沙造林方面。近年来利用樟子松进行治沙造林工作也取得了巨大成效,成功解决了半干旱、干旱地区的造林难题。通过对榆林沙地樟子松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6.
前言西伯利亚杏(Prunus sibirica L.)主要分布在森林草原带,常成为山地灌丛和灌木草原的优势种和景观植物;在典型草原带的沙地上也有分布,并常常集中地分布在固定沙丘阳坡上,形成独特的沙地灌丛。西伯利亚杏属于旱中生灌木或小乔木,耐寒性强,又能抗旱,五月份开花,粉红色花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首先对影响嫩江沙地治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因素进行了剖析,并紧密结合本地区沙地治理实践给出了提高嫩江沙地治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关键技术,对更好地积极推进当前开展的"生态市、园林城"建设进程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工程。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开展生态治理科技攻关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生态问题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草地退化与戈壁化问题、沙漠与沙地治理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和土壤盐碱化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几十年来经过坚持不懈地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已累计治理荒漠化土地21万平方公里,其中治理小流域面积5.2万平方公里,造林5.3万平方公里,综合治理沙地1.7万平方公里,保存建设人工草场8.8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4.19%,荒漠化土地治理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图像分割技术应用于荒漠化治理效果的评测,首先利用迭代阈值法对试验区卫星图像进行分割,分离出沙地和植被覆盖地,然后分别统计沙地和植被覆盖地的面积,计算植被覆盖率,以此来检验荒漠化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即依托柴达木盆地有限的水资源,利用生态治理产业或称为沙产业生产的草产品,用先种草、后养羊、再加工的全新理念,引导养羊业走向以生态保护治理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动力,科技创新为支撑,产品加工为龙头的产业化羊产业,它既促使羊产业链前后延伸,又拉动农牧民致富奔小康.  相似文献   

11.
民勤县青土湖麦草沙障阻沙聚沙效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积山  马述宏 《甘肃科技》2011,27(11):169-170
通过麦草网格沙障与植物活沙障的观测对比,为实际造林治沙工作提供了科学数据,更好地治理了流动沙丘.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沙地湿沙层水分来源问题的研究,已引起研究沙漠地区科学工作者的广泛的重视,湿沙层的水分多寡与性质关系到固沙造林的效果,但是湿沙层的水分能否经常供给植物生长的需要,它的变动情况怎样,均与其水分来源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认为主要系来自大气降水,也有人认为主要来自地下水或大气凝结水。近几年来科学院治沙队各治沙综合试验站及中心站,都开展了这项工作,对沙地水分动态运动方式和水分来源等进行了观察研究,收集了不少资料,取得了不少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10种杨树无性系长时间栽种试验,研究了杨树生长特性,对不同林网防风效能进行了研究,得出适合山东沙地的最优模式.试验结果对山东省治沙树种选择,栽种模式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扬  王诗乐 《科技信息》2008,(5):137-138
本文选取沙化现象严重,经济较为落后的科右中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当地退牧还草进行实地调查,总结其中的经验,揭示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地的生态状况,对政策落实、资金投向、沙化治理、生态恢复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提出合理建议,探求并提升退牧还草在治沙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期为其它地区治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滢  刘华 《科技园地》2006,(3):24-24
杏树是一个耐寒、耐旱、耐瘠溥、抗逆性、适应性极强,可粗放经营的优良树种。其药用、食用等经济价值十分可观。在贫瘠沙荒地发展仁用杏,是治理沙荒、绿化沙地、发展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仁用杏沙地栽培是在北方具有灌溉条件的沙地采取一定的配套措施栽培丰产杏的一种造林技术模式。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对青海湖环湖沙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青海湖环湖沙地进行统计,发现环湖地区连续性沙地主要有四块。其中最大的两块为湖东和湖西沙地,面积分别为558.038km^2、81.91km^2,且分析了环湖连续沙地和斑状沙地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斑状沙地不稳定性高于连续沙地,并就环湖沙地的成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治理沙尘暴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作为沙尘暴主要发源地之一,且受害程度最大的中国,更是投入大量费用,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沙治沙工程.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蒋高明对沙尘暴问题有多年研究经验,他曾多次深入内蒙古沙源地浑善达克河地进行实地考察,并亲自参与治沙实践,对防沙治沙工程主要依靠种树、飞播的模式提出了强烈质疑.他的思路是:"人退沙退",停止人工干预,让大自然自己去修复大地的"创伤".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市人工柠条灌木资源的调查,全市现有可利用柠条230万亩,其生物量可达36.62万吨(鲜重)。这些灌木资源不仅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而且为发展畜牧业、建设畜牧业大市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如利用科学合理,将会促进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市农牧民八年后的生计摸索一条路子,但目前我市在加工利用的方式方法上,还没有科学合理的模式,为此,从2005年年初开始,我们进行了柠条加工利用转化试验研究。现对一年来的试验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浑善达克沙地动态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沙地的动态变化趋势,准确了解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沙地的影响规律,对沙地的保护和治理至关重要.运用1994年、2001年、2014年夏季的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基于GIS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浑善达克沙地动态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94-2001年,固定沙地和湿地年变化率为-2.61%和-0.75%,半固定沙地和裸沙地年变化率分别为5.54%和18.83%,浑善达克沙地呈现退化的趋势;固定沙地减少的驱动力是降雨量和放牧强度,Logistic回归的贡献率分别为51.31和24.22;裸沙地增加的主要驱动力是放牧强度和气温,贡献率分别为29.45和38.76;湿地面积减少主要受第一产业的影响,贡献率为40.90.2001-2014年,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年变化率分别为0.36%和1.23%,裸沙地和湿地的年变化率分别为-4.56%和-1.20%,研究区沙地总体呈现好转的趋势;放牧强度的控制和政府的治理对沙地质量的好转起到了主要作用;湿地面积减少主要受风速、气温等自然因素和以放牧为主的人为因素共同影响.总体上,放牧对沙地的影响较大且长期存在,应继续通过草蓄平衡等政府治理措施来改善沙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沙漠化和石漠化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所面临的两大根本性的地域环境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着重从形成因素、地理分布、动态变化、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析,认为二者在某些成因上存在着相似性和治理措施方面存在可借鉴性,指出积极探索以沙治石和以石治沙的经验,对于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