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伟 《科技信息》2007,(17):189
思想政治是一门理论性强而且对实践指导意义很深的重要学科。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我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通过寓教于"乐"、寓教于"实"、寓教于"事"等方式来实现。一、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2.
神权法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天命"和"天罚"。所谓"天命"是指统治者手中的权力来自上天,"天罚"是假借"天"的名义,对不服从其统治的人或者部族实行处罚,目的是增加自己的威势。我国的神权法思想产生于夏朝,极盛于商朝,动摇于西周,衰落于春秋战国时期,汉代以后逐渐被正统法律思想所吸收,成为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周易》中"在 L"、"于 L"、"自 L"格式,都表示主语动作行为的处所,是处所功能的承担者.文章对三种格式进行了考察分析,认为"在"虚化较"于"、"自"为迟,虚化后与"于"有共时重叠使用的时期;"在"、"于"、"自"都不能脱离处所词而存在,是名词性非宾语的标记.  相似文献   

4.
由"语言的本质是诗"的现代哲学观点看,"状态语言"本是语文教学中的题中应有之义。职教语文教学相比于普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同、教学目标与目的不同,面对的不是"应试",而是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应用"。"应试",更侧重于"语义教学"方面;"应用",则侧重于"综合素质"或"综合语言能力"方面。而"状态语言"的运  相似文献   

5.
认同的本质及其层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动是认同产生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归属"是认同概念的本质内涵。认同具有层次性:主体对自身"归属"于一定身份或群体的认知;主体对于自己"归属"于某一身份或群体的情感;主体对于自己"归属"于某一身份、群体的认知和情感基础之上的一定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任莉萍,女,博士,安徽淮北人。2001年毕业于安徽科技学院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4-2007年,于山东师范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获理学硕士学位;2012-2015年,于南京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获农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阜阳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主要承担"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法"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7.
《科学世界》2011,(1):95-95
"好奇心"这个词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意思。字典中的解释是:"喜欢奇异的心",简单明了。然而"喜欢奇异"却好像带有贬义色彩,意同于"喜欢奇怪的事物"。除此之外,还有"喜欢探求",或者"喜欢探求事物"的意思,即不满足于用一般的眼光看待事物,喜欢刨根问底。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金文中"于"字用法值得研究归纳,还有可补之处.本文主要对西周金文"于"的用法做以下补充:于带谓词宾语;于引进时间;于字结构的状语用法;于字结构的连用;另附于的动词用法.  相似文献   

9.
暨南大学     
《实验室科学》2014,(2):F0004-F0004
<正>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在关注学生的动手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著名教育学家斯腾伯格有句名言:"我们坚信: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是引导学生的思维."如何加强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于无疑处巧设悬念,让学生思维"活"起来;于平缓处妙置障碍,让学生思维"趣"起来;于常式处善用迁移,让学生思维"变"起来;于停滞处挑起冲突,让学生思维"动"起来;于通达处促发体验,让学生思维"乐"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