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生漆萃取得到的粗漆酚,用醋酸铅沉淀剂法除去其中的漆酚(Urushiol)组分,滤液用正己烷萃取,萃取液经减压蒸馏后得到一种暗棕色的粘稠液体。粘稠液的组分经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吸氧反应、吸氢反应及成膜性能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并用相应的漆酚比较,结果表明它们都不是漆酚,但有优良的成膜性能.非漆酚未知组分在薄层上至少可以分出四个物斑,其含量约占粗漆酚的2~5%。进一步研究这些未知组分的结构,可能为生漆改性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漆树(Rhus vernicifera.D.C.)主要分布在我国。日本、越南、缅甸等地也有少量类似品种。其树干分泌的液汁称为生漆或大漆,是我国著名特产之一。我国利用生漆作为优良的涂料,有悠久的历史,迄今与其他天然或人造的涂膜相比,在坚牢度,抗腐蚀与光泽等方面确有其独特优点。生漆的主要成分为漆酚、漆酶和树脂质,此外还含水和微量油脂、蜡、有机酸与其他挥发性成份等。漆酚是生漆主要成膜物质,它的组成与各个组分的含量、特别是不饱和漆酚(主要是三烯漆酚),是决定生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石油醚萃取生漆后,用硅胶、MCI和ODS等多种分离填料进行三烯漆酚的分离制备,纯化的单体以H-NMR、3C-NMR和高分辨质谱鉴定结构.结果表明,石油醚可萃取得到大量漆酚,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V(石油醚)∶V(乙酸乙酯)=30∶1~10∶1)为洗脱溶剂进行粗分,MCI和ODS分离以甲醇-水(甲醇体积分数90%)为流动相进行纯化,最后得到较高纯度的单体漆酚(质量分数达96%),经鉴定为一种三烯漆酚,3-(8′Z,11′E,13′Z-pentadecatrienyl) catechol.  相似文献   

4.
漆酚是生漆的主要化学成分,约占生漆总量的50~80%,是一系列具有15~17个碳原子的不同饱和度烃基侧链的单元酚、邻苯二酚或间苯二酚的混合物,其中主要是邻苯二酚结构。漆酚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既具有脂肪烃性质又具有芳香烃性质,为生漆涂料的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若是能在漆酚结构中直接引入阻燃性成分,将是很有意义的。我们课题组以演和生漆为原料,合成了演漆酚阻燃剂,并测试了阻燃剂的燃烧性能。1实验内容l·l主要试剂和材料生漆(产于湖北利川毛坝)、澳、二氧化锰、四氯化碳、甲苯、苯酚、乙醇、氯化亚铜、毗院等均为分析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生漆中漆酚类化合物。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法(HPLC-ESI-MSn)对生漆中漆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9种漆酚类化合物。结论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可有效、快速分离鉴定生漆中漆酚类化合物,提供化合物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6.
以提高生漆的质量为目标,用专门配制的含磷、钾、硼、铜、镁等矿质元素和生长调节物质的"漆树营养液"对毛坝漆树进行喷施处理,观察漆树的生长情况并检测生漆质量.试验结果表明:①处理组较对照组漆树生长茂盛,树皮增厚,漆树落叶时间延长半个月左右,且无毒副作用;②处理组较对照组漆树所产生漆的漆酚、漆酶、树胶质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增加;③处理组较对照组漆树所产生漆的感官检验指标明显改善;④处理组较对照组漆树所产生漆的表干时间缩短.其机理是施用"漆树营养液"后漆树的营养条件改善了,生漆的代谢合成能力增强了.施用"漆树营养液"可促进漆树生长并提高生漆质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混改性法制备了漆酚/氟硅树脂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膜的疏水性能、耐老化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常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并用FT-IR及DSC对膜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漆膜的疏水性能和耐老化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保持了生漆本身耐强酸、强碱的性能;氟硅树脂与漆酚发生了化学反应,复合材料只出现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与聚合后漆酚相比,玻璃化温度升高了.  相似文献   

8.
以漆酚基乳化剂(UE)和聚乙烯醇(PVA)为混合乳化剂,制备稳定的水包油(O/W)型生漆乳液(RLE),研究UE的结构对RLE的稳定性、粒子形态及其流变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UE8D/PVA及UE10B/PVA混合乳化剂制备的RLE贮存稳定性好,RLE在常温下可贮存90 d以上不分层;除了UE8A外,用不同UE制备的RLE粒子均为球形,其直径小于400 nm;RLE都有剪切变稀的特性,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行为;随着UE分子中聚氧乙烯链的增长,RLE的粘度增大,RLE粒子间所形成的某种静态空间网状结构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1DNMR和2DNMR方法对两种来源不同的中国生漆多糖的结构进行了研究。NMR分析证明了多糖的异头碳的构型,给出了(1→6)和(1→3)连接方式的比例并首次发现生漆多糖中除了含有甲氧基外还含有乙氧基。NMR数据同时还表明生漆多糖是一种具有多层分枝、结构复杂的酸性杂多糖,它的化学成份及化学结构与其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漆酚基乳化剂(UE10)和聚乙烯醇(PVA)为混合乳化剂制备了水包油(O/W)型生漆乳液(RLE).研究了UE10与PVA的质量比、混合乳化剂浓度(cME)、水与生漆(RL)的质量比、温度和贮存时间对RLE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LE的黏度随着PVA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cME较低时,RLE都有剪切变稀的特性,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行为,其流变曲线能与Casson和Herschel-Bulkley模型良好拟合;当cME≥10.0%,RLE则表现出膨胀型流体的特征,其流变曲线能与Herschel-Bulkley模型良好拟合,不能与Casson模型较好地拟合.RLE的黏度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而增大,但假塑性流体特征未变;RLE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湖北建始和利川毛坝生漆中提取粗漆酶,应用等电聚焦电泳(IEF)技术分离鉴定同工酶.实验结果表明,除了含有能催化多胺或多酚的氧化酶(漆酶)外,还有酯酶和过氧化酶.氧化酶同工酶建始漆共有18条带、毛坝漆有15条带;酯酶同工酶建始漆有20条带、毛坝漆有18条带;过氧化酶建始漆有18条带、毛坝漆只有6条带.并测定了各酶带的等电点.  相似文献   

12.
漆酚醌铁(Ⅱ)螯合物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ESR、IR、元素分析、磁化率测定等分析手段和有关的化学方法,探讨了漆酚与FeCl_3形成漆酚醌铁(Ⅱ)螯合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漆酚与FeCl_3首先形成漆酚铁(Ⅲ)配合物,继而,该配合物的中心离子与配位体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并进一步生成黑色的漆酚醌铁(Ⅱ)螯合物。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生漆的发现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漆,又名国漆、大漆,属天然漆,是我国著名特产,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我省的安康、汉中地区,宝鸡市和商洛地区是国内重要的生漆产地,其中尤以安康地区产量最大,约占全省总产量一半以上。今年五月,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的同志来陕西,  相似文献   

14.
生漆又称天然漆、国漆,产于我国和印度、我省富有生漆资源。开发利用生漆具有广阔前景。日本日色和夫等以生漆为膜基质研制硝酸根电极、高氯酸根等漆膜电极,但制膜干燥慢、要求苛刻。本文采用我省生漆经乙醇纯化后和PVC作为膜基质,以乙基紫高碘酸缔合物为电活性物质,研制了高碘酸根涂碳漆膜电极。本电极与国外漆膜电极相比,具有漆膜干燥快等优点。以此电极作检测器,用动力学方法测定柠檬酸中酒石酸含量,结果满意。1 主要仪器和试剂  相似文献   

15.
用红外光谱研究铜 聚4 乙烯基吡啶络合物催化漆酚氧化聚合交联过程.红外光谱变化表明了铜 聚4 乙烯基吡啶络合物催化剂模拟了漆酶的催化作用,而且保持原生漆的特性,并提高了耐热性和具有比原生漆干燥快、颜色浅、耐碱强等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6.
将电化学方法合成的聚合漆酚 ( EPU )与氯化钴的异丙醇溶液作用 ,生成聚合漆酚钴配合物膜( EPU-Co2 + ) .采用 XPS、 FT-IR、 DMTA、 AES和 EPM等进行表征 ,确定该配合物的配位结构 (即每个钴离子与 EPU中二个链节单元的羟基发生配位 ) ,AES分析结果表明钴含量达 8.1 3% .配合物的电阻为1 .74× 1 0 1 1 Ω ( EPU为 7.9× 1 0 1 0 Ω) .由于存在着钴离子与 EPU的配位作用 ,并引起进一步交联 ,因此玻璃化转变温度和耐热性能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质联用仪对我国安徽、河南、江苏、山东、山西、四川、新疆7省区蜂胶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离鉴定出黄酮、酚、醌、萜、甾类等14类79种物质.其中黄酮、酚、醌、萜类物质含量较高.实验表明,不同产地蜂胶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基本相似,但各种单一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蜂胶具有代表性的组分,可通过GC-MS方法检测不同蜂胶中的挥发物相对含量和不同地区蜂胶的特征代表物来鉴别蜂胶的产地.  相似文献   

18.
水蒸气蒸馏法从四川杜鹃的花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从四川杜鹃的花挥发油中总共分离出53个组分,鉴定出51个组分。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挥发油主要组分是石竹烯(12.48%)、愈创醇(8.83%)、α-蒎烯(8.32%)、β-蒎烯(7.78%)、β-紫罗兰酮(6.83%)等。  相似文献   

19.
微波-同时蒸馏萃取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微波-同时蒸馏萃取刺异叶花椒,GC—MS鉴定其挥发性组分,共分离出95种成分,鉴定57种化学成分,其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百分数为91.39%,主要为挥发性萜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等。除含有δ-3-蒈烯(18.54%)、柠檬烯(11.99%)、α-侧柏烯(5.98%)等外,抗癌活性组分β-榄香烯也较高,达2.65%,具有深入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以漆酚甲醛缩聚物为基材,通过化学镀在其表面化学沉积而获得金属铜、镍和银镀层,利用扫描电镜(SEM)、动态机械热性能(DMT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热重分析(TG)及其他实验方法对镀层的形态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镀层表面平整、颗粒均匀,镀层结合力强;金属化高聚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和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漆酚甲醛缩聚物的表面化学沉积金属铜和银可以改善其耐碱性较差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