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剑  李志伟 《科技信息》2012,(23):388-389
淮北矿业集团杨庄煤矿在"三软"煤层巷道中,采用锚带网、连锁棚支护工艺,降低了巷道的综合成本,提高了单进水平,支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旧街煤矿8、9煤层为近距离煤层,9101工作面位于上部8煤层工作面采空区下,煤层层间距仅为0.3~3 m,上煤层开采造成开采范围内的层间岩层(上煤层顶板,也是下煤层的顶板)变形破坏、裂隙发育,自稳性和完整性损失严重,下煤层工作面巷道顶板锚网支护无法起到应有作用,部分区域顶板甚至无法实施锚杆支护。该文根据近距离煤层9101工作面实际地质和开采条件,选取"架棚和帮部锚网"联合支护作为采空区下掘进巷道支护方式,并确定了支护参数,通过现场实施和优化,保证了掘进巷道的良好支护,巷道得以正常掘进。  相似文献   

3.
林闯 《中国西部科技》2013,(1):20+30-20,30
缓倾斜"三软"煤层开采时,巷道应采用架棚支护,围岩变形量大,生产过程中设备易出现下滑,端面煤岩易片帮、冒顶,影响了工作面的正常回采。针对回采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从回采巷道布置与支护方式、顶板管理、煤岩活动规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确保了缓倾斜"三软"煤层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4.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层压力的升高,受构造的影响更为突出,处于“三软”煤层中的巷道失稳现象越来越严重,维持巷道稳定更为困难,开展三软煤层巷道冒落机理研究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某矿1201工作面回风巷受开采煤层、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地层构造、地下水、支护方式等多重因素影响,在705~715m段发生冒顶事故,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详细分析多重影响因素后,应用破碎软岩理论及极限自稳隐形拱理论研究了三软煤层巷道的冒落机理;基于此应在该矿1201工作面运输巷易冒落段巷道支护中,应用了锚索桁架+钢棚的联合控制技术.实践表明:巷道支护效果良好,保证了工作的面的正常回采.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和促进矿井安全生产,提出了利用桁架锚索控制破碎顶板的方法,通过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小峪煤矿现场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支护效果,为复杂地质条件、开采动压下近距离煤层巷道支护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孟津煤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采用开采解放层结合底板抽放巷进行回采,二2煤层是解放层,本煤层11031工作面顺槽属半煤岩巷道,支护主体采用锚网索+双工字钢棚联合支护,锚网索作为补强支护,钢材消耗量大,操作工序多,成本高,进度慢,支护方案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极薄煤层顶板限定变形支护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8m以下的极薄煤层要实现机械化开采,关键是要解决采场工作空间狭小的难题,保证过煤、过机及行人空间.除了从设备选型及配套设计来保证“三个空间”外,合理选择支护强度,有效控制顶板下沉也是增加极薄煤层开采工作空间的有效手段.在极薄煤层开采中运用“限定变形“支护理论合理选择支护强度控制顶板下沉,保证了采场工作面的空间,并在达竹煤电集团斌郎煤矿N1014工作面得到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台头煤矿1#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规律,回采空间围岩与支架相互作用关系,采动引起的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对在既定条件下使用的支架架型、参数、特性和支护效果提出评定意见.采用现场实测法对台头煤矿11102工作面进行了矿压观测,掌握了该煤层在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工作面支架支护强度、围...  相似文献   

9.
锚网、锚索、喷浆联合支护技术的运用,改变了大水头煤矿煤巷掘进原始的工字钢棚支护手段,转变了人们对煤层掘进巷道的支护认识,增强了松软煤层巷道掘进期间的支护强度,提高了煤体巷道的坚固性,规范了正规循环施工工艺,实现了巷道掘进一次成巷,加快了巷道掘进速度,提高个人工效,同时降低了巷道掘进支护的消耗费用,减少了成巷的收敛变形量,大大降低了后期维修量,杜绝了煤层掘进巷道顶板事故,为大水头煤矿松软煤层巷道掘进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正一、袁庄煤矿概况及周边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袁庄煤矿位于淮北市东北35km,徐州市西南20km,面积10.7km2。井田西为煤层露头,西南以NF3断层与孟庄矿为邻,南以MF1正断层与毛郢子矿为界,东以KF1断层与沈庄矿接壤,北部以人为边界与沈庄矿相邻,其中,孟庄矿与毛郢子矿为生产矿井,沈庄矿已闭坑。袁庄矿井年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现生产能力稳定在70万吨/年左右。袁庄矿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为中等。主采煤层31煤层已回  相似文献   

11.
为安全开采大安山煤矿+550 m水平轴13槽煤层.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大安山煤矿+550 m水平轴13槽煤层开采情况进行模拟,建立了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13槽煤层开采时,上部的14槽煤层开采后遗留的煤柱对其开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煤柱对下煤层的开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煤柱左侧对下煤层开采的影响范围为45~55 m,煤柱左侧对下煤层开采的影响大于煤柱右侧.结合模拟结果和地质情况预测不同地区的冲击地压危险情况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该研究为煤层开采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软”煤层复杂回采条件的分析,比较了端头液压支架支护形式与π型钢渠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替棚与其它三种替棚支护形式对生产条件的影响和材料的消耗情况。针对以往替棚工序大胆改革、精心设计,成功解决回采时超前庄力作用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3.
 国家《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中规定"突出矿井开采保护层时,采空区内不得留有煤岩柱".铁法大隆煤矿二水平13#煤已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现正开采作为保护层的上覆煤层12#煤.为了在12#煤中实现无煤柱开采,设计在该煤层采用完全沿空掘巷技术.根据岩梁倾斜理论,确定巷旁支护阻力2860kN/m,煤壁下沉量0.4725m,选取落叶松木直径为22cm,高度240cm,每米巷道支护10根.该方案成功避免了应力集中,解决了该矿沿空掘巷巷旁支护问题,提高了煤炭采出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东山煤矿煤层赋存和开采条件,介绍了15号煤层51519综放孤岛工作面顺槽超前支护选型研究,确定采用传统的超前支护方式:即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加金属顶梁(或工字钢)进行超前支护,论述了不采用超前液压支架的原因,为孤岛工作面综放开采超前支护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安山煤矿煤层群上行开采回采巷道围岩控制、开采滞后、水平接替困难及单一工作面回采率不高等实际问题,分别运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对倾斜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顶板运移及矿山压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演算.为确定大安山矿煤层群开采顺序,根据大安山具体地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实践对大安山煤矿各煤层进行分析,运用数值模拟分析的方法进行模拟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煤层间的间距对能否采用上行开采具有决定性作用,模拟结果显示当依次开采3、4、5号煤层后,5号煤层顶板剪切破坏高度为18m,远小于6号与5号的间距35.98m.因此,大安山煤矿近距离煤层群采用上行式开采是可行的,结合现有开采技术条件,最终确定采用先对3、4、5、6号煤层进行上行开采,然后开采2号煤层的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上下煤层分层同采时,开采所引起的本煤层以及煤层之间的复杂应力场和位移场将导致巷道失稳、工作面顶板冒矸、支架折损、采场影响相互叠加等问题。因此,本文设计了上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并在山西中阳华润联盛苏村煤矿进行了实验。同时,本文还研究了上下煤层同采巷道围岩变形机理,建立模型后模拟得到了两煤层采场相互扰动影响最小的安全错距为45 m。结合苏村煤矿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确定了上下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为对齐布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上下煤层同采巷道数值模型。根据上下区段之间煤柱和巷道支护、开采工艺和顺序,探讨了上下煤层开采扰动覆岩运动规律。分析苏村煤矿实验结果,得到了6~#煤层和10~#煤层同采时的巷道布置以及同采合理错距布面。该方法解决了两层煤同采时影响相互叠加的问题,保障了煤矿的生产安全,提高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白如镜 《太原科技》2008,169(2):82-83
以太原煤气化股份有限公司嘉乐泉煤矿为例.论述了锚杆支护工艺在下组煤掘进巷道中的设计和应用,分析了锚杆支护工艺相对于传统棚式支护的优势,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矿井在生产后期为缓解水平接续紧张需重新规划的问题,通过结合某煤矿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上、下山相结合的开采方式在该煤矿生产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利用原有开采水平的井巷和设施,节省了开拓工程量和基建投资,延长了水平服务年限,缓解了矿井接续紧张的局面,并为高瓦斯多煤层矿井采用上、下山相结合开采方式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重要种类,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的比例,煤矿开采量巨大。长期的巨量开采,煤矿开采深度、广度不断增加,使得巷道支护的难度系数也在不断上升,这对煤矿巷道支护工作及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简要阐述了煤矿巷道的支护原理,在此基础上,对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进行了探讨,分别就砌碹支护技术、棚式支架技术、锚杆支护技术以及复合支护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20.
张珉 《山西科技》2014,(1):142-144
通过对铁炭窑沟煤矿井田开拓的探讨,得出结论:该矿井田地质构造、老窑范围、煤层及水文条件、资源整合矿采空区等对井田开拓开采均未造成影响;井田开拓方案是将井田内的15号煤层划分为一个开采水平,+1142水平。15号煤层分为3个采区,先开采一采区,然后依次开采二、三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