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战争中,紧急疏散是城市人员有效防护手段之一,可以弥补掩蔽防护不足。人员紧急疏散问题是当今安全领域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随着核武器和核、化工业的发展,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因此世界各国都重视和研究城市人口的疏散工作。战时疏散人口已成为对武器综合防护的最有效而省钱的手段之一。而且,在平时也是抵御自然灾害和灾难性事故的有效手段。因此,迅速合理地疏散城市人口是人防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城市人口的疏散是一项庞  相似文献   

3.
不同边坡防护形式防冲刷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0):6015-6019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三种不同工程防护措施结合两种不同植被防护措施的边坡的防护效果。试验证明三维网能有效提高草皮的抗冲刷能力。衬砌拱形骨架的防护能力好于方格网骨架和菱形骨架。在对边坡采取防护措施时,结合工程防护措施与植被防护措施能够使在稳定的边坡上种植适合当地土质的植被,从而取得良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城市人防系统包括预警,指挥,通讯,疏散,掩蔽,后勤,防化,抢险,医疗救护,治安等子系统(分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作为一个整体每一部分都必不可少。那么,城市人防系统的整体防护包含些什么内容呢? 文献[4]提出了整体防护能力的横向构成,如图,(转自[4]图三)我们认为也适合于城市总体防护。含意略有差别在如下三点:  相似文献   

5.
以某大空间钢结构商业街类建筑为例,利用经验公式计算疏散时间,再运用SIMU几EX疏散模拟软件对建筑物进行仿真模拟,通过比对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得出如下结论:模拟数据结果是经验公式法预测结果的1.3-1.5倍;人员可以在34 min之内完成疏散;楼梯间的容量限制会导致人群运动速度会降低.建议采用高灵敏度探测器、加强安全防护、建立合理有效的疏散预案、强化管理等措施,预防紧急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针对人口密集场所紧急疏散问题,在相关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对问题做出不同分析、描述,找出人员疏散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建立以安全疏散时间最短为目标的最优化模型.在运用Lingo软件求解的基础上,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优化求解结果,把定量的结果进行变量的转换,使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为模型的实际应用、制定紧急疏散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具有廊道效应,可改变沿线土地性质,影响人口再分布。在郑州市轨道交通1、2号线建设之际,应借鉴上海轨道交通对人口分布进行引导的成功经验,建立以车站为中心的土地开发策略,对市中心的交通疏散型线路、疏散与引导并重型以及引导型线路采用不同的用地规划,有目的地疏散密集的市中心人口,引导中心人口向郊区疏散。  相似文献   

8.
对长汀古城内的核心道路进行3种方案下的路权分配,利用时空消耗法,对不同高峰时段、改造方案和人口疏散情况下古城道路交通时空资源饱和度进行测算.结果发现,无论是道路改造还是交通管理举措都无法真正实现古城交通的减压,只有一定程度的人口和功能疏散才能实现较为舒适理想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9.
运用火灾模拟软件FDS(fire dynamic simulation)及人员疏散仿真软件Pathfinder对某高层住宅内人员遇火灾时的安全疏散进行研究,并基于火灾模拟结果及疏散模拟结果提出安全疏散措施及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火灾发生时,通过关闭建筑内部的防火门可有效阻止着火房间烟气的蔓延,增大出口宽度可有效减少人员疏散时间,采用不同的楼梯电梯协同疏散方案会导致疏散时间的不同.因此,对高层住宅业主加强火灾安全教育,在火灾发生时采取合理的疏散方案可有效提升住户的逃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一、工程简介某综合大厦是1栋框架一剪力墙结构的高层建筑。地下室面积1201m2,其中含人防面积595.8m2,地下室底板建筑标高-4.500M,地下室的主要功能为仓库,设备用房及人防工程.其中人防工程等级为六级,按平战结合原则设计,平时为仓库,设备用房等,战时为二类人员掩蔽所和人防地下室共设一个防护单元,其中人员掩蔽所一个面积为595.8M2。人员掩蔽面积为375M2。人员掩蔽所防护单元设一个抗爆单元,每个防护单元设战时人员出入口两个,其中一个为直通室外(建筑范围外)主要出入口的口部设计考虑了简易洗消间,洗消污水集水坑等。(平面见附图)  相似文献   

11.
基于调查问卷和现场实验探究影响疏散路径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潜变量的角度对受困人员疏散路径选择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在不同应激环境下站厅内受困人员的判断倾向和选择行为特征.研究表明:(1)调查问卷和现场实验这两种方法由于研究对象所处的应激环境不同,导致分析结果存在一定差异;(2)光照条件、路径距离(长短)、人流导向以及指示标记对人员疏散路径选择影响较大,且在不同应激状态下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存在一定差异.鉴于此,建议在实际应急疏散管理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对疏散效果的影响,合理设置有效的疏散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危害最大的灾害之一,其主要特点是破坏的突发性和毁灭性。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在临震预报发布时或当地震发生期间,如何减少人员伤亡、将人口进行有序疏散乃当务之急。1 GIS网络分析原理 首先确定具有一定容纳人数的疏散场地(如一可容数万人的体育场);以疏散场地入口为中心,设定并输入一疏散距离系数值,通过网络分析对道路网进行路径搜索并生成呈放射状分布的疏散路段,这些路段的终端连线形成一不规则封闭多边形区域;再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将该区域内的居民人口统计出来。通过调整疏散距离系统来获得大小不同的疏散区域,并得到其相应的居民统计数,最终获得与疏散场地人口相匹配的疏散居民数,而这些居民所分布的区域即为满足该疏散场地要求的疏散区域。在临震或震时,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介绍了掩蔽效应与复倒谱技术,并根据这两种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掩蔽阈值与复倒谱技术相结合的数字音频水印算法,并给出了最终的实验结果与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4.
爆炸物识别、人员防护、快速破障以及人员疏散是制约人们反恐具体行动的几个技术层面的焦点问题。根据近几年的反恐斗争实践,通过对药物识别问题中几种常用炸药的研究,对人员安全问题中安全防护几个方面的研究以及对快速破障和人员疏散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某高校教学楼为研究对象,按照日间正常上课和夜间晚自习两种场景,运用Pathfinder软件进行仿真研究,分析各楼层人数、累计疏散人数与疏散时间的关系,疏散人员性别对疏散效率的影响等,以期为高校应急疏散演练、应急预案编制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日间场景人员疏散耗时893s,夜间场景耗时440s,疏散人数对疏散效率影响大;疏散起始位置分析显示疏散速度与疏散人员所处层位人员密度密切相关;疏散时间与疏散层累计人数呈正相关,与该层原始疏散人数关系不明显;疏散楼梯拥堵是安全疏散的瓶颈因素,楼梯处拥堵时性别差异对于疏散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防灾减灾面临的问题变得愈加复杂,针对城市内大型商场及其周边数量众多,但容量有限且空间分布不均的避难疏散空间,以福州市仓山区万达广场及其周边部分社区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实际的城市道路网数据、社区单元楼分布数据和建筑物人口数据,采用Dijkstra算法,结合网络流模型和GIS系统,通过算法求解选择最佳疏散路径,并根据路径选择结果,采用空间单元替换的方法对避难疏散空间进行有效动态分配实验.按照避难所容量、避难所服务范围、疏散过程时间和总行程距离,综合分析3种情况下的疏散路径规划和避难疏散空间分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建筑物人口数据进行尺度扩展,为城市大型商业区灾害疏散情景模拟和城市应急疏散指挥提供理论基础和决策辅助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地下汽车库兼二等人员掩蔽工程中的系统供电、疏散指示、负荷统计、管线敷设等方面做了一些归纳,列出了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植被保护系统(HPTRM系统)是高性能植被保护垫结合活性植物在坡面构成具有自身生长能力的一种新型生态边坡防护系统。HPTRM系统将柔性防护和植被防护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膨胀土边坡防护措施。为了了解HPTRM系统在实际工程中防护膨胀土边坡的效果,在广西南宁东沟岭某膨胀土边坡防护工程中分别采用HPTRM系统和普通植草两种防护措施,并进行原位综合监测,监测不同防护边坡的土体含水率、温度、竖向膨胀量等指标,对比分析各监测指标的变化规律,得出:相对于普通植草防护,HPTRM系统能减小大气环境对边坡深层土体含水率和温度的影响,显著减小土体竖向膨胀量,约束土体的膨胀变形,具有良好的防护效果,HPTRM系统值得在膨胀土边坡生态防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在测定CODcr过程中,用氨磺酸与氨磺酸铵两种掩蔽剂去除亚硝酸根干扰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掩蔽剂对亚硝酸根的掩蔽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县域人口收缩现象,这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皖南地区35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域,基于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皖南地区县域人口收缩与增长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2000—2010年、2010—2017年两阶段内皖南地区县域人口收缩与增长并存且在空间上存在分异,根据两阶段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将县域类型划分为持续增长、显著增长、持续收缩、显著收缩四种类型。此外,定量分析了皖南地区2000—2010年、2010—2017年这两阶段县域人口收缩与增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