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科学既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支文化力量。反科学传统的不同变种很少反对第一种意义上的科学,他们的矛头主要指向作为文化的科学。理性主义科学哲学实质上采取了一种“科学家的视角”,它不自称为科学实际上却是科学在文化上的同盟。科学知识社会学则采取了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审视科学,它自称为科学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实质上属于文化上的反科学阵营。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2):111-114
设计是人类的理性活动,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特征之一。今天设计与科学高度融合,科学知识已经成为设计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设计本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将"设计"彻底"科学化"的构想行不通。尽管科学方法论对于设计方法论有借鉴作用,但设计方法论仍是与科学方法论不同的新学科。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后现代科学哲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和理论要旨,从而表明,语境论既避免了严格的科学主义和形式主义同时也避免了相对主义,因此这是“后实在论时代的重要的哲学形态”,为科学哲学的重构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基底。  相似文献   

5.
本着重分析了科学方法论的五种困境:对归纳逻辑的反对、反对方法、当代科学方法论家的自悖、元方法论的困境以及对评价规则的质疑,指出认清这些困境的目的在于寻求科学哲学更深层的理论变革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对经济学方法论“三大争论”的科学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出现了归纳法和演绎法、证实法和证伪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这三大争论。这三大争论无不以科学哲学在这一方面的争论为基础。科学哲学在这一方面的争论及其发展便显示了此争论的解决方式。本文认为,在西方经济学中,应该综合利用这些方法。单纯地应用任何一种方法都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7.
科学虚构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创造形式和探索途径,既充分发挥人类精神的能动性和自觉性,也成为构建科学理论、从事技术发明、创造新奇事物的一种特殊有效的认知和实践。在方法论上,它作为一种丰富、奇妙、自由奔放的联想、假设、建构和幻想的方法与形式,使人们突破经验的局限,开阔新视野,拓展新领域,激发新欲望,给出新启示,创立新理论,构建新前景。由此,在认识上,它既表征了人类特有的认知欲望和生存能力,展示了能动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志的本质行为,也实践了客观知识和语言工具的内在要求与目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爱因斯坦和老子对科学发现方法论的贡献,比较了其各自发现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及其相似与区别,指出了老子发现方法论中所潜在的优势及其现代意义,说明了建立新的、中西互补的科学方法论体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讨论了老子发现方法论的潜在优势转化为有效的现实意义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9.
费耶阿本德的观点与多元主义方法论密切相关,这在国内外科学哲学界似乎已成定论。但是,若透过费氏建造的哲学迷宫洞察他深层的思想底蕴,则会看到在其多元主义表象背后藏匿的一元主义本质,会发现其因形式多样性与内容一元性的貌似分离而掩饰的人类历史实践的实在性。有鉴于此,笔者不揣冒昧,试从费氏被误认为是一条方法论准则的“怎么都行”出发,进而剖析他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两个论辩链条,最终捕捉他对一元基础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新兴自然科学学说与后哲学文化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审视科学方法论原则的新的视角。使人们的科学方法论意识由“反对方法”转向“质疑方法”。梳理当代科学方法论演进的内在线索,揭示探究质疑方法的理论视域,阐发质疑方法的理论特征,将有助于透视科学方法论的当代形象。  相似文献   

11.
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建立--对生态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补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学(生态哲学)从生态道德关系的角度,承担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任务;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进的伦理思想。生态伦理学只建立了生态伦理(人类与自然的协调)的思维模式,而没有从理论上建立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行为模式。本文从人地关系角度,以行为地理学与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人地关系协调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这是对生态伦理学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109-1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方法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应用。从哲学层面分析大数据方法的本质,可以揭示这一方法相对于传统方法的异同,大数据方法用海量数据代替少量样本、用混杂数据代替精确数据、用相关关系代替因果关系,由此引发的宏观性和直接性是传统的认识方法所难以完全替代的。因此,可以将大数据方法看作是科学方法论的一个划时代的变革,是继演绎法和归纳法之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第三种工具。  相似文献   

13.
结合着关于科学说明的一系列重要模型,分析考查了科学说明如何离不开理解:科学理解在科学说明的前提、过程以及结果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1):114-118
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因其强调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一切社会科学诸领域而饱受诟病,行为主义政治学将实证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因而也避免不了众多政治理论家、科学哲学家的批评。随着科学哲学方法论由实证主义转向后实证主义,政治学方法论也发生了行为主义向后行为主义的范式变革。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对自然科学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查,系统地论述了科学方法论,总结了科学方法论的理论特征,对科学方法论的运用、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掌握科学方法论,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科技发展、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和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拉卡托斯认为的一组具有严密的内在结构的科学理论体系就是科学研究纲领。任何科学理论都是由硬核和保护带构成,科学纲领的发展和调整遵循反面启发和正面启发法两种方法论原则。呈现动态发展的模式。本文从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视角。考察学习理论观点的演变,探讨各派学习理论产生的必然性和基本规范。以期对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引发对学习理论更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工程的社会评估的必要性、过程与逻辑、基本性质、制度条件及局限性。提出,工程的社会评估导源于工程的社会性,只有对工程进行恰当的社会评估,才能更好地将工程嵌入社会;工程的社会评估具有包容性、建构性和实验性,因而是建设更负责任的工程的一种必要手段;对工程进行社会评估的有效性取决于人文社会科学家的深度介入、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以及相关制度安排;工程的社会评估有局限性,需要在包容性和敏捷性之间求得平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HPS,即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领域在国内学界受到更多的重视。回顾HPS的发展,哲学家汉森为HPS事业在美国的创立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在这之后他的科学哲学理念又对当代科学哲学以及科学发现方法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文在考察汉森创立HPS事业的特殊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汉森分外强调的注重科学史考察的科学哲学研究理念对当代科学发现逻辑的复兴以及对西蒙的机器发现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社会工程学是适应历史实践发展要求产生的社会学新范式,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维护的建设型形态的时代化呈现,它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实践性、辩证性、批判性、价值理想性和总体性特点,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新形态,它以其独特的工程思维与社会建构理念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