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哲学的视野中 ,很难说提出价值规范主张、对价值概念的语义分析、对价值的科学研究、建立价值形而上学等价值论研究思路是哲学性的。基于马克思的实践论分析可以发现任何真理都是价值真理———实现某种价值的真理 ,而价值真理的生成总是以对价值与存在的同一性承诺为前提 ,这一承诺是作为思想者的思想前提所不予考虑的。价值哲学的反思本性和人类自我超越的实践要求决定了价值哲学的主题只能是对价值与存在同一性关系这一价值真理的思想前提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一点学术界早已有了共识和定论。但对其辩证统一关系具体内容的理解,仍存在一定分歧绝大多数哲学教材和论著的理解中存在前后矛盾,即在一定的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相对的同一性不可能存在而只存在绝对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不可分离相矛盾。科学的理解应是同一性的相对与斗争性的绝对指的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实现,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不可分离指的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存在。在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上,不可不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存在和实现加以区别,而不能简单地把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等同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普遍性同矛盾客观性是统一的;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对立性和统一性,不是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不能讲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科学反思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不能否认"矛盾"、"矛盾思维"。  相似文献   

4.
一切概念都来自于意识的同一性构造,而后者则是以分别识在综合的"看"中给出的共相(标准性的整体表象)为基础。因此,如果说概念思维是以概念去理解与把握事物的思维,那么,概念思维就不仅是以分别识为基础,而且是以分别识构造出来的共相,以及通过共相进行的同一性规定为基础。这意味着,概念思维所打交道的是、也只能是同一性中的事物。相反,本源思维则与同一性事物无关,而只与自在物即事物本身相关。  相似文献   

5.
如何理解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论述?这个问题在我国哲学界,从五十年代到现在一直还有不同的看法。这些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不是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恩格斯是否把哲学基本问题概括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不是一个唯心主义命题?恩格斯是否肯定回答了思维和存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存在着同一性。尤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以不同形式进入社会生产过程,成为生产力系统的要素。因此必须把社会存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7.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现象,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赖的,语言离不开思维,他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没有思维语言也是不存在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但是,语言和思维的统一性决不可以解释它们的同一性,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他们的功能范畴规律都不相互的,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具有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8.
邱葆珍 《科技信息》2010,(23):286-286,249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方面有参差,但是由于不同语言的使用者们在思维概念上的同一性,形成了英、汉语言在概念表达方面的同一性;人们思维侧重点的不同,导致了英、汉语言在修饰语、修饰语位置方面的参差。了解英、汉语言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的修饰语表述现象,熟知这两种语言在结构和运用范围上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政治哲学的范围之内可以发现,定义"正义"概念的一个重要根据是政治理想的确立。研究政治理想具有第一哲学和伦理学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中考察这两个维度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 ,揭露和批判了杜林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和折衷主义手法。  相似文献   

11.
要反对传统哲学,摧毁传统哲学的标杆.以康德为靶是最好不过的了.在康德的认识论中,把握其关于"先验逻辑"的理念,对于理解康德整个"纯粹理性批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先验逻辑的核心是范畴理论.在康德哲学语言中,范畴等价于纯粹知性概念.康德把知识形成的活动,从根本上看做一种对知觉加以综合并形成统一性的过程,而这其中知性能够借以实施这一综合活动并达到统觉的统一性的工具,就是"范畴".因此,对范畴的源起和客观有效性先验演绎就是康德认识论核心之核心了.罗蒂从康德范畴源泉、有效性、范围切入,显示其哲学的反表征主义、反基础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12.
在康德实践哲学中,“理性的事实”是一个重要且富有争议的概念。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通过“理性的事实”概念确立了纯粹实践理性的客观实在性。这引发了学界的两大争论:第一,“理性的事实”概念取代道德法则的先验演绎这一做法是否具有合理性?第二,“理性的事实”概念的具体内容是道德法则的意识,还是道德法则,又或是它们二者的统一?我们可以基于黑格尔哲学的研究视角,把“理性的事实”概念理解为纯粹实践理性通过与它自身同一的道德法则而确立的事实,理解为纯粹实践理性(即道德法则的意识)与道德法则在同一性中构成的统一体,由此为学界对“理性的事实”概念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理解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哲学是不是科学”的回答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如何界定“科学”的内涵和外延,二是思考的角度是一维还是多维。因此,辩证地看,二者之间是形式上壁垒分明,实质上相辅相成,既具同一性,又有差异性的深刻而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揭露和批判了杜林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和折衷主义手法.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如何讲解哲学概念1、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哲学概念。哲学概念,其外延广泛,内涵丰富,文字表述高度抽象概括。如何讲清哲学概念,是哲学教学中经常遇见的难题。有的教师讲解哲学概念,功夫不花在对概念内容的分析上,只是从词义上作诠释,或用事实作例解,有的虽有一些分析,但以偏概全,零散无序,这都只能给学生留下空洞抽象、浑沌笼统的印象。事实上任何一个哲学概念,都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系统。要使学生对哲学概念获得准确而全面具体的了解,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对哲学概念的要素及其结构,作出透彻的分析。如讲“矛盾”概念,“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以及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应该按其内在逻辑分成三个层次分析,一、矛盾是关系不是实体;二、关系的承担者是事物或事物内部各方面;三、关系包括对立关系和统一关系,在这分析之后,再举事例说明。又如讲“实践”概念,“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下的人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就应该从表述中归纳出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作明确的解释。再如讲“认识”的概念,“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就要从三个角度进行阐释。一是,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与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相区别;二?  相似文献   

16.
逻辑学中存在“同一论”和“同一性的可替换原理”能否成立的问题。弗雷格提出的“涵义”与“指称”两个概念值得质疑。“同一”不是名称之间的关系,而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形式逻辑的概念系统不存在两个相同的概念,晨星与暮星不同,专名与摹状词也不同。逻辑中“同一性的可替换原理”没有得到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和拉康是分属两个时代的哲学巨匠,两不论在风还是在思想的基本立义方面都风格迥异。但是正如法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学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同时代的拉康同样也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特别是早期《精神现象学》时的黑格尔。但是传统献更多强调两在“主人—奴隶”辩证法的继承性,而忽视了精神分析学和哲学在基本动力学概念上的类似性。因此本试图通过《精神现象学》中的“欲望”概念和拉康精神分析学的基本概念“欲望”的对照,来澄清黑格尔和拉康的同异,并以此管窥精神分析和哲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如何科学地解释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不仅表现在世界统一于什么的结论上,而且还表现在如何做出这一结论的证明方法上。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这段论述不仅指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正确结论,而且还指出了做出这一概括的正确的证明方法。  相似文献   

19.
矛盾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这是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学说的一条基本原理。然而,笔者对此尚有存疑。现在,我把一些看法提出来,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教。 承认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就要承认矛盾同一性也是绝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一切矛盾必然具有的两个根本属性,它们同时存在于矛盾的统一体中,两者如影随形,不可分离。单有一者,都不能成为矛盾。这是我们理解、分析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的根本点、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因此,人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必然涉及广泛的方面,必然涉及许多哲学问题。例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等。对于这些问题,前人已做过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论述。此外,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中,还常常表现出边缘效应。毫无疑义,深入地研究和系统地总结这一效应的规律性,并使之上升为哲学理论,对于开拓哲学研究的新领域,扩充哲学研究的新内容,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用这一理论来指导社会实践,亦会获得可观的社会效益。因此,笔者对这一课题进行初步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