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The rate constants for the ozone reactions with n-butyl methyl sulfide (n-BMS, CHaCH2CH2CH2SCH3), sec-butyl methyl sulfide (s-BMS, CH3CH2(CH3)CHSCHa) and tert-butyl methyl sulfide (t-BMS, (CH3)3CSCH3) were measured using our smog chamber under supposedly pseudo-first-order conditions at 30002 K and 760 Torr. The experimental determined rate constants for n-butyl, s-butyl and t-butyl methyl sulfide are (1.23 ± 0.06)×10-19, (5.08 ± 0.19)×10-20 and (2.26 ± 0.14)×10-20 cm3 molecule-1· s-1, respectively. The reactivity-structure relationship of the reactions was discussed and used to illustrate the mechanism of the ozone reaction with thioethers. The results enrich the kinetics data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相似文献   

2.
智能臭氧质量浓度在线检测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实时在线连续检测臭氧质量浓度的大小,利用紫外线辐射吸收法来测定臭氧的浓度,给出了单片机系统用于检测臭氧质量浓度的实施方案.该系统中包括紫外光源、检测管光路、紫外光电传感器,及由AT89C52、AT89C2051两块单片机构成的检测控制电路系统.软件采用C语言进行编程,实现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3.
卫星遥感监测大气臭氧总量分布和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卫星紫外仪器TOMS、OMI和TOU的臭氧总量数据(1979-2014年),研究了全球及关键地区臭氧总量的分布及变化。讨论了南北半球臭氧总量分布和变化的差异,探讨了影响臭氧分布和变化的可能因子。重点分析了中国区域、青藏高原和极地的臭氧变化,并利用FY-3数据对南极臭氧洞和北极臭氧低值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臭氧总量的分布和变化在中高纬度地区具有很强的不均匀性,极地臭氧损耗依然明显,青藏高原的臭氧增长大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其机制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快速构建臭氧生成等浓度曲线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进行臭氧前体物的敏感性分析,基于一阶和二阶敏感性系数构建简化模型,快速计算前体物不同排放水平对应的臭氧生成浓度.使用该方法,结合调整的源排放清单,对2018年8月成都平原地区进行臭氧回溯模拟并绘制臭氧生成等浓度曲线图.在此基础上,以成都市为例,对城市...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臭氧生成灵敏度指标Φ=kHC+OH[HC]/kNOx+OH[NOx]及其影响参数作为输入参数,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了日本海利尻岛海洋大气边界层臭氧生成的控制因素及其灵敏度特征。预测结果与化学模式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文中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用于对流层臭氧生成灵敏度特征的确定及相关的臭氧消除策略制定。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臭氧源识别个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三维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AMx模拟京、津地区对流层大气光化学过程。运用臭氧源识别技术研究不同地区、不同种类污染源排放对北京市城近郊区臭氧浓度的影响,并统计分析这一地区的臭氧来源构成。结果表明,北京市城近郊区排放的污染物对本地及其下风地区的臭氧生成有显著影响;北京市城近郊区的各类源排放中,流动源对臭氧生成贡献最大,油品储运和溶剂使用与工业源的臭氧生成贡献也占有较高份额,天然源排放对臭氧生成的贡献很小。另外,研究表明,北京地区的臭氧生成具有区域特征,气象和源排放条件会对这一地区臭氧来源的构成产生较大影响,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臭氧的特性及其在饮用水处理方面的突出优点,提出了臭氧在野战净水挂车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Ozone mini-hole occurr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December 2003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ince the Antarctic ozone-hole was discovered[1], the ozone depletion in stratosphere and its effect on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have become the global focus[2-6]. In China, since Zhou et al.[7] in 1994 and later Zou[8] dis- covered the total ozone valley …  相似文献   

9.
中层大气臭氧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MSR资料中臭氧层演变及恢复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种新的全球臭氧总量再分析(MSR)数据,分析了1978—2008年臭氧总量的时空演变趋势.结果发现:全球平均臭氧总量变化在1996年以前主要表现为显著的下降,其后下降趋势变缓,进入WMO所规定臭氧恢复第1阶段的变化模式.前期臭氧下降趋势为-1.037 4×10-4 cm/月,后期减小为-3.750 0×10-6cm/月;1996年以前全球臭氧总量为普遍减少,显著区域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和南半球中高纬度,1996年以后在60°S~30°N间和北美北部及其以东海域出现有大面积的臭氧总量增加的区域,臭氧增加和减少的量均较少;不同地区臭氧总量的变化均不相同,青藏高原为持续减少转为略有增加,赤道西太平洋由基本不变转为增加,南极从急剧减少转为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1.
对加拿大多伦多地区SAGEⅡ卫星及激光雷达探测资料,对2种观测系统所获得的大气温度及臭氧垂直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由2种观测系统测量的温度廓线有很好的一致性,特别是在15.5~35.5*!km的垂直区间;②在15.5~40.5*!km的垂直区间,2种观测系统的臭氧混合比的绝对误差的变化范围体积分数是±2×10-6;③大约35*!km以下,由激光雷达获得的臭氧数密度具有较高的精度,反之类推.特别,在包括臭氧数密度极大值层的21.5~35.5*!km范围内,8个剖面平均的相对误差趋于零,其垂直平均值为0.96±7.64%(1σ).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区臭氧垂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7年5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上海市宝山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臭氧探空观测数据分析表明, 臭氧的垂直分布主要受光化学和动力输送作用影响控制。光化学作用对臭氧分布的影响在边界层和平流层中上层非常明显。边界层内臭氧浓度呈正梯度变化, 受气温、辐射、水汽等因素的影响, 造成边界层臭氧浓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的季节变化。在26 km以上的平流层中上层, 光化学作用使得夏季平流层中上层臭氧浓度最高, 冬季反之。动力输送过程对于对流层上层至平流层低层10~17 km高度影响显著, 平流层-对流层交换使得春季该层臭氧浓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臭氧的作用,大气中臭氧减少带来的危害及保护臭氧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水下臭氧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回路的微分方程,研究了回路中主要电气参数对高压脉冲放电电压幅值的影响。然后通过matlab/simulink对水下臭氧发生器的电气回路进行仿真,并根据电气回路仿真结果确定回路电气参数,设计并加工一台水下臭氧发生器进行试验研究。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适当选择回路参数和电源频率可以在电容C2上产生接近或超过两倍电源电压幅值的高压,为水下臭氧发生器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潘亚雷    金磊    傅海燕    金月正    吴冬阳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21,29(1):43-52
根据厦门市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调查情况,对80家代表性的企业监测数据的研究表明:臭氧污染主要发生在紫外光解、紫外+活性炭、紫外+等离子等有机废气处理效率低的工艺中;厦门市臭氧工业源空间分布呈现岛内远低于岛外的格局,岛外臭氧工业源主要分布在集美区、同安区和海沧区;厦门市各行政区规模工业增速与臭氧污染没有显著相关性,各行政区臭氧处理总量平均值与其规模工业经济增速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31;臭氧污染与VOCs年产生量呈正相关;湖里区、思明区臭氧处理工艺治理效果显著。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生产工艺和废气治理设施检查,倡导紫外催化分解与其他工艺联用的处理工艺,降低臭氧产生量;在臭氧污染治理时,考虑VOCs年产生量及其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6.
无臭氧负离子空气净化器最佳设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电晕线加热情况下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结构的选择总是其中包括电极间距、电晕线线径,网状电极网孔尺寸。讨论了加热功率及供电电源的设计问题,为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的合理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型铅合金电极用于电解法制备臭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Pb及铅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耐腐蚀性能和电解产生臭氧的产率,及铅合金电极在不同电流强度下电解产生臭氧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掺杂Sn、Ce等金属能提高铅合金电极的析氧电位和臭氧产率,其中以Pb-0.8%Sn-0.1?-0.1?合金电极为阳极,铂电极为阴极,饱和硫酸钾溶液为电解液,pH=1,电流强度为7.5 mA时,产生臭氧的最高电流效率达到19%。  相似文献   

18.
臭氧溶解理论基础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臭氧溶解理论,将高浓度臭氧发生器与射流器、气液溶解器等设备组成高浓度臭氧水发生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影响臭氧溶解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系统中采用高浓度的臭氧气体、较低的气液体积比及较高的系统运行压力,有利于提高臭氧传质效率及臭氧溶解效率·在1m长的管路上经过1s的溶解时间臭氧传质效率可高达98%左右·这一结果有利于高浓度臭氧水生产设备和水处理系统的小型化,从而可以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9.
考察臭氧氧化法处理感光废水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水稀释倍数、初始pH值、臭氧通入量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在优化条件下,显影废水中COD去除率为61.6%、定影废水中COD去除率为72.6%。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臭氧化工艺在国内外应用的历史和现状,并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