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沙漠化即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干旱地区的沙质荒漠化,是全球变化背景下,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与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玛多县作为黄河源区的第一县,是母亲河的喉锁所在,但是由于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在气球气候暖干化的影响下,再加上该区人为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该区沙漠化已经进入严重发展期,有"千湖之县"之称的牧业富裕县,现在却成为黄色的"沙漠之乡"和"牧业贫困县".本文依据玛多地区沙漠化影响因素数据资料,用SPSS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该区沙漠化主要驱动因子进行定量分析,从而揭示玛多县沙漠化发生发展机制,为沙漠化防治对策和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吸水树脂防止土地沙漠化土地沙漠化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土地一旦变成沙漠,想让它再变成绿洲和良田,代价是非常昂贵的。最好的途径是防患于未然。使土地不要变成沙漠。要防止沙漠化,首先要搞清土地沙漠化的原因。科学家研究后认为,土地变成沙漠有天然因素和人为因...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沙漠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沙漠化是干旱地区的一个世界性环境问题沙漠化 ,似地球上的一个幽灵 ,从它出现以来 ,就一直不停地吞噬着肥沃的土地和社会的财富 ,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领地。如今 ,它已占据了全球陆地约20 %的面积 ,成为人类不容忽视的陆地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经过几十年的争论 ,国际社会对沙漠化总算有了一个公认的概念 :“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沙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沙漠化的公约》 ,1994)…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沙漠的分布以及历,史上沙漠变迁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着重分析沙漠化过程中,气候和人这两个重要因素对沙漠化的影响。气候因素起着主导作用,而人为因素则是在气候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相对地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宁夏北部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带,东、西、北三面被毛乌素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所围限,受自然条件和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影响,土地沙化与沙漠化较为突出,为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地质问题之一。笔者通过对宁夏北部地区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环境地质问题的初步研究,简要分析了土地沙化与沙漠化的成因,提出了合理、经济而有效的防治对策,为振兴地方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带的历史变化与沙漠化的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20世纪以前,干旱的气候等自然因素是导致绿洲和环境变迁的主要因素,决定着该区域环境的发展方向,但是作用速度较慢.研究表明:19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短短一百年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绿洲的沙漠化和自然环境退化的驱动力由自然因素主导逐渐转为人为因素主导.为了防御该区域现有绿洲进一步沙漠化及环境退化,应合理使用水土资源、合理开发优势资源、保护天然绿洲.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平原面临沙漠化的潜在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黄淮海平原的地质环境和气候环境,并参考地质历史时期黄淮海平原曾经有过沙漠化及其演化的历史,提出黄淮海平原存在沙漠化的潜在威胁。依据地质环境及气候环境的演变,预测黄淮平原沙漠化有加速扩展和蔓延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期导读     
气候变化与沙漠化过程的研究是当前的国际热点,在一定程度上两者互为因果、密不可分.刘立超等在《沙漠化过程与气候变化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针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沙漠化过程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机制、沙漠化过程对气候的影响和反馈以及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沙漠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指出今后需加强区域和全球尺度下脆弱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陆面过程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文中还提到,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合理的经济政策对于减缓沙漠化进程、增加干旱区域土壤和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储存等等更…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作者提出我国东部干旱地区的沙漠早在有史记载以前的第四纪地质时期就已存在.晚更新世以来沙漠几经流沙(?)半固定、固定沙丘一系列正、逆变迁过程.人类历史时期以来出现的沙漠化,只是沙漠长期演变过程最近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沙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总的看来,自然因素是第一位的.在全国干旱—半干旱区范围内沙漠的变迁和沙漠化的形成,在时间上是可以对比的,基本上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0.
海南岛海岸风沙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海南岛海岸风沙的分布和特征,认为近年来海南岛海岸风沙的活动有所加剧,除局部因气候干旱的原因外,绝大多数是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乱砍滥挖破坏森林植被的结果,并提出了治理沙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利用MODIS土地利用产品提取城市建成区和郊区,以2013年6、7、8三个月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以及植被覆盖产品分析夏季甘肃省内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表城市热岛特征,讨论影响地表城市热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地表城市热岛具有显著的昼夜差距与区域特点,表现为夜晚地表城市热岛强度大于白天;城市周围的农田、草地等生态屏障可以避免建成区地表被荒漠裸地直接包围,对于控制地表城市热岛具有重要作用。传统计算城郊温度差的方法对于衡量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表城市热岛具有明显局限性;影响地表城市热岛的主要因素在一天中会产生变化,城郊植被覆盖度差异与夏季白天的地表城市热岛有显著相关性,夜晚地表城市热岛则可能与人类活动强度和人为热源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MODIS土地利用产品提取城市建成区和郊区,以2013年6、7、8三个月的MODIS地表温度产品以及植被覆盖产品分析夏季甘肃省内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表城市热岛特征,讨论影响地表城市热岛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地表城市热岛具有显著的昼夜差距与区域特点,表现为夜晚地表城市热岛强度大于白天;城市周围的农田、草地等生态屏障可以避免建成区地表被荒漠裸地直接包围,对于控制地表城市热岛具有重要作用,传统计算城郊温度差的方法对于衡量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表城市热岛具有明显局限性;影响地表城市热岛的主要因素在一天中会产生变化,城郊植被覆盖度差异与夏季白天的地表城市热岛有显著相关性,夜晚地表城市热岛则可能与人类活动强度和人为热源排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49-2005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多伦县56年的耕地数量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多伦县近56年来耕地数量总体上先升后降,变化显著.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强度变化是多伦县土地沙漠化的两类重要驱动因子,虽然气候变暖、变干对耕地的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人为活动对耕地变化起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北方沙尘暴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沙尘暴是与风沙活动、土地沙漠化过程密切相关的一种发生在沙漠及其邻近地区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它是高速运行气流即大风与干燥裸露地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是干旱与沙漠化气候环境的产物。我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和东北西部 ,尤以西北地区的沙尘暴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影响范围广泛。它的发生、发展除与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等自然因素有关外 ,人类大量开垦农田、放牧、樵采、过渡利用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以及进行各种工矿、交通建设等活动 ,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层 ,使表土裸露直接遭受风力侵蚀作用 ,既加速了沙漠化土地的扩展 ,也扩大了沙尘源 ,使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大为增加。为此 ,本文分析了我国沙尘暴的空间分布范围、运移路径、形成原因和危害表现 ,并提出了防治沙尘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球和中国降水、旱涝变化的检测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严重干旱和暴雨洪涝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有明显影响,近些年来随着观测记录的加长和对更多的复杂气候模式和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情景的观察统计,对全球和中国的降水与旱涝变化评估和预估有了更深入研究,注意到20世纪全球和中国降水有多年代际波动,近几十年洪涝和干旱在局部地区频繁发生,如我国的长江流域多发生洪涝,华北地区持续干旱。预估21世纪由于人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和全球变暖,全球和中国的降水将可能增加,尤以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部分地区降水强度增加明显,而中低纬度部分地区干旱日数将可能增加,应该引起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卫生等有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陕北地区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供陕北地区退耕还林的自然科学依据。方法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粒度方法分析陕北地区的自然因素对退耕还林工程的影响。结果 陕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及水土流失受全球气候变化、青藏高原抬升、西风环流变化、东亚季风演化的控制;第四纪早期,中国北方旱化加剧,陕北地区处于西北部干旱荒漠与东南部森林草原之间的过渡带,极易受到气候波动影响。结论 退耕还林政策使区域人类生产活动更加符合自然规律,使人类活动更加与自然协调,达到了自然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的干旱环境与沙漠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环境条件、变化趋势以及河西走廊河流下游地区的沙漠化状况,提出了值得重视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生态机制问题以及进行沙漠化防治的对策,对于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枯水,干旱,沙漠化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枯水,干旱,沙漠化,虽属三种不同的概念,但三者在发生成因,发生地区及变化规律上,又有一定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弄清楚三者的概念,成因,划分指标及相互关系,对改善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甘肃省6个气候区域划分以及多年降水空间分布,选取了58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的逐日降水和日均气温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甘肃不同气候区域的干旱时空变化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甘肃干旱加剧的时间点与气温升高的时间点以及降水回升的时间点相一致,均出现在90年代中期;甘肃全省平均干旱频率为33.6%,其中轻旱9.1%、中旱14.5%、重旱5.5%、特旱4.4%;全省平均SPEI年代趋向率为-0.20/10a,表明甘肃干旱向加剧的方向发展;甘肃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降水量越低的区域受气温升高的影响越大;甘肃东部区域的陇南和天水等地区的气候向暖湿化变化,而西部大部分区域的气候暖干化加剧,戈壁化和沙漠化的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防风固沙功能区进行研究,了解其成因和现状,并根据相关准则对沙漠化进行现场评价,选取气候因素及地质背景作为生态因子,分析区域沙漠化敏感性程度、少数民族地区沙漠化的土地类型和面积,依据沙漠化直接影响人口数量来评价防风固沙重要性,并划分了对四类少数民族防风固沙功能区,同时分析了功能区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沙漠化问题,提出了防风固沙的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