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药理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介绍了利用酒精溶液从银杏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一种方法,并简述了该提取物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2.
银杏类药物是植物药开发的热点之一.银杏叶中的有效成份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被广泛用作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我国的银杏资源占世界总量的70%,主要来源为人工栽培银杏叶.  相似文献   

3.
叶用银杏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根据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对银杏叶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栽培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我国发展中用银杏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峰 《天津科技》2023,(1):45-47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在园林绿化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还是重要的经济树种。随着银杏树栽植和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病虫害的防治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银杏树病虫害的发生会使其生长、发育甚至生存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为此重点介绍了银杏树的7种常见病虫害,包括银杏茎腐病、银杏干枯病、银杏枯叶病、银杏炭疽病、霉烂病、银杏早期黄化病和银杏大蚕蛾,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这些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高温胁迫下银杏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选择银杏耐热品种(系),对银杏2年生盆栽苗分别进行4h的40、44、48℃高温(CK为28℃)处理,观察了银杏的形态变化,研究了银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银杏在高温胁迫下其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尤其当胁迫由44℃加重到48℃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急剧上升;28℃和40℃的处理下银杏形态未受影响,在44℃处理下出现轻度萎蔫现象;银杏在抵御高温胁迫过程中,SOD、AS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同温度处理下,银杏MDA含量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温度与MDA含量之问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认为MDA对银杏而言是较好的耐热筛选指标,其他指标在处理时段设为4h时,48℃条件下均与对照有显著的差异,说明48℃较其他温度适于筛选银杏抗热品种.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类对银杏的认识,研究的深入,天然银杏资源愈来愈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人工栽培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为进一步发展银杏资源,提高银杏品质和产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银杏优质高产栽培,并向银杏栽培推广嫁接、人工授粉等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同时对各地银杏栽培技术,先进经验进行了全面地总结,提出当前发展银杏资源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银杏为银杏科落叶乔木,其叶、果实、种子均有较高药用价值,且为我国特有孑遗树种。阐述银杏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临床应用和栽培管理,为更好的利用和栽培银杏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银杏内酯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保证其安全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确定银杏内酯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限值,并对3批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将银杏内酯注射液稀释15倍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其细菌内毒素限值可定为1.5 EU/mg.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具有可行性,可用于控制银杏内酯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黄酮类化合物在银杏叶片中的合成代谢规律,确定银杏合适采摘期,以及选育优良的银杏品种,探讨了雌、雄株和金叶(芽变品种)银杏叶片光合生理与黄酮含量的周年变化及相关性。【方法】以银杏种质资源圃的雌株、雄株及嫁接的金叶银杏为材料,对4—11月银杏的光合色素、叶绿素荧光参数、黄酮成分及含量间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在整个叶片生长周年动态变化中,雄株银杏的含水量低于雌株和金叶银杏,特别是在6—9月夏季高温时期的差异更显著;雌株银杏的含水量、相对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都大于雄株与金叶银杏,特别是在5—8月,但雄株与金叶银杏的相对叶面积增加速度较快;雌株银杏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 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高于雄株和金叶银杏,雌株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银杏叶中黄酮苷含量及总黄酮含量的高点分别出现在4—5月和9月,各银杏叶总黄酮的含量依次为金叶银杏>雄株>雌株;雄株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与槲皮素之间,雌株的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与总黄酮之间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金叶银杏叶色在4—6月为金黄色,其叶绿素含量均比雄株、雌株银杏低,7月转绿后与雌株和雄株差异不大,其光合、黄酮代谢的变化更接近于雄株,且其黄酮合成的能力高于雄株及雌株。【结论】银杏叶的最佳采收期在9月,雄株和金叶银杏更适用于叶用林的培育,雌株的抗逆性高于雄株与金叶银杏,金叶银杏既有观赏价值,又有优良的经济性状,因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银杏酚酸是银杏种仁中的过敏原。笔者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银杏酚酸的提取工艺,并通过HPLC对其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银杏酚酸提取量的主次顺序是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5%、提取时间12 h,料液比1∶12.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银杏酚酸主要有5种。验证性实验表明,在该条件下,银杏酚酸的提取量(PW)达到147.94μg/g,残留的银杏酚酸质量分数为2.19%,显著小于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银杏栽培速增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杏(Ginkgo biloba L.)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通过综合国内有关资料,该文从银杏的适应能力、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详尽阐述了近几年银杏栽培迅猛发展的原因,并指明其发展趋势,给人们在今后的银杏栽培及开发利用方面以启迪。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省银杏资源为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对河南银杏主产区10种优良银杏栽培品种的种核形态、种核性状、各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比较分析.对河南观赏银杏和古银杏进行实地踏查和资料整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优良栽培银杏品种的主要产量性状表现与国内主要栽培区的其他品种相比并不低;性状的变异系数和出仁率高于国内主要栽培区的品种.河南银杏观赏品种资源主要有塔形银杏、垂枝银杏、裂叶银杏、斑叶银杏、黄叶银杏、壮枝银杏、大叶银杏、柱冠银杏和异叶银杏等9种.河南省有古银杏5153株,其中新县和嵩县是河南银杏古树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占全省总数的90%以上.在已知性别的银杏古树中,雌株占85%左右.树高最大为46.0 m,最小为7 m;树龄最长为2800年;胸径最大为3.8 m,最小仅为0.3 m;平均冠幅最大为40.0 m,最小为4.2 m.对河南银杏资源的特点分成进行良种栽培银杏、观赏银杏和古银杏3大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通过溶剂萃取法脱除银杏叶提取物中的有害成分银杏酸,以银杏黄酮、银杏内酯和银杏酸的分配比为指标,考察了水相pH值、乙醇体积分数、有机相等对分配比的影响,优化了溶剂萃取法脱除银杏酸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以pH值2.0、体积分数40%的乙醇为下相,正己烷为上相时,可有效脱除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银杏酸,并且最大限度保留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等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4.
不同化学因子对银杏发根悬浮培养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杏幼叶、幼芽为材料,诱导银杏外植体产生发根,在建立发根悬浮培养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不同种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不同类型培养基以及蔗糖浓度对银杏发根悬浮培养生长的影响.以便获得银杏悬浮发根快速增殖的最适培养条件,为银杏发根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发根的生长是有利的,其中以NAA效果最好,其最佳浓度为1.0 m g/L,发根生长速度为8.59 m g.L-1.-d 1.B5培养基有利于发根的生长,其最佳生长速度为8.58 m g.L-1.d-1.培养基蔗糖的最佳浓度为15 g/L,银杏发根生长速度为7.36 m g.L-1.d-1.  相似文献   

15.
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2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丁香化学成分和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向准  向应海 《贵州科学》2001,19(1):48-58
同已有的调查相反,本文涉及的调查区域较大,含1线3点15个自然村和3个县的地域。着重研究银杏的区域地理分布特点。但其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是相同的。包括快速踏查、目测、实测、记录、绘图及摄影等。对一些“多代同株”的银杏大树、则快中有慢、粗中有细。经6次进出终于掌握了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三大系列数据:“320国道贵阳昌明至景阳段及其邻近地区银杏调查总表”、“320国道调研地区的银杏种群物候型成分表”及“320国道研究区村落及银杏分布示意图”等。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地区内至今还存在着一个树龄极大已处于濒死木阶段的古银杏群体。该群体至少出现于2000-3000年以前的西州(原始农业初期)至三国时代,远远早于已知的银杏始种于宋的历史。因此,该古银杏群体应该是野生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其他小于该古树群的大量个体,应大部为该古银杏群的查接后裔。凭借自然繁殖的能力和人民群众的习俗爱护,野生或半野生地生长,发育和延袭至今。根据已发表和即将发表的资料得知:320国道贵州昌明至景阳地区的古银杏群,应属贵州野根分布中心南缘古银杏群的一个残存部分。该残存部分以近村落、链珠状分布式集中分布于山谷盆地边缘,或呈斑点状或独株分布。其诸多特征表明,它同园艺学人工栽培银杏无缘。此外,本文还报导了“瓮城新寨性变枝银杏”和“瓮城老察古银杏雄树群”等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区银杏花粉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5个不同地区百年左右的银杏雄树花粉为材料,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银杏花粉中黄酮和内酯的含量.结果表明:银杏花粉主要含有以山奈素为母核的黄酮醇苷,以槲皮素和异鼠李素为母核的黄酮苷的含量相对较少,银杏花粉总黄酮含量平均为20.44 mg/g;还发现银杏花粉中的内酯成分为银杏内酯A,其含量平均在2.22 mg/g;不同地区间银杏花粉之间的黄酮和内酯含量差异显著.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地区银杏花粉之间黄酮和内酯含量的差异与气候地理因子的相关性不显著.初步筛选出黄酮和内酯含量较高的重庆01、广德01、北京01、康县01等4个单株作为备选的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8.
李垚林  王志雄  雷小博 《甘肃科技》2007,23(12):239-240,251
通过对银杏种子4种处理对比试验,筛选出沙床催芽处理方式最好,其种子出土时间最早、出苗率最高、出苗最整齐,最高平均发芽率为92.4%,当年生银杏苗平均高180mm,最高260mm,平均地径4.5mm,最大地茎6.0mm,可达到亩产优质壮苗1.2-1.4万株。结果表明,在银杏适生边缘地带的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充分利用日光温室等保护设施,对银杏种子进行沙床催芽等技术处理,能够实现银杏种子育苗,可为当地培育出优良景观和水土保持造林用的银杏苗木。  相似文献   

19.
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对1950-1994年的银杏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提示并预测了银杏专题研究在我国经济林树种研究中的特点及其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0.
研究银杏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采用链脲佐菌建立糖尿病模型,以及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给予银杏提取物进行保护后,测定了血清及心肌的相关生化指标及病理学研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银杏提取物保护组的血清及心肌细胞相关生化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病理学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其保护作用。银杏提取物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的抗氧化作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