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分析广西大新县改土归流前田地买卖、典当契约 ,认为壮族土司地区田地权利转让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救饥和还债 ,转让者主要是贫困的农民而不是土官 ,否认了以往盛行的改土归流前土官大量出售田地之说 ;田地权利转让程序受汉族地区的立帐问邻和订立契约制的深刻影响 ;田地权利转让价格受田地的质量、位置、性质及转让原因、政治局势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西大新县改土归流前土民向土官申请颁发田地执照的申请书和土官颁发给土民的田地执照的分析 ,认为土民通过购买、继承等方式获得田地必须向土官申请执照 ,同时向土官交一定的银钱才能获得田地执照 ,而且这种领照银钱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3.
章把土家族土司之改土归流与中国土司制度的历史进程和土家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以此为背景,揭示出土家簇土司改土归流的必然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博物馆馆藏契约文书整理与汇编》(第一卷)所录契约中有不少音借字。此次将对此套丛书第一卷中清代昆明契约文书的11条音借字进行考释,并从中古音韵和现代昆明方言角度进行方音印证,对今后这批契约文书的进一步校释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为近代昆明方音的研究也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5.
契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最能反映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和发展水平。敦煌西域出土的古藏文文献中有着丰富的契约文书,根据学界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其中也包括数十篇雇用契约。这些雇用契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活动状况,以及社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劳务输出和交换关系等。文章以敦煌出土的一份比较完整的古藏文雇用契约为例,在考证和释读这份契约文书内容的同时,分析和研究其行文格式和习惯用语等,并对照同时期的汉文契约文书,分析和研究汉藏契约文书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实际状况,进而揭示汉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6.
壮族土司制度起源于汉、唐时期的羁縻制度。壮族土司制度在历史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发展到明朝中期已经日益腐朽没落,改土归流政策势在必行。清初的改土归流对壮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造成极大的影响。研究清政府对壮族地区的改土归流政策及其对壮族人民的影响,有利于对壮族的历史和现在的发展有更好地认识,还可以以史为鉴,为当代的民族政策服务。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官修的"正史"来说,契约文书是研究民间社会、经济的一部典籍,是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江西地区契约文书的史料价值逐渐得到学者的关注与重视。学界对江西地区契约文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范围和内容主要是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房产、土地、山林、宗族及会社共有财产、诉讼文书和其他民生领域方面的内容,为我们进一步探析清代至民国江西地区经济、社会制度、宗族文化、法律制度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李艳玲、青格力著的《土默特蒙古金氏家族契约文书整理新编》一书,收录整理了一批民国契约文书.虽然该书对此批民国契约文书进行了精当释录,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一些失误之处,主要表现为因疏忽而误、因字而误、因词而误、因符号而误四个方面.今从中选取十四则可资商榷的例子,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对它们进行仔细考辨.  相似文献   

9.
改土归流之后,壮族核心居住区逐渐朝着多民族聚居的特点发展;壮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开始与中原地区划一;壮、汉民族之间既有融合,也有同化,但是壮融入汉是主流;大约从明代起,壮族逐渐对壮、汉文化抱等距认同的态度,并在族际交流中维持自己的族群边界。改土归流的结果是使壮族看起来与汉族无异,但却实在又是一个特点突出的民族。  相似文献   

10.
清代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湘西地区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同时也标志着土司统治时代的结束。通过改土归流,国家得到统一,政权趋于稳定,国力日益增强。文章对湘西地区改土归流的原因、冲突与影响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1.
曾经先后被越南和法国占领的广西金龙峒位于中越边境,在历史上受土司统治。文献与田野资料表明金龙峒土司是农姓的壮族土巡检司。金龙峒土司和广西腹地壮族土司一样,也经过了从监贰到弹压,再到最后改土归流的过程。从越南岱族土司的视角去研究金龙峒土司也将是一种宝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雍正元年,清王朝在丽江进行改土归流,知府改为流官,木氏土司降为虚有其名的土通判。丽江改土归流是滇西北地区的一件大事,对以丽江为中心的西部纳西族地区社会发展影响重大。丽江没有在顺治、康熙年间改土归流,也没有在雍正四年高潮兴起之后才改土归流,而是在雍正元年初进行。其主要原因,与清王朝逐渐定型的稳定藏区的治藏大战略有关。丽江地处滇西北,紧邻滇西北藏区,为滇藏交通要冲,在清王朝治藏大战略和相关战略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清军进藏驱逐准噶尔军队后,丽江在确保西藏和康区稳定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丽江的改土归流实为清王朝在罗卜藏丹津叛乱前夕为确保滇藏交通畅通和藏区稳定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之所以要在雍正元年初进行,主要原因是要及时作好防止罗卜藏丹津叛乱波及藏区和影响藏区稳定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赣南地区全南县雅溪村的一批陈氏家族契约文书为研究清代至民国时期赣南客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它集中反映了雅溪村田地、房产、山场林地等财产频繁流动的背后,是赣南客家地区乡村以农业为主,山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等情况。客家人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与当地少数民族、与周边汉族融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争夺生存资源的过程。大型防御性建筑围屋的出现,折射了明清时期赣南地方长期动乱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客家民间商业文书是记录客家区域社会经济变迁的重要资料,基于此,我们能够解读客家地区的民间习俗与商事习惯。客家商业文书用印是一个比较显著的现象,包括土地田产契约文书、侨批、货运单、旧式金融业相关的账簿与票据等在内的民间文献,其印章的使用非常丰富,既灵活多变而又不失规范。梳理和解读客家民间文献中的用印,尤其是商印,对于深化理解文献系统本身以及文献所对应区域社会的经济面相,有着积极的学理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汉族不是文山地区的土著民族。清初改土归流前有少量移入,但相当一部分被当地少数民族同化。改土归流后,内地汉族移民大规模迁入文山地区,与各民族一起,共同开发文山。在与各民族的共同交流中,汉族移民传播了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和先进文化,促进了文山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于巩固边疆民族地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歌圩的社会基础从歌圩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来看,它的性质是一种男女交游,谈情说爱的节日活动。由此可见,它的社会基础便是它和壮族恋爱婚姻生活的关系。自明朝封建统治阶级对壮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以后,明清两朝统治者都致力于改变壮族旧的婚姻形态,使之纳入封建婚制和封建道德的范畴。因此,在解放前,壮族的家庭结构形式已基本上是父权家长  相似文献   

17.
改土归流在土家族历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政治经济变革。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客观上促进了土家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及商业的繁荣发展。当然,该政策本身的局限性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其历史经验和教训可为当今土家族的经济开发提供某些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波 《咸宁学院学报》2013,(12):164-165,193
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湘西墟场文化流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湘西墟场体育文化流变历程分为改土归流之前、改土归流后至新中国成立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等三个时期。它在民族迁徙与融合、汉族文化的传播、宗教祭祀的褪失、科学技术的发展、墟场社会城镇化与经济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流变。  相似文献   

19.
契约是指依照法律订立的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社会契约把社会和国家看作是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用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问题。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引入与发展,原先在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社会契约正在被瓦解,这就需要重建社会契约,建立良性的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实现“中国梦”打下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清水江文书是贵州东南部与周边地区社会生活、历史面貌的原始契约档案,其中立契时间中就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年代信息。贵州经过辛亥革命后,虽然鼎革改元,有了新的纪年方式,但是由于地处偏远或者乡间习惯的原因,“宣统”纪年仍在此间延续。文书中保留的这些纪年方式,也可以和其它历史资料印证,展现了复杂的历史面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